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岭南·在杏坛③|快来投票!逢简“新八景”由你来定→
逢简新八景评选
12个景观,你pick哪个
逢简水乡被誉为“小周庄”
小桥、流水、人家
岭南水乡风韵令人迷醉
在这里
古桥、古树、古建筑随处可见
讲述逢简的历史和文化
即日起逢简新八景评选启动
投票时间
9月26日-9月29日
诚邀大家参与文末投票
评选出心中逢简“新八景”
12个景观,你pick哪个
01
逢简新地(逢简游客服务中心)
根据《杏坛镇文旅发展提质方案(2023-2025)》,为加快打造乡村文旅联动示范点的建设,启动逢简青年港湾项目(逢简文旅产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镇、村、社”三级联动方式,引接社会资源,为景区提供创新服务。
项目位于逢简游客服务中心,共有建筑面积5072平方米,分为8座建筑物,计划以体育+文化+青创作为空间内容核心,建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户外运动推广中心、社会公益实践中心、水乡实践研学基地、水乡文化体验空间、青年旅舍等。
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将引入现代创业理念,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办公场地、导师指导、资源对接等,让创业者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开创属于他们的未来。户外运动推广中心,为青年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SRT绳索学院和水上户外运动培训,结合潮流水上运动桨板,独木舟,皮划艇等新兴运动,打造吸引体育爱好者的聚集地。
社会公益实践中心,落地顺德区同心志愿服务中心与顺德区极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助力本地志愿者事业发展。
水乡实践研学基地,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打造品牌研学课程,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田园劳作、水乡考察等,培养对乡土的热爱。
水乡文化体验空间,将推出古典服饰体验、沉浸式剧本杀游戏和水乡旅拍等体验感强的游览水乡方式,让青年朋友感受到现代元素的融合。
02
钓矶
钓矶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高路街午桥东。清嘉庆十五年(1810)建。咸丰《顺德县志》载己卯举人刘凤鸣致仕后,回乡建此石台,钓游自适。
钓矶由埠头和石台组成,坐南向北,临午桥涌,占地7.1平方米。埠头由麻石砌筑,长2.8米,宽2.5米。约有7级台阶。上阴刻“钓矶”楷书,落款为“嘉庆庚午今人仝立”。埠头旁石台由麻石、鸭屎石、红砂岩石混筑。石台存一麻石圆柱,应作栓船之用。并有上百年的古榕树,如伞般覆盖钓矶。据不完全统计,顺德原有5个钓矶,分布在大良、龙江和逢简。
典故:逢简一位名叫刘凤鸣的人,于雍正年间中举人,被派往浙江桐乡当官。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
有一年遇上大旱,土地皴裂,饥荒遍野,农民叫苦连天。刘凤鸣看见农民如此辛苦,于是设坛求雨。他对天祭拜,果真求到雨。大旱逢甘露,农民欢呼雀跃。由于政绩好,刘凤鸣被调任京官,所派任务无一完成不好。到了年迈之年,皇帝问他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刘凤鸣说希望告老还乡,于是皇帝赏赐他衣锦还乡。
回到逢简,刘凤鸣建了一座钓鱼的石台,并称之为“钓矶”。此钓矶保留至今,小巧玲珑,僻处午桥涌一角,与四周的水乡环境合为一体。
03
和之梁公祠
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30年才完成。但广三路布局,占地接近900平方米,雕饰精彩等特点,使这所祠堂焕发不一样的光彩。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配以陡峭的屋顶,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高大而淡雅的灰塑正脊,高高的墙身,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带来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出,成为梁氏族人重要的宗族活动中心。目前已被列入文物保护登记单位范围。2011-2013年期间杏坛镇政府投入250万元对其进行重修。
为进一步保护好祠堂文物资源,2022年杏坛镇政府开展“杏韵守望工程”,过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将祠堂赋能提升为文旅悠闲空间,文化保育阵地等功能场室,达到文物活化利用与保护的双重作用。前阶段,杏坛镇选取了逢简的和之梁公祠作为试点,与广东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永春文化、与悠闲美学融入祠堂,把和之梁公祠打造成一个集咖啡、阅读、文化传承、艺术文创等于一体的具岭南文化特色的生活美学馆。逢简和之美学馆(和之梁公祠)活化项目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是全区唯一项目入选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04
