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时代,博物馆的未来在何处


△来源:《全新博物馆体验》E-book



如今,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一些博物馆/美术馆正通过声音、光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品虚拟化。数字化浪潮已来,博物馆数字化是必然趋势。面对浪潮,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是顺应时代的必要之举还是被裹挟前行的被动选择?数字化是否适合所有的博物馆?数字化的当下,博物馆该向何处进阶?


△来源:《全新博物馆体验》E-book


「博论物语」 作为巴可面向泛博物馆行业的独立IP文化分享平台,自 2022 年推出,广泛吸引博物馆行业及数字化展览视听行业的关注。如今迎来「博论物语2023」收官之作,巴可邀请6位嘉宾齐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 ‘𝚾’ 眼中的博物馆 & 未来”为主题,分享他们对「博物馆 & 未来」的见解。





今天我们跟随巴可「博论物语2023」从博物馆人祁庆国、策展人王春辰、艺术家林俊廷、营销人蔡声和媒体人唐海龙的角度,看看他们眼中的博物馆 & 未来。





博物馆数字化趋势已经到来,一个现代美术馆几乎不可能不采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就像今天我们打车、购物全是在数字化这个平台上产生,如果没有数字化我们寸步难行。博物馆数字化过程是漫长的,过去我们使用最简单的投影或其他设备,现在已经进入模块化、集成化。



博物馆具有研究诠释、知识传达、设计表现要素,结合了文化科技与艺术。创意怎么与这个知识系统巧妙结合,又让大家看得懂非常重要。有了数字化的信息基础,博物馆除了提供资源与公众在线共享外,也能进一步组织策划线上展览。



油画会继续存在、雕塑也会继续存在,但是数字艺术是这个时代的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数字时代无论是从方法、内容、审美标准、传播形式上,都是一个全新的方式。我们要站在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这个层面上来看待数字化,这样才能够看得更清楚、更主动、更恰当的把数字化的方式应用的好。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思考数字化,这不只是博物馆一个行业的事情。我觉得数字化在博物馆领域有几个不同的角度:一个⻆度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另一个角度是数字化与博物馆的内容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做投影的人来说,我们看到白墙就想给它投影,这就是属于惯性思维,也是数字化的一种体现。



现在社会发展如果没有数字化将寸步难行,如今数字化行业已经成为红海。真正的发展应该是用数字化呈现什么样的内容、给参观者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从而产生所谓的粘客效应。所以,把内容做好再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传播状态。


数字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数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博物馆、美术馆也在不断探索数字化展览的形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沉浸式数字化展览呈现给观众。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艺术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巴可作为数字技术的提供方,为博物馆、美术馆提供成熟的数字化展示设备和技术,但数字化如何与艺术结合、甚至做的更好,仍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数字化是个技术的层面,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伴随技术不断的更新迭代的一个结果。过去我们认为数字化展览就是看电视屏幕上或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数字化展示,观众没有体验感。现在佩戴VR眼镜、裸眼3D,这就是进步。今年在央美举办的加密艺术展,也是在巴可大力支持下我们才实现。



艺术的方式或行为是多元的,一个好的博物馆数字展览,重点就是观众得到什么。比如看到富春山居图,就知道中国文人对于山水的想象是什么。在艺术展示方面,用数字信息辅助传统静态展览内容呈现,但这不是炫技、不是大型沉浸式PPT展,而是为观众提供独特的线下展览体验。



近年来博物馆领域涌现出一批值得称道的数字化展览,比如:北京的钟鼓楼保护展示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馆等。这些成果已经超越了博物馆行业最初的动态图解的认识和做法,利用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手段加以融汇、凝练,使观众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感受。



一个运动品牌曾在户外公园的400米跑道内圈设置数字化投幕,每一个去公园跑步的人经过起始点的时候,就会被自动录影,当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内圈屏幕上会出现第一圈的自己身影跟随着一起跑。它用这种数字化手段表达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超越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而这种数字化技术应用,也更加给人以互动性、沉浸感。博物馆也一样,需要先有一个概念或故事,然后用数字化手段呈现出来。



影像并不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材料或工具,它赋予了展览一种全新的形式,是一种丰满而又有活力的生命体。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与当地的特点、行业特征相结合的案例很多,这也给我们行业提出了很多课题,即服务的对象是不固定的,给数字影像科技从业者带了新鲜感。


数字化将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数字化是一个手法,但是它基本上也是“最后一里路”,因为这些观众看到的是最后的一个呈现方式。数字化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能忽略的是,画面的分辨率很重要,因为在博物馆,观众第一眼看的是画质,当然,颜色的呈现也非常重要。





博物馆的数字化趋势已经到来,面对这一趋势,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应对它。以当下的全球发展来看,数字化方式、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展示正在轰轰烈烈展开,能够带动数字艺术进步的必定不是个体的单个艺术家所能全部胜任,所以在美术教育里就要有一批人探索如何将数字化融入美术馆博物馆系统中。



博物馆是结合了文化科技、艺术与历史的整合性专业,这个领域是绝对的蓝海。有了数字化的信息基础,博物馆除了提供资源与公众共享外,也能进一步组织策划线上展览。新媒体艺术是元宇宙的入口,做艺术创作,要先去熟悉技法,才有办法服务于你的想法。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一个空间,或者说是枢纽,这个空间向过去探讨真理、向未来探索道路。此外,博物馆数字化需要跨界,来自技术、教育、学术以及文化创意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应投身其中,未来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转型,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博物馆在数字化运用方面还欠缺一些钩子,即引发消费者的好奇、互动、体验。内容是勾起一切好奇心的原始点。博物馆承载历史的一部分、艺术展承载艺术家的观点,剩下的就是如何用更合适的技术将它串联,然后做一个数字化博物馆的长线宣传。



艺术与科技相互促进、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博物馆给艺术灵感,这些灵感可能反哺到科技领域,也可能反哺到各行各业,技术可以让内容更好的呈现。同时,关注未来和我们服务群体的需求,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内容,且一定会越来越好。如今,巴可在国外已经有了多个优秀技术应用案例,将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应用形式,同时思考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中国艺术、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结合得更加有本土特色。




博采众家之长,倾听展品心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字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当我们积极投身于这场新变革之中,必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博论物语2023」完美收官

博物馆数字化探索之路还将继续

期待未来更多的人分享

自己眼中的博物馆 & 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 《全新博物馆体验》E-book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ANA新媒体艺术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