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mo weekly vol.019 - 为什么学习写作,对多数人并没有用处
如果很多人都告诉你某个专业热门,毕业之后日进斗金,那么多数情况下毕业即失业。
如果很多人都告诉你某个股票会涨,那么当你真金白银投入之后,往往会在山顶站岗。
那么,现在漫山遍野的「写作营」,告诉你自媒体时代来临,你应该学习「写作」,这样就可以有一天脱离 996 ,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大理的洱海边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写着自媒体的稿子,达到让人羡慕纵身入山海的那种状态。
请警惕共识。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写不出来东西,不是因为我们写作技巧烂,而是如下两个原因:
•我们对某件事情知道的太少,以至于写完这一步就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了。•我们对某件事情理解的太浅,以至于换了个命题就不知道该如何给出答案。
经常在 flomo 社群中看到一些新来的朋友,会问以下几个问题:
•flomo 的一个 memo 最长能输入多少文字•flomo 为什么不支持一键收藏全文•flomo 为什么不支持 markdown 语法不方便写作
我在 flomo weekly vol.016 - 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 曾经说过为什么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在 # flomo weekly vol. 012 - 知识的最小单位,为何是区区一张卡片?曾经讲过为什么知识的最小单位是卡片。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是,卡片背后的原理什么,为什么在 flomo 里面你只需要写卡片而不是长文。
我们都曾经看过医生,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在你刚坐下没多久,通过几个问题加上观察,就能很快的帮你判断出来发生了什么;而没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开具许多的检查,抽血化验之后对着数据也不一定能解读出来背后的原因。同样的例子我们也经常在身边出现:同样的问题,到了厉害的工程师手里,一两下就能解决掉,而经常 996 的码农,修复了一个 bug 往往还会带出来更多的 bug。
其实专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专家在专业领域拥有大量的索引记忆。在每一个被研究过的领域,专家至少拥有大约5万到10万个 「块(Chunk) 」的知识。
「块 」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指任何已经熟悉并在记忆的索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知识单位。既然在索引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块 」就是你在专业领域中能认识到的任何东西。说英语的人都是英语专家 —— 我们已经储存了超过10万个熟悉的块,这些块被称为单词。当我们在文本中看到它们时,我们会认出它们并从记忆中检索它们的含义。
「索引」是什么意思呢?索引是一组模式,它能让你识别你有知识的事物,只要它们出现,你就能识别它们。除非你能在相关的时候获得知识,否则拥有知识是没有用的;而在相关的时候获得知识,使用的是我们称之为识别的过程。想象一下,一个孩子说 "嗨,妈妈",有人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嗯,我可以认出我自己的妈妈!" 我们不太会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特征才能认出她,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使用了某种识别的行为。
(图片出自「学习如何学习」)
回到上文关于看病的例子中,其实医生很大一部分技能,只是识别模式的技能。有时我们用一个更高级的词:我们说,我们是靠直觉来做的。直觉本质上是识别的同义词。
拥有直觉意味着你在不太清楚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情况下获得了关于某件事的知识:在不知道基本过程的情况下。通常,直觉来得比较突然,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的?"你说:"哦,我有一个直觉。" 如果你只是说:"哦,我认识到了。"你会听起来不那么神秘。我认出了那个块。" 而认出了这个块,你就会像对待百科全书的索引一样:你可以访问储存在你的大脑里所有你知道的关于它的所有东西。这就是专业知识的一大内容。
写作改变命运本身是一个比较肤浅的命题。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一个领域是否浸淫足够久,是否建立了关于这个领域足够多的「块」,并且这些「块」和「块」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能够让我们在各种情景下能被调用用以解决当下的问题。
所以,在 flomo 里面,我们并不鼓励大家撰写长文,反而应该围绕你关心的领域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统计 MEMO 数量而不统计字数的原因);同时利用每日回顾和批注功能结合,不断地加深「块」与「块」之间的联系和模式识别,提高你将来检索的效率。
这个「块」的提出源自司马贺 (Herbert A. Simon)的论文《What We Know About Learning[1]》。司马赫又名西蒙 · 赫伯特美国著名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经济学、管理学和科学哲学等多个方向。为1975年图灵奖得主,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内比较有名的书是《人类活动中的理性[2]》
另外,为什么许多时候 flomo 强调要记录你自己的想法?因为这能提高你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的将自己的脑袋外包给别人,不要无脑的搬运。比如中文网络中传说的所谓的「西蒙学习法」。当你翻遍上面那篇论文,并没有下面的这些内容: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一个人 1 分钟到 1 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 5 万块,如果 1 分钟能记忆 1 “块”,那么 5 万块大约需要 1000 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 40 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 6 个月。•其实原理很简单: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所以又名锥形学习法•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其实在 Simon 的论文中着重强调的是
•心理学研究如何发现了“手段 - 目的”模型•如何从建筑学中学到“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何通过知识块的积累形成专家网络,并且“索引”的过程及价值是什么•真正要增强学习能力,最核心的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好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拆分为一步一步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一系列前后相关的问题时,掌握想让他们掌握的知识•毕竟学习只发生在学生身上,而作为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做点什么而已。
并没有所谓的
•六个月掌握任何一门学科•像烧热水一样的聚焦所谓“锥形学习法”•最难的其实是把问题拆分为合理的“块”,而不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如果你不打算独立思考,那么总会有人替你思考,让你让你来为他们的付出买单。
别让别人的思想寄生在你的脑子里,你是一个独立的人。
近期更新:
•Android 1.0 已经提交到各个应用市场,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很快上线。届时我们会在社群中通知大家,如果还没有加入 flomo 社群的,请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搜索增加直接索引「无标签」和「包含链接」的内容,方便大家检索。后续围绕搜索还会进一步改进。•置顶的标签也支持展开。•点击 memo 上的时间,可以获取这个 memo 对应的 URL•改进并简化了新用户注册的流程,能更快速的上手使用
正在做的:
•iOS 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修改标签在网页端应该会尽快上线•随机漫步、每日回顾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完善
References
[1]
《What We Know About Learning: https://www.notion.so/pmthinking/What-We-Know-About-Learning-126c29c8b15441ab89c5eeb8fa948396[2]
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