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强大脑”们要做哪几件大事?

科教评论
2024-10-30

顶尖科学家莱维特:生命正如花开花谢一样美丽/人工智能会替代大脑吗?(顶尖评论3)

世界顶尖科学家为中国带来了什么?(顶尖评论2)

谁是老大?起底“最强大脑”之盛会(顶尖评论1)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结束了。

“最强大脑”们谈了很多,但是你知道他们要联手干哪些大事吗?

10月31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最后一天,来自全球的近70位科学家进行了一场“莫比乌斯”头脑风暴。“莫比乌斯”援引数学符号“∞”,意为无穷大且无限循环,现场科学家们围坐论道,以每人1份PPT、3分钟演讲的形式,接力推演下一个20年的科技发展以及人类未来图景。

杨培东:开拓外太空可广泛运用可再生太阳能

未来如果人类去外太空生存该如何获取能量呢?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培东说,我认为将来我们可以用人工光合作用,把能量储存起来。未来我们的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和制药工业可以完全依靠这些可再生太阳能发电,而不是目前主要依靠传统的化石燃料。这样,我们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以及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如此,液态阳光可以给人类未来在外太空生存提供能量,甚至食物。当然,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解决。我鼓励更多的年轻科学家加入这一研究。   


余金权:10年后“分子编辑”研制自闭症新药


    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华裔科学家余金权提到,10年后,有望通过“分子编辑”,来研制治疗自闭症的新药。余金权坦言,很多关于分子的研究都很难预测。“因为分子是最‘淘气’的东西,合成化学家要不断做实验,创造新的结构,具备新的功能,制造更好的材料和药物来造福人类。然而,不管实验设计得多么棒,好的发现总是在我们的预计之外,比我们原来的设计好得多。

  随后,余金权对比了自己25年前和现在的研究内容。“25年前,我负责一个化合物香水的项目,在环境优美的工厂里,每天可以生产10吨;而现在,我们正在做‘分子编辑’,希望能精准地编辑分子,来生成更好的‘超级分子’。如果更精准地编辑碳氢键,就能得到更好的药物,用来治疗自闭症等疾病。

  余金权希望,10年后,分子编辑工作能有更多进展。“就像我前面说的,研究很难预测,我也不知道能否实现,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实现它。


大隅良典:自掏腰包建基金会支持基础研究

鼓励基础科学、倡议国际合作,成为贯穿全场的关键点。“在日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往往更关注应用为主导的科学,这会使科学在不久的未来遭遇困难。”当日本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提到,他自掏腰包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来支持基础研究,帮助相关领域科学家建立“桥梁”时,现场掌声雷动。

阿夫拉姆·赫什科:用产业来支撑应用研究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的演讲也与夯实基础科学有关,他表示,投资方应以好奇心来投资基础研发,用产业来支撑应用研究,如果眼睛只盯着转化研究,对科学发展不利。

莫索尔夫妇:治愈阿尔兹海默症

基础研究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往往联系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医学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治愈阿尔兹海默症。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抛出这一畅想,她表示,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人脑内一些细胞会死亡,医学工作者需要阻止它们的凋亡,来造福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接着妻子的发言,同为脑科学领域“大咖”的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认为,现代脑科学还处于婴儿阶段,未来的脑神经学科,需要记录几百个、几千个细胞组成在一起的活动。

谢晓亮与北大:为人类提供一张基因组地图

与弄清“我们是谁”有关的畅想则是解码3D人类功能基因组。“在细菌中,每一个基因都有一把钥匙。但在人的细胞中,尤其哺乳动物细胞当中,有一系列的‘钥匙’来控制开关,之前的技术并没有办法去识别这些要素。”2015年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得主谢晓亮表示,目前团队正与北京大学联合科研,希望未来能够为人类提供一张基因组地图,通过绘制转录因子光定位来解码3D人类功能基因组,帮助更好地开发治疗不同疾病的新药。

乔治·斯穆特三世:有望催生“超级大脑”

“超人”时代或许不再遥远,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三世谈到,基因编辑技术有望让人变得更聪明,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有望催生“超级大脑”。“本世纪末一定会出现超级大脑,比如电子化人类,他带来的影响犹如我们发现外星人一样。”斯穆特三世在预言的同时表示,人工智能伦理应成为全球视野下的话题。

格拉肖:应对人类生存三大威胁

“未来人类可能面临威胁生存的三个挑战。”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李·格拉肖在发言中直言。其中一个威胁来自太阳,太阳可能在未来5亿年会变得无比炙热,使得地球上无法再生存人类;其次是一些短期威胁,比如流行病毒,它们可能会造成全球大范围的疾病和传染;第三是气候变化,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在不断增长,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全世界引起关注。

米歇尔·马约尔:研制探测到行星“生物标志物”的仪器

只有“跨国际”的科学合作,才能让我们携手看到更远的未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马约尔介绍,全球科学家正积极协作,研制出一种能探测到行星“生物标志物”的仪器,天文学家会用这种仪器“扫描”成千上万颗系外行星,寻找那里是否存在生命的蛛丝马迹。外星生命有可能是智慧生物,也可能是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

……

“在开始研究时,常不知最终走向哪里,但最终,都会造福人类。”正如2014年拉斯科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彼得·沃尔特在论坛中所言,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图景”而努力,成为在场所有顶尖科学家们的共同目标,今日的一切畅想通过他们的探索,一天天地成为现实。

(综合自新华日报 王梦然 、央视新闻、新民网等)

往期部分热点文章——

“教授中的教授”如何以古代书院精神授课?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21所综合评价院校大数据:总体升学+生源质量

一图看清2019中国最好大学生源质量(前100)与深造率(含部分最新整体保研率)

物理必选的理科,高校报考难度排行榜是……(附表)

上海高校在这个省招生最火的竟然是这两所学校!

江苏省2019和2018年理科一本投档线对照表(含部分综评院校模拟录取参照线)

哪些大学最难考?高考大省大数据告诉您

北上广深高校录取难易分析(区段划分、江苏为例)

100所大学高考、保研深造数据分析(之一)

报考人工智能?这位常州中学走出的教授给你最好的建议

“共和国勋章”为何多半颁给了这个群体?


区块链跟我有啥关系?一文读懂


欢迎推荐,欢迎转发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需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教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