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何自然,1937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创始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国际知名语用学家。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出版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入选2008年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
1988年,何自然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何教授最早将模因论引入中国,并于2005年最先在国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2014年,何教授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讨两方面系统地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该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近十年来,何教授出版了一系列在学界颇具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语言学专著,以下为何教授近十年来出版的主要论著。
[英]凯特·迪斯汀 著李冬梅 何自然 译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在本书中,作者凯特·迪斯汀提出了一种文化进化的理论,并表明了它如何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按照迪斯汀的观点,人类分享信息的渠道不仅有口语和手势语等自然语言,也有人工语言,即文字和乐谱等人类自身创造的媒介。所有这些语言均使人类能够接收和传递文化信息资源中的各种变异,并为文化的进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机制。人类的这种元表征能力——对自身思维的思考——加速了文化的进化,因为它可以使文化信息从各种具体语言的概念约束中解脱出来。
迪斯汀运用了本书中所概述的文化进化理论,并将其与经济学、语言学和发展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她对人类文化复杂性和多样性独到的理解视角。
第一章 绪论:“一个普遍规律产生的几个小结果”第一部分 文化信息的传承第二章 信息是什么?第三章 信息是如何被传承的?第二部分 文化信息的传承:自然语言第四章 自然语言与文化第五章 自然语言是如何进化的?第六章 语言、思想和文化第三部分 文化信息的传承:人工语言第七章 人工语言是如何进化的?第八章 人工语言、表征和文化第九章 货币:一种人工语言第十章 货币:人工语言的解释力第四部分 文化信息的接收第十一章 人类的多样性是如何影响文化进化的?第五部分 文化信息的表达第十二章 文化生态的面面观第十三章 文化分类的模式第十四章 结论:文化进化的表征性理解附录:模因论是什么?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何自然 陈新仁 著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本书是对语言模因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语言模因研究是近年来语言研究理论的一个新的突破,在国内是由何自然教授首先翻译和引进,该理论将起源于生物学的“模因”概念应用于语言的产生、传播和流变机制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引起了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语言学领域,它的研究思路亦可以更深更广地应用于哲社文化领域,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影响力。目前国内关于语言模因理论的研究还多,本书的是这一阶段成果的集中展现,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总序序前言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本书结构第2章 语言模因概述 2.1 模因的定义 2.2 模因与基因的异同 2.3 语言模因 2.4 语言模因表征 2.5 小结第3章 语言模因的类别 3.1 按模因表征的形式与内容分类 3.2 按模因的传播力度分类 3.3 小结第4章 语言模因的形成与传播 4.1 语言模因的形成条件 4.2 语言模因的传播渠道 4.3 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与方式 4.4 语言模因传播的触发语境 4.5 语言模因的衰减与消亡 4.6 小结第5章 语言模因的意义与理解 5.1 语言模因的默认义与浮现义 5.2 语境在语言模因理解中的作用 5.3 推理在语言模因理解中的作用 5.4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言模因理解机制 5.5 小结第6章 语言模因的修辞维度 6.1 语言模因的修辞形式 6.2 语言模因的修辞功能 6.3 语言模因修辞与语境 6.4 小结第7章 模因与翻译 7.1 模因翻译论 7.2 模因与翻译策略 7.3 模因与翻译互文性 7.4 模因与翻译教学 7.5 小结第8章 语言模因与第二语言习得 8.1 语言模因的传播过程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 8.2 语言模因论与第二语言概念系统发展 8.3 语言模因论与外语教学 8.4 小结第9章 语言模因在媒体语言中的运用 9.1 语言模因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9.2 语言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9.3 语言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的运用 9.4 语言模因在手机祝福短语中的运用 9.5 小结第10章 余论: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因 10.1 研究总结 10.2 对语言模因论的重估 10.3 语言模因研究的路向 10.4 结语参考文献何自然 著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 何自然教授的《语用学探索》(增订本)作为《语用学学人文库》的第一部著述。该书虽是一部文集,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事语用学教学与研究学者走过的历程。该书分四个部分:语法和语用学,语用学理论与实践,语用学与语言教育及语用学学术讲座.全书用语简洁、逻辑清晰、论据丰富,运用了大量中、英例句论述,学术性较强,适合对语用学感兴趣的读者。
