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故宫上元之夜:此夜风光最可怜,灯烧月下月如银
我的名字叫紫禁城
快要600岁了,这上元的夜啊
总是让我沉醉
这么久了却从未停止
重檐之上的月光
曾照进古人的宫殿
城墙上绵延的灯彩
映出了角楼的瑰丽
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
我在北京的中央
献给团圆的你们
一座壮观的城
下文来源:央视新闻↓
故宫良宵,不醉不归
央视新闻 2019-2-19
见过晨曦唤醒的故宫
见过夕照点染的故宫
见过雨水浸润的故宫
见过花朝烂漫的故宫
见过白雪碎坠的故宫
圆月花灯装扮的故宫
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当午门-雁翅楼亮起来!
当太和门亮起来!
当太和殿亮起来!
当角楼亮起来!
当神武门亮起来!
待到上元,华灯俱上,
闭月羞花之容惊现,
她这才呢喃醉人:
火树银花,灯如昼。
在时间之外,亲近她,
这是我们共度良宵的仪式。
夜阑珊,趁兴画中游,
平安与吉祥已随灯光与月光
遍洒每一处恩赐每个人。
只想,
再许她一个六百年的花好月圆。
图/故宫博物馆 视觉中国
将紫禁城点亮的一群博物馆人
是如何将甚为动人的她送至我们面前
又如何将她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去珍爱
且听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深情讲述↓↓
《把壮美的紫禁城
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最新演讲整理
我是七年前到故宫工作的,刚来的时候办公室给了我厚厚的一份资料,看得我心潮澎湃。材料里说了故宫很多的世界之最: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价值最高的一座宝库;这里也是世界关注最高、来访量最高的博物馆。
上岗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故宫。这一走就走了五个月,穿破了20多双布鞋,走遍了故宫9000多间房屋。但资料上说的这些世界之最我却没有感受到。
你说这里馆舍宏大,我看到70%的范围内都立着一个牌子: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你说这里藏品丰富,我看到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面。你说这里观众数量庞大,但是我发现80%以上的观众都是盲目地跟着导游小旗往前走,他们根本没有了解这座博物馆的魅力。
我们要反思,拥有的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具体到每一位观众,这次文化之旅他们究竟收获了什么?
我们需要改变,不能再躺在这些"世界之最"上了。过去,我们把文化遗存视为过去的东西,仅仅是被研究的东西。它们应该是有生命历程的,它们应该"活在当下"。它们不但有灿烂的过去,还应该有尊严的现在,还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
究竟是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观众为中心?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管理革命。前者的话,会设置很多观众不方便的措施,后者的话,过去习以为常的做法,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过去,故宫的正门——午门明明有三个门洞,但是买票的观众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门留给外国的贵宾车队。东北来的老大爷说,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他想像古代皇帝一样走中间的门,我们还得给他做思想工作。
△故宫午门今日/视觉中国
这是文化尊严问题,也是每个观众的文化权益问题。我们跟相关部门协调,获得了理解,把三个大门都打开了,再也没有机动车的车队驶入故宫博物院。这样,游客再也不用排队了。
过去,游客总是抱怨故宫层层大殿都是黑漆漆的,不能给点亮了吗?我们要无数遍地解释:木结构的建筑不能通电,里面陈列的物品都是文物。道理很硬,但是游客参观确实很不方便。
那么真的不能改变吗?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和消防部门共同研发、反复测算,使用LED冷光源,且灯具远离古建筑2.5米以上,让殿舍敏感部位的光线不超标。最后,我们成功了,我们点亮了紫禁城。
△太和殿照明改善前后
我们希望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种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但是环境整治不像说的这么简单,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今天的故宫,铁栏杆去掉了,违章建筑拆除了,绿地养护得更好了,地上干干净净,屋顶上整整洁洁。大家到故宫博物院来看到的是绿地、红墙、黄瓦,古建筑不动声色地说话,人们感受到富有温度的博物馆。
△俯瞰故宫全景/视觉中国
2002年故宫观众第一次突破了713万。2017年观众达到1670万,是当时博物馆界的世界第一。故宫博物院一天接待4万观众很轻松,8万观众就饱和了。想让游客们看得舒心,办法只有一个办法:合理导流,削峰填谷。
我们利用优惠政策引导旅游团在淡季参观,把好看的展览搬到淡季来做,设立很多针对不同职业观众的免费日,还在做好服务保障前提下推行全网购票预约制度。经过一年半的宣传引导,故宫博物院人山人海的情景,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
故宫的郑欣淼老院长刚上任时,就启动了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计划,现在已经执行17年了,再过一年多,1200栋古建筑将全部修缮完成。
文物建筑修缮是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还要进行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这就是"为未来保护今天"的工匠精神。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
修古建筑要有工匠精神,修文物藏品同样要有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演员",都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他们数年如一日地开展陶瓷修复、木器修复、漆器修复、乐器修复,从家具、挂屏、象牙、唐卡到西洋钟表……默默无闻修缮文物的匠人,一夜间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男神女神"。没想到这部片子引起了那么多的年轻人强势围观,2018年就有上万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
过去文物没有病历、没有档案,修复全凭经验是不行的。我们拿出361米的院舍,集中了二百名文物医生,建立了人类第一个为文物建立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我们为这所医院建立了23个科研实验室,每一件古建筑的构件,每一件藏品必须得到科学的分析检测才能够动手治疗。
故宫有186万件文物藏品,原来真正展出的只有不足1%,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
我第一次到库房里,吓了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同事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收藏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这些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是蓬头垢面,没有尊严的,当它们得到了保护和展示,就光彩照人了。
△兵马俑维护前后
2020年之前,我们决心在全院共同努力下让收藏的1862690件珍贵文物件件光彩照人。
整治环境、修缮文物,只是做了单方面的工作。文物清理好、修复好了,就可以举办更多的展览了。开放故宫,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才能传播得更远。
过去,故宫只开放30%的区域,2014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6年达到了76%,2018年达到了80%。
比如说午门雁翅楼——紫禁城最大的一处古建筑,2800平方米巨大的空间,过去一直都是仓库,如今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最大规模的临时展厅之一。这个展厅很忙,每天接待3.5万名观众参观。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在午门雁翅楼展厅向公众开放
五个福字分别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亲笔书写
在过去,我们总把保护文物看成是文物部门和博物馆的专利。其实,保护文物是全民的责任。让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授予权,故宫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
经过六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网站去年的访问量达8.91亿,位居中国文化机构第一。我们把外文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让孩子们自愿走进博物馆;我们举办更多的网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参观。
年轻人如果不了解传统文化,就会变得后继乏人。要让他们主动贴近传统,就要关心他们今天喜欢什么,他们关注的趣味在哪里。
我相信文化传播的力量,过去故宫的文化产品多以文物复制品为主,但很少有人买。今天文化产品一定要加创意两个字,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随着他们生活需求研发产品;要深入挖掘自己的资源,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才能产生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过去七年,故宫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60多项展览,是全世界博物馆走出自己馆舍办展览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像世界各大博物馆那样把自身30%的文物展出来。
国家领导人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一年后,始建于1420年的故宫即将迎来600岁的生日。我们也将兑现诺言,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图/故宫博物馆
演讲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信公号
这里 除了坐拥百万珍宝、连连惊喜
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精神与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
《领风者》片头曲《执着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