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战:是谁冒险翻译并出版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有关中国革命现状和前途的重要论述。自发表以来,这部著作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政治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是,你知道最初的英译本是谁翻译的?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出版和发行的呢?
《论持久战》交给谁翻译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讲演了自己写好的著名的《论持久战》。陈云听了毛泽东的讲演后,感到毛泽东的理论对全党、对全国抗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是第二天就对毛泽东说: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点的范围内给干部们讲一讲?毛泽东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到更大范围去讲,对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来说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再则听众有限。于是毛泽东决定把讲稿整理出来,先在党内印发。
可是,鉴于延安当时的条件,油印的《论持久战》数量有限,许多干部仍然看不到,特别是在前线的干部。于是,毛泽东决定,印成书公开发行,不光在根据地,而且还可以发到国民党统治区。程思远先生曾回忆说:“《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该著作尽快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去。当时,党经过慎重考虑,把翻译《论持久战》的任务交给了一位名叫杨刚的女地下党员。 杨刚原名杨季征,又名杨缤,祖籍湖北,1905年1月30日出生在江西萍乡,父亲任江西道台。杨刚五岁起念私塾,开始接受人生最初的启蒙,她从小性格刚强果敢,对封建大家庭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阴暗怀有深深的不满。1922年,她进入江西南昌葆灵女子学校,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革命军北伐时,南昌的学子们也掀起了拥护北伐的热潮,她和好友廖鸿英、谭海英代表葆灵女中参加了全市学生会的活动,上街示威游行,深入街头巷尾给老百姓讲革命道理。这一段重要的社会活动,使杨刚找到了人生的起点,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旧体制勇敢的叛逆者和共产党忠实的追随者。此时她改名杨缤,开始写作,笔名贞白。
1935年,她翻译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该书在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以后的多种版本均以此为蓝本。抗战爆发后,根据党的要求,她频繁地转战于武汉、南京、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忘我地投入到党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之中。1944年,她又以特别记者身份赴美,担负起中共留美党员工作组的领导重任。
在去香港前,杨刚曾在上海出版过一本散文集《沸腾的梦》。后来萧乾在主编《杨刚文集》时在《序》中写道:“她的散文,特别是散文集《沸腾的梦》,是中国人爱国心的烘热而雄奇的创造……我想,单是这个散文集,中国的文学史家就永远不能忘记她。” 杨刚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她曾创作长达800多行、充满了强烈爱国主义之情的长诗《我站在地球的中央》。由此,她博得了“金箭女神”的美誉。
中美两位女才子和《论持久战》
杨刚接受《论持久战》的翻译任务时,不过三十多岁,公开身份是《大公报》驻美记者。她是周恩来赞赏和信任的人。因为工作关系,精通英语,年轻美丽,才情并重的杨刚社交范围很广,并赢得了许多国外有识之士的敬佩,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就是其中一位好友。项美丽是使杨刚能够顺利完成翻译《论持久战》的关键人物。 项美丽本名埃米莉·哈恩,时年三十岁,长得健美漂亮,风韵雅逸。她生于1905年,出生地在美国中西部的圣路易城。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长大后的埃米莉·哈恩,成了一个意志坚强的女权主义者,一个洒脱不羁、特立独行的叛逆女性,一个突出的女中豪杰,一个极富风情又极富进取精神的奇女子,她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矿冶工程系,是该大学第一位获得矿冶工程学位的女毕业生。
1928年,埃米莉·哈恩在纽约享特女子学院教书,本来她的一生可以在宁静的校园里从容度过,但她热爱写作,二十三岁的她决定开始用笔来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她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纽约世界报》。 1935年初,埃米莉·哈恩来到上海。此后,她的命运便注定要和遥远的中国联系在一起。 她是为写作来到中国的,她要亲眼看一看这个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国的真实面目,亲自感受一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喜怒哀乐,从中选取她要叙述和描写的素材。中国没有令她这个异域女子失望,她一踏上这片在她心目中神秘的国土,就立即被它浓郁的东方色彩迷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为其深深地吸引住了。
埃米莉·哈恩很快与中国文化界人士有了广泛的接触,并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其中她最早认识的就是当年的海上才子邵洵美。
邵洵美(1906~1968),中国现代诗人,出版家。曾留学英伦,是狮吼社、中国笔会等诸多团体的重要成员。早期主编有《狮吼》《金屋》等杂志,1933年创办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有《论语》《时代画报》《时代漫画》等九大刊物及《新诗库丛书》《自传丛书》等,其影响延续至今。抗战期间,1938年9月1日创办并主编《自由谭》 ,即Candid Comment Chinese Edition(《直言评论》中文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追求自由”。
为了安全,编辑人、发行人署的都是项美丽的名字,而具体工作全部由邵洵美来完成。他是诗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标准的文人;他也是位出版家,曾从德国进口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机器,且散尽万金,出版了诸多报刊和书籍,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样的壮举无人可与之匹敌;但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他最大的贡献是凭借《自由谭》向读者推荐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称它是一部“人人能了解,人人能欣赏,万人传颂,中外称赞”的作品。 邵洵美素有“文坛孟尝君”之称(泰戈尔语)。因为他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背景,他熟识许多在上海的英美人士,他们都活跃在政界、商界、文化界。埃米莉·哈恩初逢邵洵美,就立刻被他的容貌和气质所打动。她发觉这位东方美男子除了具有文学的天赋外,连英文水平也比自己高,能用流利的英文写华丽的诗句,这让她欣喜不已。这对异国男女彼此欣赏,不久就在上海滩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邵洵美替她取了个动听的中文名字:项美丽。
一对中美情侣和《论持久战》
政务
速递
如何以创新促融合、化挑战为机遇?这堂“互联网+档案”融合课,作深度解答→
让你的身心都温暖起来:听,这里有个有“温度”的声音剧场
好文
推荐
电视剧《隐秘而伟大》背后的真实:上海旧警察机构被摧毁前后的“暗战”
回看早期世界博览会上的中国身影,我们才会更理解这发展之路走得多么不易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