《语用学学人文库》随后的选题将以该文集扩展开来的课题为主,涉及面会更广泛、更深入,研究角度也会更多样,研究成果更具创建性。我们期待有更多语用学者参与本《语用学学人文库》的撰写工作,将自己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贡献出来,为我国语用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出力。
总序自序语法和语言用法 英语从属时 谓语的语义一语用类型与特征 语言形式的语用分析 信息理论与英语结构 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 英语被动结构的修辞特征 句型转换与“同义”句型辨异 限制性WH[:N从句特点初探 精微之处见功夫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语用学理论与实践 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 非真实性话语的语用研究 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 语言中的模因 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语境新论 语境和转喻词语的识别 语用含意推理 语用推理的照应 翻译要译什么? l 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什么是语际语用学 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述中国英语教学的LANGUISTICS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 论外语教学的逆向思维 语用学对学语言的启示 汉语教学的模因论探讨 外语是学会的语用学学术讲座 有趣的语言现象 “另类”翻译的困惑 中国高等院校英文校名问题刍议 翻译还是重命名 什么是语言顺应论? 话语标记语与语用照应 模因论与修辞 语用学方法论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何自然 主编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4月 本书共12讲,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汇聚了语用学新的、较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成果。每讲围绕一个课题展开论述.由导读、主要内容、练习题(配参考答案)、文献选读等部分构成。涵盖了指示语、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礼貌与语用、关联理论、顺应论、模因论、语用与翻译、跨文化语用学、会话分析、实验语用学等课题,涉及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和认知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尤其是书中突出介绍了一些前沿课题,如实验语用学,将有助于推进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等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语用学十二讲》可作为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语用学研究者参考。
前言第一讲 语用学概述 1.1 引言 1.2 什么是语用学 1.2.1 分相论与综观论 1.2.2 语用学的定义 1.2.3 语用学的研究面 1.2.4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1.3 语用学的学科渊源 1.3.1 语用学与哲学、逻辑学 1.3.2 语用学与符号学 1.3.3 语用学与社会学 1.3.4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 1.3.5 语用学和语义学 1.4 语用学研究的分支 1.4.1 语用语言学 1.4 一社会语用学 1.4.3 认知语用学 1.4.4 语际语用学 1.4.5 跨文化语用学 1.4.6 计算语用学 1.4.7 实验语用学 1.5 语用学的热点议题 1.5.1 词汇语用学 1.5.2.法律语言的语用分析 1.5.3 语用意义的自动识别 1.5.4 语言模因现象的语用研究 1.5.5 语法一语用界面研究 1.5.6 语用与语境研究 练习题 文献选读第二讲 指示语 2.1 引言 2.2 人称指示 2.2.1 第一人称指示 2.2.2 第二人称指示 2.2.3 第三人称指示 2.3 时间指示 2.3.1 时间指示语的语境性 2.3.2 时间指示语的语法机制 2.4 空间指示 2.5 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2.5.1 礼貌 2.5.2 语用移情与离情 练习题 文献选读第三讲 言语行为理论 3.1 引言 3.2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3.2.1 表述句与施为句 3.2.2 言语行为三分说 3.2.3 言语行为的类别 3.3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3.3.1 言语行为的重新分类 3.3.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3.4 言语行为的语境考察 3.4.1 言语行为的施为性 3.4.2 言语行为与礼貌 3.4.3 显性施为句与隐性施为句的语境对比 练习题 文献选读第四讲 会话含意理论 4.1 引言 4.2 合作原则 4.2.1 合作原则的四准则 4.2.2 会话准则的违反 4.3 会话含意 4.3.1 会话含意的种类 4.3.2 会话含意的特点 4.3.3 基于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推导 4.3.4 会话准则的违反与幽默 4.4 会话含意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第五讲 礼貌与语用第六讲 关联论第七讲 语言的顺应第八讲 语言中的模因第九讲 语用翻译第十讲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第十一讲 会话分析第十二讲 实验语用学何自然 冉永平 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9月 《新编语用学概论》是继200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用学概论》(修订本)之后的又一次改版本。这应当算是本书的第三个版本了。在此版本中作者对全书作了较大的调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编本与前两个版本的体例没有变化,全书共11章,比2001年修订本增加了章节,并对有关章节的标题和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例如除关联论之外,还增加了顺应论、模因论等与理解语言、使用语言和诠释语言有关的内容。
随着思维、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语用学在近一二十年发展很快,在宏观的语用学、跨学科的语用学、哲学的语用学和语言学的语用学等学科领域里都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本书也相应做了一些内容上的更新。
