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本文为《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授权发布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语言学类)
国内刊号:CN 44-1669/G4
国际刊号:ISSN 1674-8174
主管:暨南大学
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主编:邵 宜
执行主编:李计伟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
目 录
/// 聚焦大华语
“大华语”的一面旗帜——序周清海先生《语言选择与语文教育》
李宇明
论全球华语研究的拓展与加深
刁晏斌
///
普通话口语中语气助词“呀”与“啊”的功能分离
徐晶凝
互动交际中“来着”的提醒功能
饶宏泉
从言谈互动看让步同语式“X 是X”的话语功能和语义获得
聂小丽,李 莹
/// 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新探
专栏主持人:张宝林
二语习得研究“需求侧”视角下的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
曹贤文
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刘运同
韩国汉语学习者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及意义
胡晓清,许小星
剑桥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本·奈特
///
韩国学生汉语“这/那”句习得考察
杨永生,肖奚强
基于有声思维个案的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韩玉国
功能词典学理论下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与构建
李 睿,王衍军
摘 要
论全球华语研究的拓展与加深
刁晏斌
时至今日,全球华语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犹有所待,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加深。“拓展”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主要指覆盖区域与覆盖内容的扩大,而后者则包括相对宏观的对全球华语起源与形成及其扩展分布路径等的考察,以及比较微观的对具体语言项目的显、隐以及发展变化的描写;“加深”则涉及“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华语及其研究理论基础的确定与深化、相关理论的应用、建设与创新等,后者则是寻找新的角度及手段,以求对相关语言事实作进一步高清晰度或细颗粒度的考察、分析与描写。上述拓展与加深的共同目标是把全球华语研究做大做强,使之提高到新的水平和层次。
普通话口语中语气助词“呀”与“啊”的功能分离
徐晶凝
本文基于25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转写文本语料,探讨与语流音变不相关的语气助词“呀”是否具备独立的功能。研究发现,“呀”与“啊”在语境分布上尚无本质区别,不过,在分布频率上的确有所不同。“啊”高频率地用于单纯的求证确认问。“呀”高频率地用于反问句,很少用于祈使句,而且多用于直接否定交际另一方而发出的核心言语行为。从语义上来说,“呀”高频率出现的语境均带有较为强烈的情感色彩,具有单向式传递的特点,而“啊”则更多用于关照式互动的交际语境。“呀”在意义和用法上似乎与“啊”有所分离。
互动交际中“来着”的提醒功能
饶宏泉
本文基于汉语口语语料,采用互动语言学的研究思路,重视“X 来着”所在的序列位置、话轮设计及互动行为的综合考察,从使用模式的角度分析“来着”所具有的提醒功能。同时还结合对话句法的制图器工具,从啮合共振的角度来理解“来着”的提醒功能。本文的认识有助于梳理以往对“来着”的不同理解,为传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
从言谈互动看让步同语式“X 是X”的话语功能和语义获得
聂小丽,李莹
让步同语式“X 是X”在答话语境中承担答话和预转两项功能,前者是对极性问句做出肯否回答的语义功能,后者是否定X 作为推论条件的适宜性的语用功能。该结构是答话人在因答话极其受限并可能导致受话人误推的压力下使用的话语策略,它将问话焦点X设为话题,以传达“当前答话X只与X与否相关”的信息,由此形成对利用“不过量准则”推导出来的隐涵义的否定。让步同语式印证了语言结构形式与会话行为在互动交际中互相塑造的观点。
专栏: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新探
专栏主持人:张宝林
主持人语:
如果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酝酿与设计阶段算起,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已经走过近 30 年历程。30 年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得到长足的发展, 并极大地促进了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教学研究、习得研究、中介语研究的发展,使研究范式从小规模、经验型、思辨性研究演变为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使研究结论具备了客观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另一方面,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笔语语料库和口语语料库建设的不平衡,多模态语料库的尚付阙如,语料的选取与标注,汉语中介语研究中存在的套用四大分类、五大原因的僵化现象等,都严重制约着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发展,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亟待新的理论、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与突破。对这些问题, 学界十分关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专栏刊发的四篇论文,分别从研究需求、口语语料选择与转写、国别化口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以及学习者语料库如何服务于教学应用等方面,探讨了二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的一些前沿性、迫切性的问题。我们希望这些探讨能够进一步推动汉语二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及基于语料库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需求侧”视角下的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
