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源】陈映真的可敬与「可议」
*本文作者為远望杂志社社长,原文刊於2016.11.25中国时报
知名作家陈映真日前病逝北京,台湾媒体几乎都大幅报导此事,显示陈映真的举足轻重。但台媒报导、评论陈的态度与角度,却非常诡异。似乎陈映真是由两个部分拼凑而成,其一可敬,另一可议。
大家都说陈的作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他反抗威权,他批判帝国主义与跨国企业对第三世界经济、文化的侵略。陈在早年因而被视为台湾知识分子的良心,高居文学神坛。文学领域的陈映真,可敬可佩。
“台独”兴起后,陈的光环不再。坚持统派与左派的陈映真,在「本土化」浪潮冲击下,踽踽独行。尉天骢为陈解围,尉说请读者看陈映真作品时,不要戴政治有色眼镜,他的书中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这就够了。简单又直白地说,陈的政治立场在今天既可议又不合时宜。大家唯有切割此部分的陈映真,才能找回完美、可敬的他。
陈映真可以切割吗?陈曾说,文学是为他的思想服务。「左」和「统」是陈的思想核心。他坚守左派立场,因为战后台湾思想的特点是缺少一只眼──左眼。「左眼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人失了左眼,平衡就会发生问题。」
1968年陈因阅读马列、鲁迅等左翼书籍,被「外来政权」下狱七年。他原有充分理由痛恨国民党,连带也恨中共与中国,进而鼓吹“台独”。但这个受害的台湾人却认定中国的统一与进步,才能免除两岸人民的苦难。陈服刑期间,外国人士试图救他,但被陈父婉拒。陈父说:中国人的事情,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承担。这位见识不凡的父亲,探监时对儿子说:「首先你是上帝的孩子,其次你是中国的孩子,最后你才是我的孩子。」
曾任小学校长的陈父,也经历228带给台湾人对政治前景的绝望,但他并未因此走上台独,而是努力筹钱礼聘外省老师,教好孩子的中文和史地,还演出鲁迅的话剧。他的眼光与境界,恐非今天民粹、理盲的台湾社会所能理解。
受父亲影响的陈映真,他的思想、文学和政治立场是一致、一体的。台湾人如果读懂陈的小说,怎能只嘉许他的文学成就,却避谈(甚至鄙夷)陈的政治立场?
陈映真和龙应台曾有辩论。他们不同的是:嫌弃中国不文明的龙,曾邀独派诗人向阳,以闽南语朗诗悼念黑猫、黑蝙蝠这些「台湾人」;深知中国仍不文明的陈,拒绝用曾欺压中国的西方列强标准来度量中国。陈映真说:母亲再丑,还是母亲。
如果早年追求左、统并因而坐牢的陈映真是可敬的,为什么到了“台独”横行的年代,同一个陈映真却被主流社会遗弃?
不一致的,不是陈映真,而是台湾社会。逝去的,也不是陈映真,而是台湾社会追求大是大非的意愿,以及求真、求善的道德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