世界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说过,把语言学分为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等是不利于语言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发展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再次强调这个新编本的读者对象:本书为大专院校语言学专业(包括中文系及外语院系语言学专业)和其他文、史、哲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编写,也适用于中学汉语和外语教师、翻译界人士以及一般语言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
第一章 什么是语用学 1.1 引 言 1.2 语用学的起源 1.3 语用学的定义 1.4 语用学和语义学 1.5 语用学的发展 1.5.1 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 1.5.2 描写语用学 1.5.3 形式语用学 1.5.4 发展缘由 1.6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1.6.1 跨文化语用学 1.6.2 认知语用学 1.6.3 计算语用学与网络语用学 1.6.4 语用学与语际语用学、语言教学 1.6.5 语用学与翻译第二章 指示语及其指示信息 2.1 引言 2.2 什么是指示语 2.3 人称指示 2.3.1 第一人称指示 2.3.2 第二人称指示 2.3.3 第三人称指示 2.4 时间指示 2.4.1 时间单位 2.4.2 时间修饰语 2.4.3 时间指示副词 2.4.4 语用时间指示 2.5 地点指示 2.5.1 象征用法与手势用法 2.5.2 视角标准 2.5.3 “来”与“去”的指示意义 2.6 话语/语篇指示 2.7 社交指示 2.7.1 敬语、谦语与称谓语 2.7.2 语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8 小结第三章 会话含意 3.1 引言 3.2 什么是含意 3.3 合作原则 3.3.1 合作原则及准则 3.3.2 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 3.3.3 合作原则的违反 3.4 会话含意 3.4.1 会话含意的推导 3.4.2 会话含意的种类 3.4.3 会话含意的特征 3.5 格赖斯的贡献与合作原则的不足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 4.1 引 言 4.2 礼貌的界定 ……第五章 前提关系 第六章 言语行为第七章 模糊限制与语用含糊[日]毛利可信 著何自然 李捷 李东杰 译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9年5月 本书是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毛利可信的代表作,是一本概述性的语用学著作, 旨在对语用学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和简明易懂的介绍说明。本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语用学概述”,主要概述了语用学的地位、研究意义、目的以及语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是应用篇,以丰富的实例为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语法中的各种问题。本书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讨论英语语用学,适合国内语用学的入门学习者阅读。
译者的话前言凡例 绪论 意义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语用学概述第一章 给动作命名 1.1 什么是“使用语言” 1.2 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 1.3 动作命名的层面 1.4 会话成立的基础 1.5 小结第二章 言语行为 2.1 SAY1和SAY2 2.2 奥斯汀的三分说 2.3 动作命名的维度:X0,X1,Y,Z 2.4 句法形式和言语行为 2.5 以言行事行为 2.6 以言成事行为 2.7 以言行事行为与以言成事行为的区别第三章 施为动词与施为句 3.1 两种陈述句 3.2 “以言行事”行为的明确表达 3.3 施为句的实例 3.4 施为句的仪式性 3.5 施为动词的制约第四章 语境与价值判断 4.1 语境的重要性 4.2 差距弥合现象 4.3 价值判断 4.4 人际关系 4.5 关于发话人命题的疑问句 4.6 评价和评价尺度第五章 前提与焦点 5.1 答非所问会令人困惑 5.2 语境和前提 5.3 关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5.4 焦点的谓语性 5.5 焦点和语序 5.6 前提的分类 5.6.1 存在性前提 5.6.2 逻辑前提 5.6.3 常识性前提 5.6.4 义素前提 5.6.5 补语叙实性前提 第六章 命题、句子和“以言行事” 6.0 本章的目的 6.1 命题和句子 6.2 “命题:句子”型的句子 6.3 话语中“I say”部分的表示 6.4 三重结构的意义 6.5 对工具和技术的评价第七章 语义的不确定性 7.0 什么是不确定性 ……第八章 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第九章 会话准则第二部分 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语法第十章 进行式与“行为解释”第十一章 假拟条件的再探讨第十二章 unless和if not第十三章 条件句诸问题第十四章 情态助动词第十五章 人际关系中的否定句第十六章 发话人的角度第十七章 综合研究之一第十八章 综合研究之二附录 引用文集参考书目索引何自然 主编 谢朝群 陈新仁 编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本书为“西方最新语言学理论译介丛书”之一,上中下三篇:关联论、顺应论和模因论。主要论述了赖斯语用学;关联、交际与意义;顺应论说略;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模因论说略;模因与语言;模因与交际等内容。