曹贤文
二语习得研究与学习者语料库建设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利用学习者语料库提供的大规模语料有助于揭示二语发展规律,促进二语习得研究;另一方面,二语习得理论为设计高质量的学习者语料库提供了有力支撑,二语习得研究的需要大大推动了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力度,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发展则对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从当前二语习得研究“需求侧”视角,分析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与二语习得研究的互动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加强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以更好满足二语习得研究的需要。
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刘运同
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滞后除了建设成本的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研究中存在的书面语偏见。本文讨论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即口语语料的选择和转写问题。我们认为, 为了真实体现学习者的目的语使用能力, 必须下大力气收集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使用汉语的各种语料;同时, 在对口语语料进行转写时, 关键是确立一个口语语料转写的最低分类清单, 这个清单来自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包括普通口语本身的特征;第二类是学习者的中介语特征。
韩国汉语学习者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及意义
胡晓清,许小星
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笔语语料库相比相对滞后,因此,建设并完善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不仅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丰富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内涵。本文介绍了韩国学习者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建库情况,阐述了本语料库的建库价值及原则, 描写了本语料库的构建过程及在建库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口语语料库建设存在的不足,对后续研究做了规划与展望。
剑桥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本·奈特
本文介绍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在过去三十年里开发、使用英语语料库的状况,涵盖从参照语料库到学习者语料库等已建语料库的不同类型及其子项目,着重论述剑桥学习者语料库的设计、开发与使用。剑桥学习者语料库是英语描述项目的重心所在,而后者已经成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重要参考。剑桥学习者语料库对剑桥教材、学习材料在内容与设计上的改良大有裨益。本文旨在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语料库研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韩国学生汉语“这/那”句习得考察
杨永生,肖奚强
文章基于30万字韩国学生作文语料,考察韩国学生“这/那”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韩国学生“这/那”句句首“这”“那”的不对称性较汉语母语者更加显著;“这/那”句语义功能及其句法实现形式和汉语母语者表现出一定差异;“这/那”句偏误率较高。正确用例和偏误用例的分析都表明韩国学生“这/那”句的习得受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
基于有声思维个案的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韩玉国
本文是一项采用有声思维法的自我研究。笔者对自己的一个汉语语法点微格教学设计进行有声思维转写与整理, 与其他 3 名被试分别对材料中的 30 个思维点进行知识类型定性。在此基础上, 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探查汉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思维模式、各类型知识在思维过程中的运作方式及主要功能, 并结合研究结论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二语教育的超学科性与教师发展等问题。
功能词典学理论下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与构建
在线词典出版已成为词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国内却尚无优秀的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究其原因,理论匮乏便是其中之一。功能词典学理论作为重要的词典学理论之一,很好地适应了网络环境,为在线词典编纂与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该理论却没有引起国内词典学界的足够重视。基于上述考虑,文章以功能词典学理论为框架,探讨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新的编纂模式。文章籍此提出编写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两个基本原则:(1) 使词典用户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所需信息;(2) 使词典编者付出最小的努力。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目 录
///
创建语义分析为主的汉语语法国际教学新体系
邵敬敏
语用为纲教学体系的逆向设计——以华语二语教学为例
吴伟平
/// 聚焦大华语
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思考华语和华语教学——序周清海教授《语言选择与语文教育》
陆俭明
