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习近平:朱德同志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 2022-09-14


朱德
(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朱德说——
共产党人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

朱德原名朱代珍
曾用名朱建德
在报考云南讲武堂时改名为朱德
正所谓人如其名
朱是赤、红的意思
德是品德的意思
他的名字也被斯诺读为——
红色的品德
毛泽东称赞他是——
人民的光荣
习近平称赞他是——
“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


1966年11月
一位意大利记者曾问朱德:
“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
他淡然地回答:
“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朱德之所以如此回答
是因为他念念不忘“我是一个兵”
对士兵满怀深情
兵卒精神在他身上一直光彩熠熠
今天是朱德134周年诞辰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他、纪念他


追忆:朱德之“德”


朱德的一生可谓海纳百川、厚德载物
其崇高人格风范最后浓缩为一个“”字
朱德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都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廉洁自律
锤炼道德修养,做到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因其高尚品德而广受敬重


明大德


朱德早年当过滇军的少将旅长,后来为了理想义无反顾地抛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南昌起义失败后,许多经不起考验的官兵相继离队,可谓大浪淘沙。朱德则留了下来,与陈毅一起领导了“赣南三整”,保存了这支革命的火种。他在天心圩整顿时说:“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朱德这种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使大家深受鼓舞,他也逐渐成为这支部队的公认领袖。


△红军时期的朱德

长征途中,由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行径,朱德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与张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顾全大局,始终维护红军的团结。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攻击党中央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张国焘多次要朱德表明态度,反对中央北上,并隔绝和毛泽东的一切联系。


朱德明确表示:“你这种做法我不赞成,我们不能反对中央,要接受中央领导。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


△1936年11月底,朱德率红军总司令部抵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与党中央会合。图为朱德与毛泽东在一起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朱德及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他同张国焘斗争的经过。毛泽东听后非常感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对朱德一生思想品德所作的精准概括。


△“意志坚如钢  度量大如海”



守公德、严私德

朱德在担任红四军军长时,已年过40,他既是一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指挥着千军万马的统帅,在生活中又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在井冈山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



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和蔼、慈祥,没有一点官架子。陈毅在1929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伕头,同时到现在‘伙伕头’三个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浑号。”



他还爱兵如子,时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在部队里面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据杨得志回忆:“朱德军长平时对人很好,有说有笑,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骂过人,什么也难不着他,我们都把他当父母看待。”可见,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这些年轻战士都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长征途中,他身为红军总司令,更是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伤病员吃。


△1937年,朱德在延安给红军指战员作报告


1937年9月27日,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为了革命保持革命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当得知老家的生母和养母都已80多岁,生活非常艰难,只好给同学戴与龄写信求援: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请求速寄家中,并申明“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



朱德自始至终都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头,生活上克勤克俭、清正廉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强调:“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所以,毛泽东评价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1938年,彭德怀、朱德、彭雪枫、肖克、邓小平在山西。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多次尖锐地批评一些领导干部,因为他们居功自傲。他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却总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将一切功劳都归于党、归于毛泽东、归于战友、归于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1949年底,他的家乡四川省仪陇县有几十位乡亲一起走出大巴山,来到重庆,准备去北京看望他,也就是想投奔他。


朱德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告诉重庆的领导:“要做好工作,动员他们尽快回去劳动生产,一个也不要来,一个也不要见。”


后来,贺龙替朱德接待了这批乡亲,又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1949年,朱德在香山来青轩办公。

当然朱德也不是这么不近人情,为了报答家人支持他读书和革命的恩情,决定让家族每户送一个小孩来北京求学。后来共有十几个孩子来京住在他的家中,朱德用自己的工资供他们读书,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1951年朱德65岁寿辰,仪陇又派人到北京看望他,这次见着了。看望之余,他们还代表家乡父老乡亲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把县城迁到朱德的出生地马鞍场,二是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了赶紧说:“我不算英雄,只是一个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在他的坚持下,仪陇县城没有搬,县名也没有改。


△1960年3月9日,朱德在老家四川仪陇县马鞍公社琳琅大队看望社员


1960年3月朱德终于回到了老家,但他得知当地政府要为他建一个“朱德同志旧居陈列馆”后,他不同意,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后来改成了一所学校。用他的话就是“要让更多的娃娃有书读”


朱德的女儿朱敏命运多舛,特别是二战期间在集中营遭受非人迫害,却奇迹般活了下来。朱德对她虽心存愧疚,却公私分明。


△1951年8月朱敏与父亲朱德在青岛


从参加工作之后,朱敏便离开了父亲居住的中南海,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宿舍楼,一住就是40年。


△这是朱德1976年存款清单


朱德的家教很严,要求他的后代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接“官”。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各自在普通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


△直到朱德去世,人们才知道这位共和国元勋生前穿的是这样的破袜子


△甚至脚下穿的每一双鞋,也都非常破旧


外国人眼中的朱德:人们像父亲一样敬爱他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朱德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举世公认。


而肩负要职、功勋卓著的朱德却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始终以一名普通士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姿态出现,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连一向挑剔的西方记者也由衷赞叹。




