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得】随手记 | 自然的就是优雅的

flomo 2021-04-26

Editor's Note

这篇文字和 flomo 没太多关系,但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文字,通过 flomo,到底给使用者带来了什么变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笔记花园 Author 徐颖哥

每月随手记的几个主题说明:

  • 笔记法,是广义的知识管理方法,也许会有写作方法,但更侧重如何组织和利用记录的信息。随手记本身就是笔记。

  • 生产力,是组织的或者个人的生产力方法。显然,产出随手记也需要生产力,笔记法或知识管理有利于生产力。

  • 随笔,是一些经历记录或文字创作,或者抒发情感,或者练习写作。

  • 评论,是点评时事、影片、音乐或节目,个人感兴趣的主题包含商业、哲学、文艺等。

笔记法

重建随手记的tag体系,最终还是回归到人生的五大领域:关系、身体、精神、技能、财务。确保大脑和专注力被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其中,关系、身体和财务,主要是客观记录,然后都会有一个“原则”标签作为反省,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则。精神和技能方面,是一些提炼过的、通用的的观点或方法,是值得表达、开放和交流的内容,将构成我的月刊。


tag体现写作者对文字的管理思路,tag越多越难以管理。写多了以后,作者应对自己想要深入思考的领域有所发现,以少量的tag涵盖所有内容,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随手记转移到flomo之后,无压力输入环境让我写的更多了,但整理成公开的随手记就更花时间了。这次,我希望将其中有分享价值内容分门别类后发布出来,看一个人一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否进化成为一个有观点有趣味月刊。


如果你建设并拥有一座花园,你会介意来看的人多吗?这就是我对公众号笔记花园阅读量的想法。


写作是普通人进行创意表达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知识工作者必须做知识管理,这是显而易见、顺理成章的事情。所有我认识的工作出色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笔记法。也正因为如此,在组织中推行统一的做法比较困难。这意味着改变一些人已有的做法,公开另一些人私藏的秘籍,熟悉一些新的工具。所以,降低知识管理的门槛,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案例,让所有人看到实际的好处,都很有必要。


今天的日记没有记录昨天参与朋友圈纪录片众筹的事情。可见日记并不完全,回忆并不可靠。记忆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触发。例如flomo中的标签。


五星好评!初次接触flomo的时候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随手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过去一直在微博上自言自语,但是微博太笨重,又有太多干扰,二次编辑与标签系统不完备,不利于写作心流(专注力)和整理回顾(创造力)。现在有了flomo,我有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微博。flomo,让想法自由冒出,让想法化为数字记录而不再自生自灭,让想法遇见想法最终连点成线…flomo,让我在自己的记忆与灵感中来回走动,坦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这只是一种执念,是写作创造力误区之一。我所学到的东西,包括写出的每一个词,都必然有一个人先说了。对别人的一句话有感触,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上的经历,写下来,化为自己的记录,有自己的上下文,并非只是转述。


不想用flomo做读书笔记,更不想在flomo里重复某人的话语…flomo里记录的,必须是自己原创的想法或亲身的经历。虽然flomo鼓励无压力输入,但目前为止,我很克制。我会尽量打磨好文字,似乎这样才配得上这款笔记产品。


以前只做个人知识管理,现在在工作团队中实施知识管理。这就是交集了。

生产力

软件架构讨论,休想把锅甩给架构师。架构师:一个功能要不要以客户为准,功能提供方就要想办法实现。当下的架构不能保证,我没法回答你,也许很难,但我们还要考虑项目开发耗时。


沟通的重要性,开会是必要的。一开始工程师和架构师对单thread还是多thread的用例理解竟然不一样,经过细节描述,所有人豁然明朗。


工安宣导。老总讲话:长期的偶然,在概率上就是必然。就像开车出事的几率小,必须要重视。锂电池暴露、电线破损、插线板串接…对居家安全也很重要。


工作只是我们必须做好事情之一,你相信自己都可以做好,就一定能做好。不要相信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对个人生产力不自信的表现。


公司采纳的并不是敏捷开发。我们不需要多次推出产品,反复变更需求,快速迭代开发。敏捷开发适合频繁发布以试探和纠正需求的纯软件产品。对于硬件平台型产品而言,更重要的是稳定性和如期交付。我们采用的是V模型或W模型。