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
李计伟
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以有标差比句为例
王晓梅
///
第二语言词汇知识的构成与发展
邢红兵
基于礼貌策略的中美汉语教材指令语对比研究
陈 楠,周小兵
华文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研制的理念与程序
王 洁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效度研究
张 洁,李亚男
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文化大纲研究述评
赵 炜
///
“X+是”的词法化与词汇化
蔡象丽
“有X”“无X”构词不对称及其认知成因
李 侠
摘 要
创建语义分析为主的汉语语法国际教学新体系
摘要:在汉语国际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中,汉语语法教学一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着眼于中国特色,打破以形式为纲的旧语法体系,转移到以语法意义分析为主形式验证为辅的道路上来,即建立以“广义虚词、特定句式、语义分析、汉语特色、分析方法”五大板块为核心的汉语语法国际教学应用型新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语义语法理论;语法意义为主;形式验证为辅
语用为纲教学体系的逆向设计——以华语二语教学为例
摘要:本文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语用为纲的教学理念,并以华语二语教学的实践和实际操作为例,具体介绍了这个逆向设计教学体系的四大环节,包括能力测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活动与教师培训。虽然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语用体系用于教学的可行性,但其创新本质意味着体系形成和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远远多于解决的问题。语用为纲的教学理念关注运用,除了结构本身,还关注语言功能与结构、语境和语体之间的关系,重在能力培养,目标是正确加得体。笔者认为作为网络时代的语言教师,我们不必迎合潮流,但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随时审视我们的“一贯”做法,善用时代的机遇并不断实践,以使语言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语用;语境;语体;“三教”;教学体系
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
摘要:东南亚是全球华语研究的重点区域。文章从缘起、机构、效果、影响等四个方面梳理了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的基本概况。根据文献,总体而言,南洋地区华侨早期的国语推广或者华校的国语教学是一种传承语教育,国语推广奠定了今日东南亚华语书面语的基础。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将海外华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发展、传承语习得等课题结合起来,从而对海外华语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南洋;早期;华侨;国语推广
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以有标差比句为例
摘要:本文以有标差比句为例,提出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文章借助语料库,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语的三类有标差比句:“较”字句、“比”字句、“过”字句。本文主张从历时—共时、书面语—口语、共同语—方言三个维度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语法,指出“较”字句承继了早期国语的用法“比”字句可用在书面语与口语,“过”字句源自粤方言并部分复制了方言语法能。基于有标差比句的分析,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华语与港式中文、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等华语变体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差比句;马来西亚华语;三维分析框架
第二语言词汇知识的构成与发展
摘要:本研究以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理论和联结主义为基础,结合基于语料库的实例分析,以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心理机制作为探讨对象,分析二语词汇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文章认为,词汇知识是依靠人类认知系统建立的独立于学习者母语之外的,包括概念与概念、符号与意义、语言单位与特征以及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复杂联结关系的一个体系。联结和聚类是语言知识体系的两大重要特征。词汇知识体系按照聚类的特征进行聚类,然后形成复杂的词汇知识网络,并将知识体系应用于理解和产出两个层面。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词汇知识体系;发展;联结
基于礼貌策略的中美汉语教材指令语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在礼貌策略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中国、美国出版的四部广泛使用的汉语教材,发现教材指令语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教材指令语的礼貌程度远高于中国教材;中国教材指令语主要分布在练习中,美国教材指令语在课前、注释及练习中都出现了;由于各位置指令语作用不同,课前、注释中的指令语,比练习中的礼貌程度更高。基于对比结果,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文化差异等角度探究中外汉语教材指令语出现差异的原因,以期对编写适用于海外的汉语教材提出建议。
关键词:礼貌策略;汉语教材;指令语
华文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研制的理念与程序
摘要:文章首先明确汉字大纲和词汇大纲的分工;然后基于词频得到词语底表,经过删除、补充、修改、合并、拆分等操作得到大纲条目,并参照相关词汇大纲进一步完善,完成条目收录工作;最后基于作文语料库、教材语料库的相关数据,采用算法自动定级加人工干预调整定级的方式,经过3次定级完成条目定级工作。
