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古城 【下】

2017-07-08 唐芸 香格里拉陈俊明


消失的古城 下

文/唐芸


马丘比丘就是其中最大的谜团。


盘山公路带我们转了20多分钟,抵达山顶,群山之间,云雾之下,一座在图片中见过无数次的城池,想象过多次的情景,出现在眼前。


从库斯科去马丘比丘,没有汽车,除了坐火车,只能走古时候的印加道,现在开发成徒步路线了,要走四天。公路只到奥兰镇,从库斯科开出的小巴士,只需10索尔,很方便。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走此路线,到了奥兰,再上火车前往马丘比丘所在小镇:热水镇。奥兰镇海拔低,气候宜人,有个类似马丘的古城遗址。上火车前,我们到此一游,游人如织,让我担心马丘比丘也会如此。



刚进入马丘比丘时,确实,世界各地的旅行团,自拍的给人拍的,摩肩擦踵。好在除了古城遗址观光,园区还推荐了两条徒步路线,我们选了太阳门sungate一线。离开人群,踏上山路,几个男孩蹲在路边,观察着什么,我凑近一看,哇,一只红色的大蜈蚣......走着走着,喧嚣渐渐远去。小路绿树成荫,右面山坡上,安第斯的森林植被,释放出潮湿清新的空气,左边是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山脚下奔腾的乌鲁班巴河,悬崖边的高山杜鹃,绕着纱一般的松萝,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像极了云贵高原的春天。而马丘比丘古城,一直不远不近,就在那儿,我仿佛回到了十六世纪……



那时候,马丘比丘是我们国王祭天的场所。为了一年几次的祭祀大典,我们修筑了这座城池………选择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是女祭司求得的神示。皇命下达后,从库斯科派来的部队,跋涉了五天五夜,才来到热水镇,当然,当年这里只是几间牧羊人的茅草屋。我们利用杠杆,把乌鲁班巴河边的一块块巨石运到山上,再用灌水切割的办法,把石头切成需要的各种形状。据说这对后世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他们猜不透我们怎么把石头运上山,又是如何切割,最后,建起严丝合缝的墙,和整座城的。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时间呗,世界上还有什么能不被时间打败?国王既下了命令,我们的工匠和祭司,就以山为家了。十几年日日夜夜的辛劳,建起了太阳殿,祭天台,染布坊......女人是这座城市的主要角色,除了要祭天的女娃娃,还有许多做手工的妇女。白天,男人们在田里种庄稼,女人们织布,操持家务,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直到有一天......



坐在太阳门的田埂上,远眺马丘,无法不对这个在1911年才发现的古城,浮想联翩。自从16世纪印加帝国灭亡后,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躲过了殖民者的战火,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从此,古城的传说,只留在祖辈的吟唱里。没有人知道它是否存在,如今在哪儿。如果我是当年的印加人,或是那将被祭天的女童,啊,哪怕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古城里奔跑,我的童年,也是快乐的,因为,对面的深山里,开满我喜欢的花儿,太阳星辰交替,山涧风起云落……



我的浮想联翩突然被雨点打醒,大雾从山坳里慢慢涌上来,也许要下大雨了。我们赶紧收拾摆在地上的简单午餐,踏上归途。一个小时后,回到马丘古城的中心,天居然放晴了。我们正式开始了古城探秘......



这时已是下午时分,几乎所有的旅行团都离开了,只剩那些三三两两的散客。有一对兄弟,一直在玩自拍,忽远忽近的,老遇上。最后终于忍不住,问他们从哪来,阿根廷,哦,难怪那么帅呢。给他俩来了一合影,比他们自己拍的好多了,小帅哥们直赞叹。



还有一个家庭,请了导游,我们便蹭,听导游解释每个房间的功能,故事…….有两个欧洲老人团,真聪明,没凑上午的热闹,专拣这个时候游览。导游从容的解说,游客细细地品味。我老实不客气地混在团里,问导游,为什么有些窗户是封死的呢?哦,那不是窗户,是橱柜,放东西的。这个怪石是什么?这是一个老鹰的图腾,你看,那是翅膀,这是鹰嘴……


这时候,才体会出马丘比丘的神秘和伟大。穿过田埂走向出口,居然已经下午五点,该闭园了。不知不觉在这古迹里,呆了一整天,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田埂上有一群放养的羊驼,管理员正把它们往家赶,又高又萌的羊驼们身后,是那曾经消失过,又浮现在世人面前的古城--马丘比丘,幸或不幸?暮色下,它渐渐地隐于山中......



查看作者相关文章请直接点击标题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上】》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下】》

《新西兰B&B民宿之体验》

《重返库斯科》

《消失的古城 【上】》


查看「香格里拉陈俊明」公众平台入驻作者文章

请点击原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