职业教育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打造特色专业群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教育增值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瞄准汽车产业发展高端,紧跟产业发展前沿,通过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和加强校际的专业协同,将汽车智能专业群打造成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余娟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先满
2005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彼时的它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中排名后五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学校成功跻身湖南省前五,并位列“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先满在与本刊的对话中,将学校的历史“卷轴”缓缓打开。
历史沿革:从一般走向特色
“学校并没有明确划分过发展阶段。”谈起学校的历史和现状,韩先满如数家珍,他认为可以将学校的发展以时间为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5—2009年,当时学校叫做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正专注于发展路径的探索。2008年进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时,专家组给了一个听起来有些刺耳的评价,认为学校“专业没有特色,发展没有后劲”。“2005年学校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当时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三无’,无背景、无品牌、无资金,走的是人云亦云、综合发展的路子。”韩先满介绍。首次评估之后,按照专家组的建议,经过大量的调研,学校决定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型发展产业,同时考虑与其他兄弟院校错位发展,最终在2009年决定瞄准汽车产业办专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2009—2015年,学校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针对专业积淀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学校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第一,联系头部企业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寻求合作,在学校建立了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第二,引进汽车专业方面的人才,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和汽车专业国赛评委等;第三,调动学校所有资源服务转型,资金不够就融资租赁,师资不够就对全校教师进行“魔鬼式”转型培训。
韩先满笑谈:“当时学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是中文系毕业,因为分管教学,自我加压要通过汽车专业的技能考核,所以黎院长虽然是一位中文教授,如今也已成为汽车专家。”如此举全校之力来发展汽车专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一方面,2013年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改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一看就是汽车院校,特色非常鲜明”。另一方面,2015年在湖南省第一批卓越高职学校遴选中,学校凭借转型发展的系列成果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建设单位。
“2015年之后,可以说学校已经进入了湖南高职院校的‘高峰’或者‘高原地带’。”学校下一阶段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跻身全国前列?针对这一问题,韩先满解释,当时汽车产业已经开始把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经综合分析,学校决定采取信息化策略,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现代化、支撑学校事业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策略下,经过多年发展,学校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首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位列全省前列,国家一等奖数量在全国也处于靠前地位,专业技能和毕业设计作品抽查通过率保持在100%;其次,教师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校教师连续多年在教师能力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发明专利的数量处于省内前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服务能力也很强;再次,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彻底改善了校园硬件条件,软件方面,在2019年成为国家优质高等专科学校,步入国家“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建设单位的行列。
“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A档专业群建设单位中,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非国家示范、非国家骨干学校。”韩先满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肯定。
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高质量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什么样的?韩先满提出了“三个强”:初次就业能力强;职业迁移能力强;层次提升能力强。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保障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关键在于学校要顺应社会发展,专业跟着产业走,即动态调整专业。”
他表示,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普适能力培养与特别能力培养相结合。即在批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特别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出市场紧缺的人才。二是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技能培养相对来说成熟一些,需要注意的是要紧盯高端产业和产业发展高端,而素质培养则更为重要。“要真正将学校的素质培养体系化、课程化,难度是比较高的。”他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对于高品质就业十分重要。三是能力培养与使命感培养相结合。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愿意扎根基层,担当起推动企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任。
做到以上几点,学生才能受到更多优秀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也要求职业院校的老师紧紧盯着前沿技术的发展,传授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韩先满说道。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是企业简单地捐赠一些设备给学校,而是要真正把企业需求和学校发展紧密融合。”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学校的12个汽车品牌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基地,这样企业才会把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放到学校,“学校的每一个汽车品牌实训基地里面都至少有一台车是市面上看不到的或者是刚刚上市的。”韩先满认为,这样的实训环境下,可以保证学生获取到最新的乃至未来需要的知识。
作为以汽车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汽车智能专业群发展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该专业群也入选了国家“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建设名单。
