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炯明VS孙中山:谁把民国变成了一场梦?

2017-09-18 酷哥 思想酷

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两件大事,一为九一八事变:反思“九一八”:战争究竟改变了谁的命运一为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踏上北伐的不归路(本文)。识别上图二维码,获取关于抗日战争的好书。



年轻人对陈炯明也许不很熟悉,即使知道也是负面认知。但在民初,这位辛亥大佬尽人皆知。1920年代,如果没有陈炯明掌控广东,孙中山不会有机会就任非常大总统。都说胡汉民、汪精卫是民国二、三号人物,但在当时,无论实力还是名望,除了孙中山,陈炯明谁与争锋?了解陈炯明,不是为了增补逸闻,而是要明白历史的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民国初年,共和限政是流行语,但真懂如何做的人非常稀少,这其中首推两人,一是宋教仁,一是陈炯明。宋教仁的贡献在于搭建政体框架,陈炯明则在于推行地方自治。宋教仁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陈炯明1925年被孙中山的革命军击垮避居香港。

 

传统观点认为,陈炯明背叛了孙中山。其实,二人一直是合作与共事的关系,早期同盟会也并非很严密的政党,合则来不合则去,何谈背叛?

 

陈炯明曾是孙中山唯一的枪杆子。南方政府初期,陈炯明主内,孙中山主外,二人何至于最后竟闹得不可开交,以致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

 

与其说是阴谋论和权力欲,毋宁说是理念上的分歧:陈炯明虽为军阀,但同时也是地方士绅,孙中山却是职业革命家。渐进与激进的冲突,改良与革命的冲突,在现实中真实体现为两类人的冲突。


程序正义VS乱世“非常法”


孙、陈二人第一次重大分歧,来自非常大总统的选举。


1920年8月12日,陈炯明离开盘踞了两年的闽南,10月29日攻克广州。对陈炯明来说,回粤是要搞联省自治。在《回师宣言》中他宣称,“粤军今日系为乡为国而战,一切党派及其它问题均非所知。”11月2日又发表宣言,阻止南方军政府迁居广州。11月8日,其特使抵达长沙,和谭延闿商议联省自治问题。


然而,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公谊私交,非常奇特:11月28日,在作出“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被逐之颜面”的保证后,孙中山携带大批属员,重又踏上广州码头。 


孙中山的大元帅1918年给挤下台,其后在上海写作《孙文学说》,潦倒得连书店都不肯给印。这次回广州一心想干个总统,陈炯明却极力反对:依总统选举法,应由两院联席选出,出席议员至少达到全部的三分之二即580人才能举行。而此时在广州的旧国会议员只有200多人,还不够一半,完全不合法。

 

转机来得有些“随意”。某天陈炯明正在省长公署午餐,孙中山忽然来了,坐下后笑说:“你回粤来做了很多事情,同时大家都有了差事。独我一人还在向隅,望你委任委任吧。”辛辣的讽刺说话,使陈哑口无言,只得殷勤敷衍一番---这决定了5月5日成为大总统的就职日期。

 

转年4月,两百多名议员“成功”召开了非常国会。在孙中山坚持记名投票下,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了大总统的产生和权限,却没任期。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等均由大总统乾纲独断。孙中山被选举为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 孙中山、宋庆龄与侍卫合影

尽管对总统选举最后睁只眼闭只眼,但对记名投票,陈炯明认为简直就是在自毁法律:“这和之前北方毁法,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在他看来,用一个不合法理的“伪政府”去反对另一个不合法理的“伪政府”,结局必然导致南北再战。

 

后来的军阀混战,证明陈炯明具有政治家的长远眼光。但在当时,孙中山的威权无人可以挑战。孙中山认为,中国刚从清朝走出来,需要区别于皇权主义的“一党专政”及“军政”“训政”思想来统一,所有党员要在“绝对服从党魁”的党章下签字,发誓效忠领袖,而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革命党是保姆:“建立民国,主权在民,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陈炯明认为这在本质上与君臣关系没有不同,只是换成了党魁。保姆说更是荒谬:“政府把国民当成无知可怜的幼儿,人民就永远是长不大的无知可怜的幼儿,永远不可能实现民主政治。”

