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针对另一个全面——“全面依法治国”,召开了规格前所未有的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会议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这一重要思想,回答了什么问题,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留下了诸多第一。△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点图片看《民法典》全文)。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
△浙江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这是位于杭州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宪法宣誓墙。
今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树起了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篇重要讲话成为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这次会议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11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
早在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10个坚持”↓↓↓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7.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两相对比,不难发现,除个别表述有微调外,此次讲话新增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二条,原有的第8条“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该条内容附下面↓)隐去而不再专门表述,不过其辩证观点仍体现在讲话的全篇之中。
八是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近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致信,强调中国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论坛以“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国际法治合作”为主题,来自中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通过视频方式参与。(来源于中国法学会官网,点图片可看习近平致信内容)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开宗明义地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1个坚持”中,摆在第一位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群众游行中的“民主法治”方阵。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重点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他说,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六年前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在此次提出的“11个坚持”中,就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上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这是浙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今年3月份总书记曾到这里调研。(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事关道路与方向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总书记重申,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11月11日,川渝两地首次开展交通运输联合执法,跨区域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在2018年8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他强调:“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
△安徽安庆渔政、公安执法人员在长江皖河段巡逻检查,查获捕捞工具。
在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律是治国的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贵州省第一个法治教育政治生活馆于9月份在遵义市正式开馆,分学习教育、交流体验两个展区。这是参观者利用VR体验庭审工作。
2018年1月,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3年将满之时,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郑重指出,要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12.4 国家宪法日”主题雕塑。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将开启新征程,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来来来,童鞋们,敲黑板
划重点,必考点,十一条
↓↓↓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是“11条”,即: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