前言上篇 关联论第一章 格赖斯语用学 1.语用学源流 2.格赖斯语用学 2.1.理性、会话与合作原则 2.2.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 2.3.理性、意图与会话含意 2.4.会话含意的特性 3.结语:评价与思考第二章 论关联 1.关联的定义 2.关联度 3.关联、语境与交际个体 4.关联原则 4.1.关联原则的提出 4.2.关联原则的演变 5.结语第三章 关联、交际与意义 1.关联与交际 1.1.代码模式 1.2.格赖斯推理模式 1.3.明示一推理模式 2.关联与意义 2.1.意义与意图 2.2.隐义与显义 3.关联论:评价与思考中篇 顺应论第四章 顺应论说略 1.顺应论的由来 2.顺应论的理论来源 3.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4.顺应论的视角观 5.结语第五章 顺应论的分析维度 1.语境因素的顺应 2.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 3.顺应的动态过程 4.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 5.语用学统一理论的构建 6.结语第六章 顺应论的应用 1.信息过量现象的顺应性解释 2.英语反义词缀派生的顺应性解释 3.顺应论简评 4.结语下篇 模因论第七章 模因论说略 1.道金斯简介 2.meme一词的翻译 3.模因论基本思想 3.1.模因概念的提出 3.2.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 3.3.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3.4.布莱克摩尔对模因论的发展 4.模因论:质疑与回应 4.1.模因论学科独立性的质疑与回应 4.2.模因论科学性的质疑与回应 5.结语第八章 模因与语言 1.引言 2.语言是一种模因 3.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3.1.教育和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 3.2.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3.3.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的语言模因 4.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4.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一模因基因型传播 4.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5.模因与社会实践 5.1.赶时髦 5.2.语码混用 6.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6.1.模因与翻译 6.2.模因与文化 6.3.模因与语言教学 7.结语第九章 模因与交际 1.引言 2.交际中的仿制 3.交际中的“感染” 4.交际与模因 5.模因、意义与行动 6.结语参考文献何自然 冉永平 编著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2月 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中,由于受数学与逻辑学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形式分析,以发语言内部的一些抽象规则为目的。于是,他们将那些涉及语言使用而无法作形式化分析的、看似不符常理、甚或令人恼火的语言现象一概不予理会,统统放进“废物袋”。曾几何时,昔日放进这个“废物袋”里的东西如今却成了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语言学的语用学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语言哲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的普遍性特征。凡有益于语用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引进来能为我所用的语用来研究我们自己的语用现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理论重复;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的语用研究与国际同步。当然,语用学研究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应大力提倡占有第一手材料,要充分运用我们丰富的汉语资源去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语用现象。这正是我们在推出《语用学概论》(修订本)的同时,对广大读者所寄予的厚望。
修订本前言自序第一章 什么是语用学 1.1 引言 1.2 语用学的起源 1.3 语用学的定义 1.4 语用学和语义学 1.5 语用学的发展 1.5.1 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 1.5.2 形式语用学 1.5.3 描写语用学 1.5.4 发展缘由 1.6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1.6.1 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 1.6.2 语际语用学 1.6.3 跨文化语用学 1.6.4 语用学与翻译 1.6.5 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1.6.6 认知语用学 思考题第二章 指示语 2.1 指示语和指示信息 2.2 人称指示 2.2.1 第一人称指示 2.2.2 第二人称指示 2.2.3 第三人称指示 2.3 时间指示 2.3.1 时间单位概念 2.3.2 日期和指示修饰语 2.3.3 时间指示副词 2.3.4 时间指示介词短语 2.3.5 时态指示 2.4 地点指示 2.4.1 地点指示语的三种用法 2.4.2 空间指示
2.4.3 come和g0的内在指示意义
2.5 话语指示 2.6 社交指示 2.6.1 语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6.2 言语功能和社交指示 2.6.3 社交语境和社交指示 2.7 前指信息 思考题第三章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 3.1 什么是语用含意 3.2 合作原则 3.2.1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3.2.2 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 3.2.3 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 3.3 会话含意 3.3.1 会话含意的推导 3.3.2 会话含意的种类 3.3.3 会话含意的特征 3.4 会话含意与连贯 3.5 格赖斯的贡献与合作原则的不足 思考题第四章 礼貌的语用研究 4.1 礼貌的界定 ……第五章 前提关系第六章 言语行为第七章 关联理论第八章 形式与结构的语用研究第九章 会话的语用研究第十章 跨文化语用研究参考书目人名对照表常用术语对照表
《语用学概论》是何教授出版的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上面为2006年修订本,想看看最早的1988年版长什么样子吗?不卖关子,直接上图~~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阅读“何自然教授语言学论著一览(1978—2016)”~~
小编
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