工作日灵感缺失,注意力匮乏…邮件、即时消息、现实的困难,计划的挑战…很忙却没有成就感,时间过的很快。这是一种生产力忧虑,应对的思维是:凡事需要一个过程。


管理团队就是化焦虑为动力。一手抓目标,一手抓团队,一手抓时间,一手抓产出…你是千手观音吗?你需要借助工具。


Budi Tanrim引用John P Kotter:管理是为了应对复杂性,领导力是为了应对变化。管理者实现目标,领导者找到方向和愿景。


日记,练琴,速写。如果早起一小时,我会做这些事情。


随笔

深夜的怪叫声,是小区附近工地机器运转的声音,像极了某种怪物的嚎叫,各种机器构成各种呼应声,又让你想起对面真的有个云朵牧场,真是机器怪兽。


下午三点多,带娃在楼小区儿童游乐区,太阳温热,只有几个孩子,两个大人。我和女儿坐在铁椅上歇息,看见一个老妇人以奇怪的姿势在滑梯旁拉着一个女孩。起初我以为是在玩耍,结果发现老妇人往我的方向呼叫。我马上意识到:孩子手臂被卡住了!老妇人一直举着孩子,我跳上滑梯,尝试拉出手臂,结果卡的太紧,不敢用力。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要报警,锯掉滑梯旁边的栏杆。看着越挣扎陷的越深,脸上痛苦的表情,我还是打算尝试下。为了摆正孩子,不扭着胳膊,我完全接手她的身体,用力往上尝试了几次,最终取了出来。老妇人接手把孩子放地下后,我问她痛不痛,孩子摇摇头蹦蹦跳跳地走了。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孩子们的英雄。


满腹思绪走出地铁站。明亮温柔的阳光触摸在身上,清脆的鸟鸣活跃在上空,天上和地下充斥着发动机的声音…提醒你这是一个春天的清晨。你正要记录,一个年轻人追上来打招呼。


上午带娃去动物园。第一次被触动是空中网路中充满灵气的松鼠,它看起来很想进入树林,回归大自然,但只能在有限的路线中来回穿梭,供游人观看。像极了人生。


第二次触动是长颈鹿的动态,女人用“优雅”来形容。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恰当,但似乎少了什么,现在我想到了:自然。动物的动作,特别是大动物的缓慢移动,犀牛和大象,都有这种自然力量的感觉。自然的就是优雅的。


你说的公园,只是个公园,自然或人工;你说的街道,只是个街道,宽大或狭小;你说的空气,只是空气,新鲜或污浊;你说的孩子,只是个孩子,吃喝拉撒或喜怒哀乐;你说的女人,只是个女人,孩子或成人;你说的你,那只是你,感性或理性。


我和女儿做观众,对他们的二氧化碳实验会心一笑:哥哥把气球绑在瓶口,摇晃可乐瓶子后,气球被吹起来一些。但是,很快可乐的气泡就没有了。气球还绑在瓶口,他把瓶子倒过来,疑惑可乐水怎么不往下流进气球里。“把气球吹大了再倒过来”,我忍不住加入了实验,开始指导。果然,可乐水沿气球内侧流了下来,煞是好看,兄妹俩乐开了花。再倒过来,气球内甚至有喷泉的效果…百玩不厌,哥哥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可乐水是沿球边上流下来的?我回道:中间要走气体。虽然不见得是根本答案。


雨天的小区格外宁静。游乐区只剩一对小兄妹打着伞在玩耍,妹妹邀请我们去看他俩的二氧化碳实验。可乐,气球,树叶,雨水…孩童的世界充满乐趣和创意。女儿望着雨水不断打落在草丛中,我听着广播里乐声悠扬,对女儿说了句:it's raining. 那哥哥听到我讲英文立刻告诉我他是国外的。我:Where are you from?他:Romania.我:Oh, Italy.他:No, I said Romania.我:OK, I see. I thought a city of Italy...


午睡。有时候一觉醒来,恍如隔世,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活了这么久,仔细想来,睡眠真的是很神奇的体验。就跟每天的日出一样新鲜。所有的平凡都不简单。

评论

经历比读书得来的教训更深刻,做芯片代理商既是买家也是卖家,很快就成了人精。电子制造的风,芯片价格的牛,一直吹。读公众号“卖芯片的汤姆张”的故事有感。


哈佛大学正义课,第一集:The Moral Side of Murder。以虚构的火车眼看着要撞上五人是否应该切换轨道只撞一个人的选择开头,以虚构的器官移植医生的僵局续篇,以真实的19世纪救生船吃人案件的讨论结尾。引出“结果道德主义”及其代表“功利主义思想”,和“绝对道德主义思想”。这些争论,在人类及个人思想斗争中,普遍存在。


断续看了一阵子《奇葩说》。一开始,所有选手都很厉害,哪边发言的时候都能打动我。现在发现,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冒出来。好的主题通常没有绝对的答案,观点全靠选手如何拆题。选手们除了用一些搞笑段子起到节目的娱乐效果,更重要的是,讲故事打动听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个人故事,也有不少是讲述名人的故事,以赢得共鸣与支持,争取投票。


蔡康永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里说:相对于自在存亡的动物而言,人类充满困惑,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差异,人类因解决了的困惑而发展了科技,人类因解决不了的困惑而发展了艺术。我感觉,此人像是一尊佛,端坐于嘉宾席中间,说出的话也很智慧,有很宏大的视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