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印对峙5种结果 哪种最可能? 印度新动作 拟在中国藏南挖隧道 干这种事情......

2017-07-26 温哥华中文网

闻尽在环球中文网。”   点击文章上方“温哥华中文网”蓝色字体后关注订阅,即可收到相关最新资讯

环球中文网www.cbeiji.com 讯) 由于印度军队越界进入西藏,跟大陆在边境对峙,局势紧张,大陆官方媒体刊文,分析可能有五种结果,从最有利印度到最不利排序分别是:1、中国默认印度长期在洞朗驻扎;2、中方满足印度的条件后双方同时后撤;3、双方由于天气原因同时后撤;4、印方在中方的压力下被迫后撤;5、入侵西藏的印军被驱逐甚至消灭。



  大陆官方媒体参考消息网24日刊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叶海林的文章,提出上述五种可能结果,并分析印度既没有盲目自信到其能够迫使中国容忍印度对西藏的入侵,也不会仅仅是感受到中方的军事压力就自吞苦果溃退。因而,实际上可能出现的是第二、三和五种情形。

  叶海林指出第五种情形意味着外交手段完全丧失作用,这不是印度希望看到的。两国之间爆发一场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将会导致印度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华外交讹诈策略彻底破产。

  叶海林表示,印度期盼的是与大陆就解决洞朗事件展开对话,讨到所希望的筹码后从高原撤军。能让印度满意的结果或许包括:第一,中国承认或者预设洞朗地区存在争议,就确定国界举行谈判。这是印度最希望的,但显然是最不可能出现的。第二,中国虽然不承认洞朗存在争议,但接受印方关于洞朗事关印度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说法,停止在边境中方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上述两个目标都无法实现,叶海林认为印度会拖到洞朗迎来雪季,双方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同时或者相继后撤。不论是天气或谈判因素撤退,利用洞朗事件,印度可成功地阻止中国和不丹的接近,将不丹更加严密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据《印度时报》7月25日报道,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BRO)日前表示,计划在海拔约4170米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的色拉山口附近修建两条隧道。隧道建成以后,往来位于提斯普尔(Tezpur)的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司令部与达旺地区之间的时间,将缩减至少1个小时。



外媒报道截图


报道称,两条隧道长度分别为475米和1790米。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24日的通告称,隧道的建成将有利于确保印度NH-13国家公路在任何天气情况之下都可使用,连接邦迪拉(Bomdila)和达旺地区。

达旺被誉为藏南明珠,是开发较早的富饶之地。尽管达旺地区仍属争议地区,近年来,印度还是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试图加强对达旺地区的控制,包括修建铁路、机场和水电站等。不过受限于印度的基建能力,这些方案都进展缓慢。

《印度时报》7月25日的报道称,这两条计划中的隧道是一条全长为12.37公里的全新道路的一部分,公路建成后,还将与已有的、连接巴利巴拉、达旺和Chaudur等地的道路相交汇,道路建设项目也计划把现有的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国家级公路。隧道建成后,连接提斯普尔和达旺地区的路程将缩短近10公里。

《印度时报》此前一天的报道还称,连接提斯普尔和达旺地区的道路全长约320公里,其中包括一段位于高海拔地区、地势陡峭险峻的山路,冬季大雪的时候,山路常常被大雪阻断。包含两条新隧道在内的这条长约12.37公里的新道路修通以后,便可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全年使用。而这也有利于印度军队调遣。

目前,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已经完成了隧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据报道,印度边境道路任务部20日已向当地政府递交了一份正式申请书,申请通道建设用土地。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一名官员称,希望隧道建设过程可以被视为优先任务对待。据报道,当地官员回应称:“征地调查将于夏季季风季之后启动。”

这并非印度第一次计划在藏南地区修建道路。

印度政府计划斥资60亿美元在该地区修建长达2000公里的公路,以促进人口流入和旅游等行业发展。但报道也引述时任印度内政国务部长里吉朱消息称,当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地缘政治意义,印度政府已经改变此前不重视该地区的政策,向该地区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建设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印度官员当时称,这条公路最早将于2018年破土动工。