韩先满认为,学校的专业优势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有一支由院士和业内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带领学校教师率先研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始终走在产业发展的前端;第二,有一个国家级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是学校的第二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根植在教育教学一线,在教学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力;第三,有一个与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群体,构建起专业不断发展的良好生态,目前校内共有12个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基地,包括宝马、保时捷、大众等全球品牌,还有本土的中国中车、北汽控股等;第四,有一批紧跟技术发展的专业教学资源,学校主持建成了3个国家资源库、3个省级资源库,随技术更新而持续更新教学资源;第五,有一批协同创新技术平台,教育部认定了学校的6个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也在积极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平台。
基于以上优势,学校的汽车专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首先,学校的教师和实训基地都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学校的教师就是企业的培训师,教师在各车企取得培训资格证书后,会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训室就是企业的“练兵场”,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场所,同时也是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场所。其次,学校整个校园也是汽车新技术实验场,建设有车路协同实验场、新能源电池再利用研究中心,同时汽车文化馆是国家级汽车科普基地,大数据中心是株洲市科普基地,每年接待大量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让学生接受汽车产业发展的熏陶。
要真正将学校的汽车智能专业群打造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校际专业协同,凝聚全国相关专业院校的力量,瞄准汽车产业发展的高端,促进汽车技术的整体发展。“这需要信息化引领和支撑。”他提到,当下教育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职业院校应抓住契机,实施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学生的增值发展。
着眼未来: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增值
数字化转型最早来源于工业领域,在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关于工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要实现工业产业的增值,参照此共识,韩先满的理解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实现教育的增值。”
他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从“教、学、管、评”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促进教学形态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效能,从过去45分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二是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教师讲授的被动学习变为学生自主的主动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习的效率。三是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从依经验的管理变为依数据的决策,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水平提升。四是促进教学评价策略的改变,提升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把粗放式的事后评价变为过程性动态精准评估。“数字化转型和学校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字化转型引领和支撑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发展会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深入。”他说道。
自2017年立项国家数字校园实验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始终行进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具体举措包括: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格局;建立数字化转型的长效机制;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环境;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
信息化建设能否见效,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人”,教师的意识强不强,能力够不够,会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对此,学校先后出资500多万元,派出300多名教师出国培训,拓宽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视野;实施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通过青年帮老者、熟手带生手的结对帮扶等举措,使全体教师快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并且连续五年开展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竞赛,形成信息化教学比学赶超的局面,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环境方面,则需要“搞好数字化新基建”。他介绍,2018年以来,学校改造建设智慧教学场所233个,基本实现5G全覆盖;建设了各类业务数据采集平台30余个,累计采集数据80+T;同时借新校区建设之机,实现了校园局域网络、物联网络、安防网络三网独立运行而又相互联通,并建设了智慧生活服务系统。
信息化工作能否取得共识,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他强调,学校的使命是人才培养,核心是教育教学,关键是提高质量。据此,学校从数字资源、高效课堂和实训教学等三个方面来寻求数字化转型的突破。第一,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学校通过全方位建设各类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教材,推动教材改革。第二,校企合作研发同步互动在线教学平台,借5G环境把线下互动课堂搬到线上,构建高效课堂。第三,探索5G环境下的CR(Cloud operation & Real action)远程操控、真场执行的方法破解实训难题。
2022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近期在教育部举办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学校也是5所发言单位中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
此外,智慧职教平台开通运行7年,已经成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的备课平台和教研平台,教师注册率达100%,课程使用率达97%。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资源库3个、资源6万余条;省级资源库3个、资源18200多条;校级资源平台1个、资源37.6万条,国家、省两级精品在线课程43门,学校在线课程4771门,新形态教材100多部。截至10月14日,学校建设资源的总访问量达到8900万次,支持了近4万学生、6000余名社会学习者学习。
韩先满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借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东风,在智慧教育平台及职业教育智慧大脑建设应用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0月刊(总第86期)
精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