关键词:华文水平测试;词汇大纲;条目收录;条目定级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效度研究
摘要:效度是教育测量的核心内容。在考试实践中,必须进行效度验证,提供证据,支持考试用于特定目的后所产出分数的解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本文根据基于证据的效度研究范式,积累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基于内容的证据,以及基于与其他变量关系的证据,为该考试的效度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效度;效度验证;证据
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文化大纲研究述评
摘要:近三十年来,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文化大纲的研究占有重要位置。文章按照时间发展线索对文化大纲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并针对目前的研究困境,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困境;展望
“X+是”的词法化与词汇化
摘要:本文从“X+是”与“X”的句法、语义差异入手,对功能词“是”在连词和副词之后的进一步虚化进行了考察,认为“X+是”经历了从词法化到词汇化的过程。词法词“X+是”中的“是”是一个表达性派生词缀,“X+是”这一词法模式具有能产性,只是其作用范受“是”语义滞留的影响,易与依赖性、动态性、变化性较弱的副词和连词相融合。词汇词“X+是”意义已经特异化,有的“X+是”在词汇化以后还进一步发生了语法化,此时的“是”是难以分析的词内成分。焦点标记“是”并非词内成分“是”来源的可选阶段,这可从词内成分“是”的意义、两者的形成间、跨语言证据等方面得到证实。
关键词:“X+是”;词法化;词汇化;来源
“有X”“无X”构词不对称及其认知成因
摘要:“有X”“无X”指由“有”和“无”作为参构语素构成的词语。通过量化分析,发现这两种构词形式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即“无X”在数量上多“有X”,“有X”“无X”在形式、语义、句法方面的不对称情况多于对称情况。这种不对称现象跟客观世界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造成二者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思维逻辑决定数量选择,认知凸显影响事物描述,“认知过程”驱使词义演变等。
关键词:“有X”;“无X”;不对称;认知;成因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每篇论文的全文
稿 约
《华文教学与研究》(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CSSCI来源期刊。
《华文教学与研究》以“促进华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动现代汉语和海外华语研究”为宗旨,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主要刊发“华文习得研究”“华文教学研究”“华文教材研究”“华文测试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海外华语研究”等方面原创性学术论文。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同行期刊交换。
来稿要求及程序如下:
1. 稿件格式
按照本刊格式成文,并附首页,载明:标题、关键词、摘要、详细通讯方式、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从头到尾不出现作者姓名和通讯地址,以便匿名审稿。
2.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本刊投稿地址为:http://jnhw.cbpt.cnki.net/。上传首页和匿名全文各一份。我刊已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请务必保证文章的原创。有图像、外文、国际音标的稿件请在WORD文档之外提交一份同文件的PDF格式。所有来稿一律投向编辑部网站和邮箱,不得投给个人。
3. 字数
论文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选题较大的论文、实验报告字数可以适当放宽。
4. 审稿与修改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三审三校。编辑部有权对原稿进行修改,不愿接受修改的作者请事先声明。
5. 稿件处理
对于所有来稿编辑部都会及时作出处理,请作者注意网上投审稿系统的处理进程;在未接到本刊编辑部通知之前,不得转投他刊,否则后果自负。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6. 稿酬
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赠阅当期期刊2册。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数据库等收录,本刊文章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国内刊号:CN 44-1669/G4
国内邮发代号:46-254
国际刊号:ISSN 1674-8174
国外发行代号:Q557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园东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邮编:510610
邮箱:hwjx@vip.163.com
电话:020-87205011
《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长按二维码可向本刊投稿
投稿网址:http://jnhw.cbpt.cnki.net/
欢迎关注《华文教学与研究》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华文教育动态及学术成果
天下华文 华文天下
本刊往期回顾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3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推荐阅读
语言服务汉教交流
汉教考证资料共享
汉教招聘信息发布
海外任教经验分享
还有更多实用干货和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汉教交流群
欢迎汉教专业师生
在岗汉语教师或志愿者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汉教交流”
获取进群方式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进入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