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电影“又烂又好看”是种什么感受?

影神 电影家 2020-08-28


去年9月份,影神的朋友圈全被一首歌刷屏了。

有毒、洗脑、大部分网民表示根本听不到结尾。


放上来大家互相伤害。



歌曲出自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去年9月22日上映。豆瓣上98.9%的用户都打了1星,可谓历史之最。



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该片上映四天后紧急下档,又于今天重映了。对于电影本身,被赞最高的评论如此描述:


如果本片的导演和谢广坤以及周立波分别被绑在三条铁轨上,我开火车必须选择一条,我会留下谢广坤和周立波的狗命。




字里行间充满厌弃与愤慨。


其实,若不是此次重映,“逐梦演艺圈”几个字早就被观众遗忘。似乎即便是烂到极致的电影,也抵挡不住谈资的更替。


然而在美国就有一部殿堂级烂片,不仅没有随着咒骂而退出历史舞台,反被写进影史。最近,【以它的创作过程为故事蓝本】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口碑爆棚,拿了很多奖。



灾难艺术家




这部是影神2017年末意外收获的高口碑喜剧片,目前已入围2018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之所以说“改编之作”,因为它原是《房间》男二号的同名回忆录。回忆录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籍,如今被导演詹姆斯·弗兰科搬上了大银幕。

故事讲述了电影《房间》的导演兼主演——托米·韦素的拍片过程。

电影人拍电影人,似乎是一场局中局的游戏。

欲知《灾难艺术家》的好,须知原作《房间》的烂。


2003年,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房间》上映。


该片凭借毫无逻辑的对话、莫名其妙的剧情、集体崩塌的糟烂演技迅速成为票房口碑双扑街的烂片之最。


然而“烂口碑”不胫而走后,很多观众反倒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聚众狂欢,为相同的笑点大声欢呼,甚至派生出一种文化:

1. 每一次看到Denny和Mark进入房间的时候,和他们打招呼,说“哦嗨,Denny/Mark!”
2.当摄像机扫过金门大桥的时候,大喊“走你!走你!走你!”如果录到了全部大桥,集体欢呼,没有的话,集体丧气。
3. 看到旧金山小火车的时候,大喊它的名字“Trolleeey”!
4. 在前两幕羞羞的画面出现时,跟着背景音乐一起唱,歌词在背面。
5. 看到那些没完没了的羞羞场景时,观众朋友们,你们可以自由表达反胃的情绪。 

由于电影布景经常有勺子照片,因此观众可以携带塑料勺子入场,只要出现相关画面便集体抛出。

这部邪典电影, 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且历经十几年的淬炼,至今还在美国少数院线定期上映,场场爆满。


而詹姆斯·弗兰克自导自演的电影《灾难艺术家》,不仅讲述了托米·韦素拍片的台前幕后,更毫无二致的还原了电影中诸多经典桥段:


电影把托米·韦素那种“你知道我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我是很严肃地表演,你们怎么能不懂”的状态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部恶搞为主、吐槽为辅的的作品。纵观全片,导演始终没有站在某个至高点去评判。他除了让观众在笑声中重温这场“艺术家的灾难”,还真切地传达着对电影的初心。

托米·韦素,烂导烂演连外观形象都不过关,但他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使其天真得像个孩子

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展现自己发疯式的表演,只要有人想看;他可以自掏腰包,花600万买下所有拍摄器材,为了能入奥斯卡提名自费在影院循环播放两周;如果数字和胶片两种拍摄方法各有优劣,那么就都用上;要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搭建绿幕,即便出门就是街道实景……



从始至终,他对拍电影一无所知,只是想把自己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全都投入到电影中。即便多年来以烂圈粉以烂出名,也毫不在乎。

这种对电影梦的向往和纯粹的迷影情节,才是导演詹姆斯·弗兰科想要致敬的。

正如点题的那一句台词:

我们是演员,哪怕是在片场最糟糕的一天,也好过在其他地方最好的一天。

有了这种真挚的底色,《灾难艺术家》中一切夸张、怪奇、和模仿度极高的表演都不再流于表面、拘于哗众取宠,而始终弥漫着辛酸与感动。

没有大段的煽情对白,不用过多的气氛渲染, 导演选择在一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注入一点温情,让观众找到对角色的共鸣。

电影中,托米拒绝别人过多了解他,甚至是问他的年龄。但是当有那么一个人试着走近他,他也会小心地表露:我有自己的星球。

片尾,所有观众都在影院嘲笑《房间》,好朋友安慰他”还有谁的电影能让这么多人笑的如此开心,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托米立马破涕为笑,仿佛哄一哄失望都烟消云散。

正是这些搞笑基调中猝不及防的坦诚,让我们得以走进托米·韦素的内心,看见他心里住着的孩子。

在全片的讲述中,导演对托米·伟素本人无疑是认同且同情的,对其作品《房间》的烂和票房的高却不置可否。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态度的转变、大众审美的更替,判断一部作品好坏以及成功与否的标准早就界限不明。决定权在谁?媒体影评人、观众票房、主创团队、还是评奖机构?

所以,这部电影最核心的部分是在“还原史上最卖座的大烂片”噱头下,埋了极其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人都想刷存在感的时代,烂片是否也有一席之地,成为观众发泄的出口和观影的狂欢?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一个宁可烂的极致,绝不平庸雷同的怪圈?一部电影的成功指标是不是已经严重偏离了艺术价值,直指商业?

今天《逐梦演艺圈》的上映,意味着预警,是时候“因地制宜”地寻找答案了。


他究竟有多「好运」

在北美,这部电影每场结束观众都会起立鼓掌

讨厌你还要暗戳戳地关注你
这部最火的剧,很难看
阿米尔·汗: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
她没拿奥斯卡,却依然是我心中的最佳女主
这个特点,《无问西东》和《前任3》都有
这是一个【前方持续高能】的综艺
我终于相信《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拍的了

《帕丁顿熊2》你不可不知的彩蛋!
央视用实力诠释什么叫你爸爸终归是你爸爸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我敢说,你肯定忍不住二刷


以 独 特 的 电 影 视 角

解 读 教 育 阐 释 人 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