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重疾保险产品开始流行“中症”,明公子认为,这种按疾病严重程度来理赔的产品,有利于保险行业健康发展,但是“选择多了,给消费者是更多的困惑”,今天明公子就来好好解读一下中症。
互联网时代当下,任何行业的市场竞争如今日益激烈,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推陈出新。
不少保险公司瞄准“中症”跟风设计,不断推出包含【轻症+中症+重症】保障的重疾险,如此复杂的保障内容,看起来着实不错,却让人头疼。那么,含中症的重疾险值得买吗?哪些中症是高发,哪些只是噱头?今儿我们就好好聊聊。中症责任是介于重疾和轻疾之间,按照严重程度来划分,重疾比中症严重,中症比轻症严重。
保险行业协会对重疾有统一规定,一般是重疾险都有包含规定的25类重疾,但是对于中症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是各自保险公司自行定义的。一是把部分发病率较高或治疗费用较高的轻症,直接归类到中症里,赔付标准还是按照轻症的定义操作。相当于“变相”提升了轻症的赔付比例。(轻症一般20-30%赔付,中症普遍50%-60%赔付)。(划重点)二是把疾病严重程度再进一步细分,比轻症严重一点,但是还没有达到重疾的严重程度,即为中症。这样一来即降低了重疾理赔门槛,又算是增加了多赔一次的机会。(划重点)中症保障的引入,是重疾险保障力度的优化和完善,不管哪个维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有机会拿到更高的赔付,当然是好事。中症在重疾和轻疾之间,一般公司采取的做法是,一方面把原来属于轻症责任划分到中症保障中,从轻症赔付比例30%可以提高到中症赔付比例50%。比如轻微脑中风,一般常见是划分到轻症责任中的疾病,在有的产品划分到中症保障中:
但是也有中症疾病和重症有对应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中症赔付后出现重疾赔付的情况。
意思是将属于重症的责任,减少理赔条件,划分为中症责任。
明显可以看出两者在理赔门槛以及严重程度上有不同。
中症保障,可以说是对重疾保险的保障补充,让健康保障更加的完善。虽然含中症的重疾险值得买,不过很多保险公司针对中症的设计也是有很多坑在这里边,需要我们我们去仔细的去辨别:
最主要的是要关注病种:高发病种的数量多少,以及疾病的理赔定义其次就是赔付方式:赔付比例、赔付次数、时间间隔、是否分组、是否共享保额 。关注保障病种1.高发病种的数量 ,相关理赔数据显示,25种重疾中的6种疾病占据了重疾理赔的90%。 中症也是一样,要看高发病种是否覆盖。 有多少是从高发轻症升为中症;有多少是对应了高发重疾、高发轻症的。如果是更多的从轻症升为中症,而理赔条件基本一致或宽松,也会更好。 或者是能更多的同时涵盖高发轻症和重症,这样的中症责任也就值得我们去进行关注和购买。比如李某买了一款重疾险,重疾赔付100%基本保额,中症50%保额,轻症30%保额,对脑中风的保障覆盖了重疾、中症和轻症。如果李某不幸罹患轻度脑中风,可获得30%保额;一段时间后病情加重,符合中度脑中风的理赔条件,可以再获得50%的赔付;甚至最后符合重度脑中风的理赔条件,可再获得100%基本保额。 疾病理赔条件 中症目前银保会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所以不同公司在理赔条件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仍以脑中风为例, 像是这种要求后遗症达到肢体肌力或两项免责的,条款比较宽松。
最严格的情况是要求后遗症同时满足肢体肌力和两项免责:
一般产品的设计是有些病种宽松,有些病种适当严格的,所以我们在挑选保险产品主要还是要看保障内容和明白自己的需求。 1.赔付比例 目前市场上多数产品对于中症的赔付都是50%-60%基本保额。 在保费和疾病种类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是选择中症的赔付比例最高的。2. 赔付次数,时间间隔 目前多数重疾险的中症都是赔付2次,也有可以赔付3次的,但有些产品中症只能赔付1次,肯定是选择赔付的次数多的保障。另外,最好不要有间隔期。有些产品2次中症赔付之间有间隔期,比如上述表格中信泰人寿的两款产品都是有间隔期90天,这点需要特别留意,能够买没有间隔期的就买没有间隔期。3. 是否共用保额 ,目前大多数中症都不会共用保额,直接额外赔付,但也有些产品的中症会占用重疾保额,这种保险就可以直接放弃了。总体来看,挑选中症的思路比较清晰,结合自己情况,根据保额、保费、高发中症和赔付方式等情况选择就可以了。最后给予大家的对于轻/中症的保险购买建议就是两点,预算有限的情况优先保障重疾保额充足,预算足够的话,轻/中症也就自由附加。明公子还是那句话,买保险之前,多做功课,99%的时间用来学习,1%用来挑选产品。买对了保险,时间就没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