对于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中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印边界东段地区存在巨大争议,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中国政府从不承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印方有关举动不利于双方妥善解决和管控分歧,也不符合两国关系发展大局。我们要求印方重视中方严正关切,与中方相向而行,坚持通过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不采取任何使边界问题复杂化的举动,维护两国关系良好发展势头。               

  中印边境对峙,几乎占据了一个多月以来中印主流的媒体头条。据印度政府7月24日向媒体透露的消息,双方大约有300名士兵在相距150米的地方对峙。双方外交官幕后正积极接触,避免紧张局势升级。印度驻北京大使正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彼此对抗局面的方式。

  比较而言,西方舆论对中印此次边境对峙的关注不够聚焦,评论分析也不是很多。但是,印度借助在英文报道方面的宣传优势,博得了西方舆论的同情。西方在避免选边站的同时,言语间依然少不了批驳中国领土立场的意味。

  比如,中印双方相持不下,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介入表态。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过去一周的表态,虽然刻意保持中立,但也在强调双方不受任何胁迫的情况下进行对话、以缓和紧张局势。不受任何胁迫,是美国在南海、东海领土争端中,针对中国惯用的外交辞令,一般会被用来警告中国切勿以大欺小。

  诚然,这次中印对峙,印度官方坚称自己是受侵犯的一方,向西方宣传中国单方面改变了现状,即便是撤兵缓和局势,也应该是中国率先做出让步的举动。印度媒体也借机造势,将印度塑造为受害者,并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行为直接同中国在对印边境问题上的言行挂钩。

  也就是说,在印度的包装下,西方倾向于认为,改变现状的又是中国。

  一些西方媒体将此次中印对峙同印度抵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吉布提派遣军队、中国战机飞跃日本宫古海峡、中国轰炸机穿越台湾防空识别区等联系起来。《华盛顿邮报》称,中印国内充斥的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和这次中印对峙有关,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也激怒了北京。

  7月24日,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发表社论称,中印双方都应该通过撤军,化解彼此在洞朗(印度称之为都克栏)地区的军事对峙。但社论逻辑依然是西方那一套思维模式。比如,借指责中国是改变现状的始作俑者,社论认为北京对国际规则秩序缺乏尊重,所以中国应该先撤兵。

  如果中国拒绝先撤兵,此类舆论就会搬出中国在南海、东海的行为,称北京欺压邻国已经习惯了。这恰好是西方媒体看待中国的统一视角。曾在奥巴马时期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毕斯瓦斯(Nisha Desai Biswal)24日称,中国需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随着亚洲战略与安全能力的提升,印度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中国需要承认,其单边行为已经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整体上,对于此次中印对峙,西方的态度是常见,认为这是美印关系的一大正常特征。它们也知道,这种正常的边境对峙,最终都会通过外交手段得以化解。所以,西方眼下最关注的是谁先让步。如果是印度,将再次坐实它们邻国屈服于中国的话语逻辑;如果是中国,西方也会想法设法自圆其说,认为中国在边境问题上本来就理亏。

   

更多微信新闻点击下面文章阅读:

边检 带有这些东西 或被拒入境 直接遣返  或被起诉、关押

灾难来了?传明天出台新政,打击炒卖楼花

为什么老外不喜欢和中国人做邻居?原因在这里 您怎么看?......

福岛铯-134现身美国西海岸引恐慌 加拿大也现辐射三文鱼

加拿大10元往返最美火车之旅在这里...

惊人消息!多款辣椒油加矿物油!危害肝脏并致癌!

一幅楼顶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 !成千上百万的生命就此消失...



更多新闻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环球中文网www.cbeiji.com 浏览

广告合作敬请联系微信号: vanlights  或扫描如下二维码联系我们



54 28358 54 15537 0 0 3098 0 0:00:09 0:00:05 0:00:04 30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