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看榜单。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01-增速实属不易
在经历了2017年“保险姓保”的拐弯后,2018年增速遭遇滑铁卢,仅为0.85%,2019年市场几经调整,增速恢复为12.82%。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依然可以保持6.04%的增速实属不易。
预计下半年保险行业增速将会迎来补涨,预计全年增速会在8-10%左右。
02-市场集中度提升
排名前10的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66.44%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69.33%。
其中超级航母中国人寿保费上涨13.18%,市场占有率更是提升了2.25%,华夏人寿保费下滑37.57%,市场份额下降2.28%。
排名前20的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80%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84.5%,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排名20强之外的保险公司,如不能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蚕食。
03-市场分化明显
较去年年底榜单,君康人寿跌出前20强,取而代之的是人保健康。
2019年,业绩出现下滑的寿险公司有14家,2020上半年增加到22家。一共91家寿险公司,22家出现业绩下滑,这个比例有点高,证明市场已经不是“靠天吃饭”的时代。2019年前20名,仅2家出现业绩下滑,2020年上半年则增加到7家。证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也出现也出现了业绩分化。和2019年一样,增速超过100%的寿险公司基本上为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然而,2020年上半年一家第二梯队的寿险公司表现惊人,增速达到110.70%,那就是建信人寿,排名也从去年的第20名上升到今年的第13名。此外,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明星均来自中尾部。例如:国富人寿增速高达35倍,得益于两点:1-基数较小;2-推出了网红产品嘉和宝。国富人寿作为刚成立2年左右的寿险公司,无法在公司品牌上大做文章,所以在网络营销上频繁蹭热点:2-频繁和大牌产品作比较,价格也只有某安福的60%;三峡人寿在2019年全年大幅增长82倍的基础上,今年上年年又增长26倍。网红产品达尔文2号就是出自三峡人寿之手,并且在今年2月,联动近百个微信公众号,成功地炒作了一番停售。达尔文2号给渠道最高返点为首年保费的85%,这样的高返点也给足了中介动力。市场人士分析:达尔文2号停售的真正原因是:横琴人寿出了两个新款重疾险,形态一模一样、保障责任更好一点、保费又更便宜。与其坐以待毙,那何不主动出击?炒一波停售能顶几个月的销量。然而,三峡人寿频繁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策略,也遭到了监管的注意。今年上半年,三峡人寿就因推出号称IRR6%的产品组合,终被监管定性“严重异化为理财产品”,而被叫停新产品备案6个月。明公子综合资料发现,类似三峡人寿这样业绩快速增长的寿险公司,往往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其它公司方面,大家人寿的高增长,源于接管安邦之后的正式起航。信泰、和泰、昆仑的高增长均源自于有网红产品的大卖。前者2019年大幅上涨56.5%,增幅排名第23名,业绩总量排名11名。虽然增幅排名仅为23名,但增幅排在他前面的寿险公司,规模没有超过他的,且平均保费收入只有他的五分之一。2020年下滑21.59%,降速排名第7。保费排名也下滑6位,位列第17名。2019年工银安盛业绩的大涨得以其4.025%的年金险产品的大卖。2020年上半年,其4.025%的年金险产品的停售,以及疫情的影响,其70%以上的业绩来自于银保渠道,但今年2-4月,银保渠道展业困难,所以才导致业绩“滑铁卢”。弘康人寿2019年业绩上涨55.83%,保费总收入为127亿元,排名第31名。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仅为35亿元,大幅下滑66.9%,保费排名52名,大幅下滑21位。对于像弘康人寿这种以分红型产品为主的险企来说,公司的收入多靠投资来拉动。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线下网点展业受限,依赖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型产品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分红险的红利分配进行了严格的调整。明确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分红险的利率上限,并将红利分配比例统一为70%。据公开资料显示,此前,保险公司在分红险的利益演示和红利分配上均有较大的自主调节空间,但也由此产生了分红险分配不透明、夸大演示利益等问题。但随着政策的出台,今后分红型产品的销售也将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