 

陈炯明拒绝参加就职典礼。尽管孙中山任命他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但自此,二人政见分歧开始明朗化。


联省自治VS武力统一


作为同盟会员,陈炯明与众多革命党人不同,他是把革命当作手段,最终目的是“建设”。这与孙中山等大多数会员的“革命至上”完全是两条路。


孙中山是“武力统一派”中彻底的中央集权主义者,理想是以领袖权力为核心的大一统。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先在广东搞好民主限政,建立与美国相仿的联邦制,以“南北妥协”的和平手段谋求永久统一。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

治国理念之迥异,不可避免地要在现实面前发生碰撞。任职非常大总统不久,孙中山要以“北伐”这种暴力方式来颠覆北洋政府、统一中国。1921年6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开始第二次粤桂战争。陈炯明认为此刻民众甚苦,不能再轻易发动战争,主张先定省宪,再议国宪,先确立民治基础,再循序渐进推进统一。


遭到陈炯明的消极抵制,两人摩擦不断升级,孙中山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与竞存(陈炯明)共事。”传言说他曾把手枪交给黄大伟,令其刺杀陈炯明。消息传到陈炯明那里,两人嫌隙于是无法弥补。在美国国家档案局1946年后公开的机密文件中,1922年4月中旬,因北伐军入湘不成功,孙中山在一次会议上,说南方有三人──陈炯明、唐继尧、赵恒惕──都该受到严厉处罚。


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的亲信、负责为北伐军在后方筹划的粤军参谋长邓铿遇刺身亡。国民党官史说是被陈炯明暗杀,然而,驻穗美、英领事馆都认为,此乃孙派所为。无论如何,邓铿之死,对孙、陈本就脆弱的关系,加以致命一击。


4月9日,孙中山让廖仲恺转告陈炯明:一,陈炯明参加北伐;二,筹措500万元军费。陈炯明无法接受,遂被罢黜。


原本由于北伐歧见,双方已隔阂日深,北伐军开拔后,由于南北结盟解体、饷械严重不足和湖南拒绝入境,孙中山因对陈炯明有北伐胜负均不回粤的言诺,导致进退失据。此种窘境,孙中山认为在于陈炯明从中作梗。邓案恰逢其时,以此为口实,指责陈炯明刺杀邓铿以阻挠北伐,回粤于是顺理成章。3月26日,孙中山在桂林召开会议,议决北伐军“潜师回粤”。


另一方面,陈炯明也怀疑邓铿是孙派谋杀,以嫁祸于他。双方剑拔弩张,决裂一触即发。


有所不为VS式无常法


陈炯明作为“叛徒”,最主要罪证是“616炮轰总统府”。


1922年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只要徐世昌下台,他将同时下野,6月3日,蔡元培、胡适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呼吁其实践下野宣言。


出乎很多人意料,孙中山拒绝履行承诺。社会各界大失所望。孙中山之前的“护法”革命口号,也因此大失民心。段祺瑞对曹汝霖说:“以前,孙文以临时约法被蹂躏为旗号,闹革命,可是,现在临时约法已经恢复,孙文却还要坚持造反,从今以后,就变成是他不对了。”


陈炯明对孙中山表示严重不满:“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限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


陈炯明被罢黜后,孙中山委任陈炯明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然而叶举并不领情,5月20日率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省城,意图催促孙中山下野。此时陈炯明正在惠州隐居,各界吁请陈炯明回省的函电铺天盖地,前往劝驾的使者络绎不绝,连陈独秀也到了惠州,劝陈炯明不如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


6月1日,孙中山率领警卫返回广州。6月2日设宴招待粤军将领,竟只来了几个中下级军官。孙中山说:“告诉你们的长官,不要以为据守白云山便可胡作非为,我立刻上永丰舰,升火驶入东江射击你们,连你们的根据地也一并铲除!现在东江水涨,永丰炮舰可以直行驶入陈炯明的老巢!”