巨济桥、进士牌坊
进士牌坊原楼建于明朝,是一座木结构门楼建筑,雕檐画栋,极尽精美,被誉为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据说,此楼叫恩荣楼,为进士梁乔升所建。可惜“文革”期间已被拆毁,现只剩下石基底座。现在看到的建筑是在原旧址按原貌重建的,牌楼为四柱三间三层楼仿古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度约16.8米,共七层。
典故:据逢简村《宋招讨梁公族谱》记载,进士牌楼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始建人梁乔升,正德辛巳(1521)科进士,官任北京户部工部主事,因在京主办建修宫殿有功,皇帝恩赐回乡建恩荣牌楼,以彰其德。
进士牌楼被誉为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为三叠牌楼,主料为柚木结构,斗拱飞檐,并合而成,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只剩下石基底座。
巨济桥始建于宋代,为李仕修建造。因历代均有重修,现已看不到任何宋、元、明三朝的痕迹。最后的重修时间,桥身有石刻记录:“民国十八年(1929)合乡重建,齐安义盛造。”桥梁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两边各有十二级石阶,桥栏两边各有望柱十四条,柱顶各有石狮子一只,柱身刻有“桥面一带,禁卖什物,有碍交通,严拿究罚”的字样石栏华板刻花纹图案装饰。
典故:南宋嘉定末年,李仕修和母亲岑氏自南雄迁到逢简隐居。逢简河涌纵横,水网交织,一河两岸,行人来往很不方便。李仕修为人平易,不以曾居高位而自傲,乐善好施,在国心系一国,在乡造福一乡。李仕修斥资修建了五座石桥,有三座在逢简,分别是明远桥、巨济桥、青云桥。这几座桥梁在逢简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李仕修建了五座桥梁以后,不仅行人往来便利,而且商客络绎不绝。从此,逢简市集辐辏,贸易往来频繁,经济逐渐繁荣。后来逢简发展为贸易大圩场,三大圩市因桥的缘故而得名。大概他也没想到,他斥资建造的石桥,竟然可以成为千年后逢简的标志之一。
05
明远桥
明远桥是顺德现存最长的一座明代石拱桥,一九九一年五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朝,为李仕修主建,经历重修,现存为明代风格。桥拱为纵联砌置法,红色砂岩结构,全长25.10米,顶宽4.6米,高4.5米。桥栏石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一只,现仅存十只。桥面两边斜坡不砌石级,方便马车畅通无阻。该桥是顺德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桥,1999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南宋嘉定末年,李仕修和母亲岑氏自南雄迁到逢简隐居。逢简河涌纵横,水网交织,一河两岸,行人来往很不方便。李仕修为人平易,不以曾居高位而自傲,乐善好施,在国心系一国,在乡造福一乡。李仕修斥资修建了五座石桥,有三座在逢简,分别是明远桥、巨济桥、青云桥。这几座桥梁在逢简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李仕修建了五座桥梁以后,不仅行人往来便利,而且商客络绎不绝。从此,逢简市集辐辏,贸易往来频繁,经济逐渐繁荣。后来逢简发展为贸易大圩场,三大圩市因桥的缘故而得名。大概他也没想到,他斥资建造的石桥,竟然可以成为千年后逢简的标志之一。
06
逢简村史馆
逢简村史馆是逢简小学内的一座古旧建筑物,始建于民国初期,是逢简仅存的民国风格建筑物。现在用作红色教育基地,是历史建筑保育项目。逢简村史馆作为逢简民兵营的革命基地,曾经放着毛主席赠与民兵营的一支革命步枪,意义不凡。
07
金鳌桥
金鳌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该桥由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科进士刘云汉建造,重修于民国十年(1921)冬季,是一座以红色砂岩构筑的单孔拱桥,是顺德不可多得的清初石拱桥。
桥面是用白色水泥岩砌成,有桥栏,望柱顶状如“官帽”。桥横栏一边刻有阳文“金鳌”,另外一边刻有阴文“玉蝀”,一桥两名,实属少见。在2007年,再次对这座桥进行重修。据古老的传说,清康熙进士刘云汉为太子老师,康熙帝为表彰其功劳,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鳌玉蝀”之名。而这座桥,也是刘云汉仿京城皇室花园的“金鳌玉蝀”桥建造的。桥两旁浓荫蔽日,十分舒适。
典故:当时刘云汉中了进士,被安排到翰林院从事编修工作,兼做王子们的导读老师。刘云汉听说御花园里陈设的山水布局非常合理,通往禁宫御花园的两座桥金鳌桥和玉蝀桥更为特别。御花园内还有一个地方名为团城,浓缩了全国最有名的园林杰作于此。但他是外事大臣,并不能进内。怎么能进内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刘云汉与太子在后海公园游园散步,刚好到御花园外面,他又想起隔着一堵墙御花园内的园林设施。他灵机一动,马上跟太子说:“我身体很不舒服!”太子马上命人背起刘云汉,进入御花园内让御医诊治。进御花园的过程中,必须经过金鳌桥或者玉蝀桥其中一座。当时刘云汉被人背着途径金鳌桥进入御花园,他非常欣赏此桥,在心里赞赏不绝。
