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1.2.3.4.5.6.7.8.9.10.11.12.13.14!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 2022-09-14

童鞋,五年之后

还会记得今天

↓↓↓

“一五”到“十四五”,一起追梦↑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出品,喵星传媒创意制作)



“一五”计划

是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

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基础




“二五”时期

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正视经济体制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其次,计划决策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

要尊重科学决策的运行规律




“三五”时期

三线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防科技取得了重要突破

基本建成了中国船舶工业

使用和建造体系




“四五”计划

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

国家经济总量比以往有较大增加

是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五五”时期

经济得到初步调整

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改善

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

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六五”计划

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经济体制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并催生了中国农村大变革

孕育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七五”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通过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和

国民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八五”计划

是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提前五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九五”期间

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3%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十五”期间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同时北京申奥成功




“十一五”期间

用规划取代计划

是中国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

变政府主导为以市场为基础

的进一步转变

科学发展观是编制“十一五”规划

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它意味中国从过度依赖资金

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

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

转向更加依靠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

以提高效率获取发展




“十二五”时期

发展成就从各方面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

目标任务即将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四五”时期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时期我们的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我国五年规划(计划)制定实施历程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至“五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由此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五计划(1953—1957)



二五计划(1958—1962)



三五计划(1966—1970)



四五计划(1971—1975)



五五计划(1976—1980)


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从“ 六五”至“九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



六五计划(1981—1985)



七五计划(1986—1990)



八五计划(1991—1995)



九五计划(1996—200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五年规划(计划)(从“十五”至“十三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规划(计划),将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计划(2001—2005)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


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中央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当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

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一五”计划于1955年审议通过,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巨大贡献,新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编制并实施了“六五”到“十三五”共八个五年规(计)划

其中,1981年开始的“六五”计划,首次将社会发展纳入其中,名称由“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变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把“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计)划成为历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

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005年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远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年度有部署,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篇


扶贫产业篇


教育事业篇


科技创新篇


实体经济篇


卫生与健康事业篇


生态文明建设篇




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篇


来源: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