孙中山一连拍了三封电报,要求陈炯明立即到广州面商,又派人到惠州催驾。陈炯明拒绝。他说,在省城军队撤出之前,他不打算到广州。显然,他不希望被人误解。他曾说过,一旦粤军叛孙,则“天下之恶皆归焉”。


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6月12日,孙中山邀请报界出席茶会,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若不服命令,我就以武力压服。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讲大话),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不是用实心弹,而是用开花弹,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但残害六十余营的军人,且惊动全城居民,不免过于暴烈,但我不如此做去,他们终不罢休。我只望报界诸君,主持正义,十天之内,做足工夫,对于陈家军加以纠正。陈家军若改变态度,即不啻如天之福,万一无效,就不能不执行我海陆军大元帅的职权,制裁他们了。”


6月15日夜,粤军高级将领决定发动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陈炯明在惠州听闻,立即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大意说孙中山北伐能胜固好,如败,我以陆军部长身份暂将部队调返东江训练,仍可收拾残局。


叶举读后,当着陈猛荪的面掷落地上,说陈炯明不知军事:回东江哪里找吃的?并叫陈猛荪回报,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炯明得知后怒不可遏,把茶盅愤然置地!


6月16日凌晨,叶举开始行动。但他只想将孙赶出广东,开炮前让人打电话给孙透露消息。孙中山离府后,粤军围攻总统府,要求守军投降不遂,而开土炮“三响吓之”。孙中山登上军舰,6月17日,以海军大炮炮轰广州。海军行动须有海军司令的命令,由于当时没有,孙中山下令放炮后,没有士兵动手。孙中山气急之下,自己亲自发炮,“孙大炮”由此得名,炸死无辜平民过百人。胡适批评说:“远处失了全国的人心,近处失了广东的人心。孙氏还要依靠海军,用炮击广州城的话来威吓广州的人们,遂不能免这一次的失败。”

1923年8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蒙难一年后重登永丰舰

兵变发生两个月内,革命党人赶出一部《陈炯明叛国史》,指斥其“背国叛党”、“纵兵秧民”、“强奸民意”。国民党元老张继更是气急败坏地大骂:“西江流域不将此贼除去,西江文化就一天一天向禽兽路上去。中原的人士,哪个和他接近,哪个就是走畜生路。”


兵变后不出十个月,孙中山再度誓师北伐,这一次的进军路线,毫不含糊率先指向陈炯明,声讨“叛逆”。次年,“讨逆”军在蒋介石统领下,把陈炯明的残余势力消灭殆尽。而一年前,苏俄对孙中山允诺的军火援助,也从海参崴运抵黄埔,同船押运的还有九名苏联红军军官。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此改变。


陈炯明兵败后,丧失了实现理想的试验田,但仍努力呼吁联省自治。1925年10月10日,他协助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当选为首任总理。两年后完成《中国统一刍议》一书,集此前地方自治思想之大成,反对北方军治和南方党治。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病逝于香港寓所。死前,家人问以家事,陈苦笑着对长女说:“吾家事无可语。”再问以国事,连呼“共和、共和”而终。


陈炯明晚景极度清贫,入殓时不得不借用老母的寿材,但仍“遗言以五色旗覆尸,示不忘民国也”。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陈逆炯明死于港,问叛逆何面目见总理于地下”;香港《工商日报》的题目则是,“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好书的唯一价值,是成就一个明白人

更多历史真相,识别下图二维码获取 

↓↓↓

注:欢迎朋友们分享转发。思想酷面向社会公开约稿,并招募优秀内容编辑和作者,欢迎您自荐或荐才,薪酬从优!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18910623426,为了我们走得更远,请尽快关注这个号码!为提供更优质购书服务,您可在孔夫子网搜索“千字文华签名书店”,购买更多的绝版书和九品、六品书。想阅读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思想酷另: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阅读和购书体验,先知书店近日已全新改版,欢迎朋友们多多光顾,并给以建议为盼!


让思想的翅膀多飞会儿


大清的改良为何没有跑赢革命?

君宪与共和之殇:100年前的两碗夹生饭

晚清:日本崛起的反面教材

拒绝与文明握手,就会被世界流放

光绪:若能救国,朕虽无权何碍?


思想酷

微信号:sixiangku2016

新浪微博@先知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