到御花园内,御医为他把脉诊治。脉象平和,御医不认为刘云汉身体有任何毛病。刘云汉走出御花园的时候,心情愉悦,因为他终于得偿所愿,一睹御花园的园林之美。
由于刘云汉才华出众,康熙及其皇叔日常喜欢找他聊天。康熙得知这事后,又传召他一起聊天。康熙说:“我知道你是想进去看看而已,身体并无大碍。”刘云汉说:“是啊,所过的金鳌桥太漂亮了,御花园内的景色真好。”康熙说:“既然如此,就回去建一座这样的桥吧。”如今,金鳌桥还架在逢简的河涌上面。远远望去,“金鳌桥”模糊可见,“金鳌桥”三字下边还刻有“玉蝀”二字。因此,“金鳌桥”又名“玉蝀”。而“蝀”意为虹,金鳌桥倒影在水中,宛如一道彩虹。
08
刘氏大宗祠
逢简刘氏大宗祠所在地名“村根”,是“一村的根本”之意,彰显了大宗祠的历史悠久、根基深远。早在明永乐十三年(1415),刘氏五世祖刘观成开始率领众族人,尽心营建。经历了明天启年间、清嘉庆年间的重建、扩建,祠堂古朴端庄的风格、严谨完备的布局更臻成熟。这一所祠,正是逢简刘氏族人在此生息、繁衍、壮大的见证。除了气派突出外,刘氏大宗祠还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建筑艺术精品。轻盈的硬山顶屋面上,置一条长而两端微翘的龙舟脊,脊身的灰塑花卉色彩淡雅,人字山墙低矮而轻巧,总体的感觉是活泼灵动的。
通过古村落活化,刘氏大宗祠活化成为顺德杏坛非遗展示馆。展示馆的五大展示区,布局紧凑,采用传统图文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古今精品图片展、非遗用具实物展、传承人介绍等全方位地彰显永春拳、人龙舞、龙舟说唱、八音锣鼓柜、赛龙舟特有的魅力。刘氏大宗祠规模宏大,龙舟脊、硬山顶、青砖墙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给人以清新、幽静之感,承载历史文化的非遗展示馆设在其中,可谓相得益彰。
典故:刘观成(1377—1450),字喜韶,号松溪。是逢简刘氏始迁祖刘应莘的五世孙。明正统十四年(1449)五月,黄萧养率领农民起义军在冲鹤堡祭旗起义,进攻桂洲、逢简、大良、马齐、龙江等地。当起义兵进攻逢简之时,很多人感到难以抵抗,想着只好投降,或者远走避难。刘观成却认为,黄萧养越狱起义,只求速战速决,势必难久,不如合全乡之人同心协力抵抗更好。他的观点得到了乡民的赞同。于是大家开始制作各种武器,列起水栅,设探报瞭望,据险守要,途中设阵埋伏,远近之人多带着妻子儿女到逢简避难,顿时逢简声威大震。逢简军民与黄萧养的起义军交战数十回,农民起义军溃败而去,逢简得以保全。
09
郭氏祖祠
建于道光年间,两进结构,主立面墙体用红毛泥批荡,当年较为罕见。祠堂于2008年重修。郭氏太祖于乾隆年间来到逢简定居,以经营搭棚及竹器编织为生,其工艺了得,很有名气。经过繁衍生息,子孙昌盛,基业繁荣,生意不断壮大,现在郭氏后人大多移居海外、香港等地。祠堂里面展示了各种竹编渔具,通过郭氏在逢简村的发展历史,讲述了郭氏的逢简情缘。还有郭氏的家训。
10
逢简人口文化公园
逢简人口文化公园的入口处,设有逢简村的村规民约。人口文化公园是集乡贤文化、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依托水乡沿涌美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而建,方便群众驻足观看。
11
宋参政李公祠
宋参政李公祠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占地536平方米,三间三进格局,用料上乘,灰、木、石雕刻精细,目前已被列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充分展现村庄历史,传承古村落文化,逢简村将宋参政李公祠活化打造成村史馆,在祠堂内合理布置展览空间,一方面采用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手法,从史地沿革、家族历史、经济史话、文物建筑四方面的内容,对逢简村的历史文化进行展示和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旧物收藏展览的方式,进一步彰显逢简古韵遗风特有的魅力。参观者不仅可以在馆内亲历游览逢简宋参政李公祠独特的建筑风貌,还可以深入了解逢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2
逢简水乡中心公园
逢简水乡中心公园是逢简村的科技教育平台。公园的地下,是逢简生活污水处理站,逢简污水处理系统作为顺德探索农村分区分片治理污水的试点项目,目的是改善逢简水乡的河涌水质,创建顺德生态示范涌。该系统分为生活区和工业区两个部分,其中生活区建成采用地埋水池及设备的污水处理站三个,工业区建成露天小型污水处理站(厂)一个,总治污能力超过2300吨/日。
污水处理系统治污达标后的水会排放到河涌,以确保逢简水乡河涌水质干净。逢简村曾是著名的“桑基鱼塘”重要基地之一,村内河涌纵横交错,全村河涌总长度达23.8公里,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后来发展成一方集市,到唐朝已成为村落,历史悠久。
欢迎大家踊跃为自己心目中的
逢简“新八景”投票
↓↓↓
// END //
编辑:水兴杏坛微信编辑小组
素材来源:杏坛镇宣教办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兴杏坛
产业新区\生态小城\美丽水乡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