当时访问过延安的记者根瑟·斯坦因写道:“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兵士们敬爱那个六十岁的老农民,像父亲一样。”


爱泼斯坦说:“五十八岁的朱德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从他的外表一点都看不出他是一个勇猛善战的指挥员和身经百战的战略家。相反,他看上去像一位普通的父亲,在干完一天艰苦而又令人满意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解开纽扣斜靠在椅子上休息,谈起话来面带安详的微笑,充满成熟而又淳朴的智慧。”


△1975年3月5日,89岁的朱德曾题写“革命到底”手迹


美国记者约翰·罗德里克写道:“我首次拜会朱德,是一九四五年在中国西北的延安。作为共产主义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枣园’的生活是极之俭朴的。他当时约六十岁,就好像一位慈祥的祖父一样。他亲切的脸孔,时常挂着笑容,使最怀批评性的访客也会消除敌意和顾虑。”


朱德的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喜读主席词二首


朱德


(一)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

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

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

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二)

鲲鹏九万里,直上云海颠。

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

可笑蓬间雀,称霸欲吞天。

倏尔控于地,仙阁化为烟。

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

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

老中青一体,路线共瞻前。

阶级斗争纲,纲举目豁然。

掌握辩证法,统一宇宙观。

真心搞马列,地覆又天翻。


赏析:

    这首五古作于1976年2月,朱德时年90岁。原诗下有小注:“毛主席词二首发表,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吟咏有感,草成二首。《诗刊》索句,因以付之。”1976年元旦,全国媒体播发了毛泽东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作)和《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作),朱德遂作五言诗二首,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高度评价了朱、毛红军的胜利会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割据斗争作了充分肯定,歌颂了毛泽东的英明领导,无情地讽刺、揭露了当时苏联共产党的修正主义嘴脸,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事业的未来,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这两首诗像毛主席的两首词一样,意境高远,气势磅礴,热情歌颂了改天换地的人民大革命,同时,凝结着朱德对他的战友毛泽东的深厚感情和无比信赖,也给我们理解“朱毛关系”写下最后的精彩华章。


来源:朱德故居管理局


附: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
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29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朱德同志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1909年,他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朱德同志目睹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先到上海、北京,后又远渡重洋,执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朱德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随后,他同毛泽东同志一道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朱德同志先后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一起,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围剿”,并在战略转移中领导红军进行长征。


在遵义会议上,朱德同志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团结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同志写下“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的誓言,亲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1940年,他抵达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各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他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在党的七大上,他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详细阐述了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进军全国,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在党、国家、军队重要岗位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参与领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在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为国家政权机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朱德同志当之无愧!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近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出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迎来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朱德同志就是这些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朱德同志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他越是信念坚定。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同志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朱德同志从一开始就注重思想建军、政治建军。他领导南昌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作为举世闻名的总司令,他始终坚持军队必须“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原则。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同志尽管身处险境,却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他还明确指出:中央只能有一个中央,那就是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另外成立中央是非法的,不能允许的。朱德同志事事处处以党和人民事业、党和国家大局为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切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必须把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敢于斗争。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为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所谓‘善则归诸人,过则归诸己’


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今天,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和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他和毛泽东同志共同概括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60年代初他明确提出:“要看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我们要找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探索这条道路,他经常深入实际和基层调查研究。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有98份报告是他亲自主持搞的。他提出的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他比较早地提出国防工业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他提出的停办农村公共食堂、恢复农村自由市场、调整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等观点都带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适应长期执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朱德同志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朱德同志当年写诗赞扬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只见公仆不见官”,他自己就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80多岁,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在信中说:“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两百元中币。”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生活上克勤克俭、清正廉洁,保持朴素本色。他强调:“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同人民打成一片是我们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保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朱德同志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延安时期,为了鼓励干部学习,党中央曾规定以马克思的生日5月5日为“干部学习节”,他被评为第一届学习节的“模范学生”。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朱德同志已经80岁高龄,还坚持研读党中央规定学习的32本马列著作。他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他说,“马列主义最重要的一条精髓就是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学习马列主义,第一便要求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认识世界”,“第二个要求,便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更加丰富了发展了理论的内容”。


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我讲过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世界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我们必须跟上历史步伐。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不前进就是后退,不超前就会落后。今天,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


朱德同志离开我们整整40年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毕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锐意进取,顽强奋斗,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30日 02 版)

来源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

最后,老编我附上一文
据该文考证
1927年朱德为首的党支部提出了
“誓为人民服务”
的口号
↓↓↓

核心提示:八一起义前夕即1927年6月,驻扎在南昌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朱德等在给从教导团毕业的学员颁发的毕业证书上,明确要求学员要遵循“总理遗嘱”“誓为人民服务”



1927年,朱德为首党支部提

誓为人民服务”口号


彭志刚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毕业证(徐宝来摄)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第1094-1095页)从此,为人民服务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作为党的宗旨被写入了党章。此后,党的历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宗旨都有重要的论述和阐发。


