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驻村指导员风采(十)
冯光华(崇明区庙镇村镇规划建设事务所副所长,派驻崇明区庙镇庙西村)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冯光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为着力点,以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为核心,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积极主动做好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处处以身作责,时时身先士卒,经常走家入户,面对面做好宣传工作,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并就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和及时反馈,帮助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创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和及时反馈,让村民群众看到创建工作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了问题,给百姓带来实惠,使群众认同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其中。
宋莉莉(奉贤区四团镇经济发展科、四团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派驻奉贤区四团镇五四村)
宋莉莉作为四团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积极为五四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带领班子成员一起为五四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方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等,引进藏红花,并推动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村内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培育藏红花,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共同参与,种植规模已扩至30多亩,带动村民20余户,现已和知名医药类企业等达成合作意向,亩均产值可达2万余元。同时她推动研制藏红花大米、饮品、化妆品等延伸产品,设计培育“吾乡四季”产业品牌,依托新片区优势,创新三块地改革,利用农村宅基地,发展人才公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王正刚(崇明区庙镇文化电视广播站站长,派驻崇明区庙镇永乐村)
在2019年度第二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进程中,王正刚不惧困难和挑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认真处理好村务工作的同时,带头靠前指挥,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默默耕耘在示范村建设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永乐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保驾护航。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永乐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越来越好,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示范村建设进度持续向好。比如,在推动全镇“迎花博、治五棚”专项行动中,部分村民不配合、不理解,工作推进缓慢。针对这些复杂情况,王正刚亲自到老百姓家中协调工作,通过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努力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打开了村民的心结,五棚整治工作推进高效。
王春权(青浦区殡仪馆副主任,派驻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村)
一年半来,王春权的脚步遍及全村23个村民小组的角角落落,他深入开展调研,努力发现沈巷村短板,谋求破解之路。他充分依托派出单位资源积极帮助解决民生问题:一是帮助各类困难家庭60多户,争取到帮扶资金约16万元;二是争取政策和60万元资金支持,为全村老年人提供“助老助餐”服务;三是根据《青浦区加快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平移居住事宜,并协调区、镇两级规土部门专业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查,探讨相关政策、草拟项目“可行性方案”等,供政府参考和决策。同时,他积极参与三大整治、护航进博会、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 杰(金山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经理,派驻金山区吕巷镇太平村)
王杰依托派出单位,发挥自身业务专长,为村民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并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12次,提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上门服务4次,组织开展种子、农药等相关培训8次。为帮助所驻村种植户了解和掌握绿色认证所需浸种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他邀请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为太平村的12名水稻种植户开展绿色认证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专题培训。每当有农户向他咨询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问题时,他总会耐心地进行讲解,正确引导其掌握关键施药时间,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引导群众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除菌剂,并指导农民在施药后将农药瓶等收集处理,防止废弃农药包装污染。
陈 亮(青浦区图书馆网络中心主任,派驻青浦区白鹤镇杜村村)
自驻村以来,陈亮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乡村文化为抓手,加强村民自治的内驱动力。基于原有的工作经验和派出单位优势,他积极筹划、主动对接、精心布置,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做乡村文化振兴的“耕种机”。“振兴乡村,文化先行”,他充分挖掘村里的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服务阵地,积极推介宣传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他牵头打造以党群服务点为中心的党群文化圈,除基础功能外还包括了韩世忠纪念馆、红色茶室、农耕文化馆、特色农家书屋等项目,让村民们在这里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从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能量。
钱 璡(金山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四级主办,派驻金山区吕巷镇荡田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调研中钱璡发现,荡田村的主体产业是农业,然而该村农业灌溉设施比较老旧,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此他四处联系,引进灌溉设施改造项目。此外,从业人员普遍老龄化,年轻人少有下田继承,产业消退也是一大痛点。为此,他拉来村“两委”班子一次次研究探讨,提出了以农业现代化生产为基础、拓展农业品牌化发展为方向的荡田村农业产业发展“1+N”战略。从小处着手,做好农业基础“1”。从大处谋划,带动农业发展“N”。在做好农业基础的硬件前提下,创建一个村域公共农业品牌。层层递进式发展农业产业,形成闭环,带动乡村振兴。
刘运杰(浦东新区发改委价格管理处主任科员,派驻浦东新区祝桥镇新东村)
刘运杰到新东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后,调研发现村内稻米等农产品存在销售难的问题。他积极利用派出单位区发改委的资源,联系平和学校、宁波银行金桥支行等相关领导前来考察稻米、蔬菜、水果的种植、加工和仓储情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9年11月初,顺利达成与平和学校、宁波银行金桥支行的稻米销售协议,每年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30万元。在稻米销售的基础上,打造新东村农业劳动实践基地。邀请平和学校老师前来考察调研,设计农业实践课程,开设收割水稻、果蔬采摘、菌菇基地参观、花卉盆栽制作等项目,完善农业教育体验课程,以实践基地实现客户“引流”,增加农民收入。
方 烨(奉贤区四团镇团委书记、渔墩村党总支书记,派驻奉贤区四团镇渔墩村)
方烨结合专业及资源优势,为村里无花果注册了“东方美果”和“秀美渔墩”两个品牌,还积极对接区农委,引入天目山小香薯并进行实验种植,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有更多的经济附加值,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打开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积极推进“三园一总部”建设,和四团经济园区合作举办“相约临港自贸区”网上招商推介会,吸引近10万观众观看,共引进注册企业5户,并顺利产税;她还充分利用结对单位教育局的教育资源,结合渔墩村的良好生态,积极探索文旅发展和建设青少年研学基地,推动东华大学在村里挂牌成立青年文创基地。
刘 钊(浦东新区度假区管委会综合计划处主任科员,派驻浦东新区大团镇周埠村)
铭记着总书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诲,刘钊深深感悟到驻村工作要沉底。在基层沉淀中发挥正能量,其体验由浅入深。双脚丈量了村里约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刘钊发现,周埠村之所以是经济相对薄弱村,就是因为“人老、地老、树老”。要破解当下困境,必须引入资源,整合资源,开拓思路,才能转向良性循环。为此,他积极向浦东新区争取了培训活动,希望通过技能扶贫,创新开拓思路,创造更多的农民就业机会。此次培训涉及农民专场技能培训、“垃圾分类”“庭院绿化”“果蔬栽培”,还有家门口创业体验展示,为长期失业青年、离土农民、建档立卡农民提供岗位和服务,促进就业。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2021年1月14日五版
责任编辑:严晟昱
制作设计:王怡娜
微信号:zuzhirenshibao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