一般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来的。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央警备团在延安为张思德烈士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出席并发表讲演,一再强调要“为人民利益服务”。经过整理,这个讲演先后在《战友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上发表。后来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44页)


缪慈潮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第6期上发表《“为人民服务”最早出处的考证》,认为“为人民服务”这一提法,最早见于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致张闻天的信中。这一观点逐渐被一些学者接受,如刘建军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7期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史考察》,韩振峰于2011年11月2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考略》,均持这种观点。毛泽东致张闻天的信虽然是私人通信,当时并未发表,后来才发表于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但这毕竟是毛泽东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献中首次出现这样的提法。


笔者最近偶见一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一张军官毕业证,令人称奇的是其中赫然印有“誓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八一起义前夕即1927年6月,驻扎在南昌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朱德等在给从教导团毕业的学员颁发的毕业证书上,明确要求学员要遵循“总理遗嘱”“誓为人民服务”。这份国民革命军军官毕业证,是在湖南省汝城县发现的。由持证人彭志刚的侄子——汝城县延寿乡松西村的彭时谊、彭时训、彭时庆捐赠,1987年3月10日,他们向有关人士简要地介绍了彭志刚的生平事迹(此后不久,彭志刚被追认为烈士)。后来历经机构改革,此件保存在湖南省汝城县史志办。汝城县史志办的有关同志不久前才重新“发现”了这份毕业证,并于2013年3月向社会各界发布了消息。其中,报道比较早且比较详细的是中国老区建设促进网,该网站于3月16日发表了徐宝来撰写的《湖南革命老区汝城发现朱德等颁发的国民革命军毕业证书》一文(附照片),后来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湘潮》杂志于2014年第1期,又发表了徐宝来撰写的《汝城发现朱德等颁发的国民革命军毕业证书》一文。为了方便阅读,现将徐宝来所拍摄的照片和内容转录于后。


据徐宝来介绍,这张毕业证书宽36厘米,长38厘米。其中载明:“学员彭志刚,系湖南省汝城县人,现年24岁。在本军教导团第一期军事政治修业期满,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总指挥朱培德、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三军教导团长朱德。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三十日。证书上还加盖了颁证人的印章和公章。毕业证书上方正中间印有孙中山像,孙中山像的左侧印有国民党党旗,右侧印有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其下方印有“总理遗嘱”(为节省篇幅,不再照录全文)“誓为人民服务”六个隶书大字。


徐宝来在文章中指出这张毕业证书是“朱德等颁发的”,并具体介绍了颁发的人署名分别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总指挥朱培德、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三军教导团团长朱德”;时间是“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三十日”,即1927年6月30日。然而,笔者认为,这张毕业证书虽然是三人联名签发的,但是,毕业证的内容安排、设计和印刷等具体工作,应该是由第三军教导团的直接领导即团长朱德来负责的,即只有朱德才具有这个客观条件与可能。


朱德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教导团能够制作出如此匠心独运的毕业证,绝非偶然。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曾经加入同盟会,参加过云南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1922年抛弃安逸生活,游历各地,寻找共产党的组织;在上海会见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国民党要人后,终于下决心赴德国勤工俭学。到德国后旋即遇到周恩来等人,并入党。此后,朱德先后在德国、苏联从事革命活动,并学习军事等课程。1926年夏,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奉命回国,到四川军阀杨森部开展工作,并担任20军政治部主任兼任国民党党代表,曾经参加发动、领导万县各界万人抗英大会、顺泸起义等。1927年1月,经党组织派遣,朱德来到江西南昌开展革命工作。时在江西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兼江西省省长的朱培德以及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等,都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窗好友,并且对进步人士及其开展的工农运动持温和态度。朱德利用朱培德急于扩充部队、需要大量军事骨干的时机,不到一个月就迅速地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该团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国民革命军,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中共中央军委、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所军事学校,主要为中共培养军事干部。朱德担任团长,并秘密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军官教导团下辖三个营,约1100余人,大部分都受过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革命。除军事训练外,朱德还陆续邀请曾天宇、邵式平、方志敏来作报告,演讲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等,借以对学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秘密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朱德还多次发动学员深入万安、泰和、吉安、萍乡、抚州、九江、德安等地,支持各地开展工农运动。1927年6月,迫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严峻形势,朱德果断决定让军官教导团第一、二营的学员提前毕业,第三营的学员则留下来继续学习。彭志刚应当属于军官教导团第一营或第二营的学员,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和长征,不久牺牲。


至于“誓为人民服务”提出的思想渊源和具体过程,与朱德曾经在苏联学习是否有直接关系,与朱德等共产党人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声讨是否有直接关系,现在都难以考察了。无论具体细节如何,有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即“誓为人民服务”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中以朱德为首的中共秘密党支部提出来的。把“誓为人民服务”六个大字套红印在数百甚至上千份毕业证上,是朱德与中共党组织对毕业学员深沉的嘱托和叮咛。


来源:中国新闻网,德武阁(ID:xhdewuge) 作者:朱文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