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0岁患癌,却依然活到106岁!高寿全靠它,人人吃得起~
成功有很多种,但长寿是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种,历代帝皇坐拥天下,掌万人生死,唯独搞不定长生之术。
宋美龄是难得一见的大赢家,她经历了两次的乳腺癌手术、切除过胆结石、血压也一度不稳,但她仍活到106岁(1897-2003),跨越3个世纪,堪称奇迹。但其实宋美龄的长寿经并不复杂,和金钱无关,只要有心,人人做得到。
▲宋美龄。
黄金配餐
坚持吃健康的早餐,是宋美龄的长寿秘诀之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不吃好,影响一辈子。宋美龄的早餐非常简单,家家都吃得起,做起来也不麻烦,值得所有人借鉴。
晚年早餐:柠檬水+燕麦粥
据宋美龄的身边人介绍,宋美龄在晚年坚持吃十分简单的早餐:一杯柠檬水,一碗燕麦粥。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皮肤科主任查旭山介绍,鲜柠檬泡的水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是美容的佳品。它能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起到美白的作用。经常饮用还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而燕麦中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甘油三酯的形成。有研究报告显示,高脂血症患者每人每天食用约50克燕麦,持续9个月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
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为什么粥是超级食物》,强调喝燕麦粥有助降低血脂,减少心脏病风险。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内、心脑血管科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陈可冀也曾建议,早餐应该喝燕麦粥。
那么多选择,为什么偏偏是燕麦呢?因为燕麦中的β-葡聚糖能杀灭肉瘤细胞、黑色素细胞等恶性细胞,对肝癌,乳腺癌的抑制率可与抗癌药物比肩,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且燕麦还能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降糖、通便、补钙,总之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在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类。2015年初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上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约28克的全谷物,约等同于1小碗的燕麦粥,整体死亡率就能降低5%,心脏病死亡率更可减少9%!
材料:
燕麦100克、小米100克、枸杞适量。
做法:
1、燕麦片、小米、枸杞洗净,放入冷水浸泡30分钟。
2、煮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燕麦,大火煮沸后转小火。
煮15分钟后,加入小米,搅匀,注意搅拌,煮熟后,加入适量枸杞,关火,焖10分钟后可食。
功效:
燕麦里加点小米,做成燕麦小米粥,喝起来清香绵柔,还有安神助眠、降脂降糖、养胃润肺的效果。加入少量枸杞,能养肝、滋肾、润肺,食疗效果更好。
宋美龄在饮食上花过许多心思,她非常注重饮食质量,少食多餐。每餐两荤、两素,每天必须就5次餐,每一次进餐也只吃五分饱,即使再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食。
宋美龄一度患上了低血压。医官多次为她服用了升压药物,然而她的血压却出现了持续不稳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后来就在宋美龄食用牛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此后,几乎每天三餐之前宋美龄都要饮一小碗牛奶。
菠菜是宋美龄每餐必吃的,她还非常喜欢吃西芹,有一阵子,她几乎每顿饭都要吃西芹肉丝。
菠菜含钙量超过含磷量,吃菠菜可以弥补某些含磷量比含钙量多的食品的缺陷,如鸡蛋、鱼、豆类等,比较适合肾功能不全的人。
西芹就是芹菜。中老年人多吃芹菜,能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芹菜可生食凉拌、荤素炒食,还可以做汤、做馅等,宜将叶和茎同吃。
三大金方
除了吃,宋美龄还有三个生活习惯都值得咱们中老年朋友们借鉴。
宋美龄生前的侍卫钟爱民认为,“老夫人”长寿的秘诀是“不留气”,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发出来。老年人有了不顺心的事儿,一定不要憋在心里,找到合适的途径发泄出来,才是长寿之道。
老人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导致抑郁、引发多种疾病。而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下,老年人还会出现免疫系统失调、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为很多疾病埋下隐患。
宋美龄始终保持冰肌玉肤,肌肤如大理石般光泽洁净,原因之一就是她坚持天天按摩。每天午睡前或晚上临睡前,两名护士轮流为她按摩。一般是从眼睛、脸部到胸部、腹部再到下肢、脚背、脚心。这样的全身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虽然咱们没有贴身的护士,但是自己可以给自己按摩,也可以爱人之间相互按摩。
阅读书刊是宋美龄长年的习惯。她每天必翻阅纽约各大英文报纸。空闲时就画国画、写毛笔字。因为研习绘画必须精神集中,杂念尽除,心平气和,神意安稳,意力并施,使全身血气通畅,体内各部分机能都得到调整,大脑的神经系统获得平衡,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原来宋美龄的长寿经也不是靠金钱砸出来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这篇微信太有用了,发到圈子,大家一起努力,活过100岁~
(注意:本文所用为基本方,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指导。)
热门文章回顾
1、著名命理及易学专家邵伟华:我是如何度过60岁人生大劫的?
2、梦见去世的亲人?很多人有这样的梦境,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帮到他们?
长按二维码下载善友筹APP
12
善友筹
● 公益项目零手续费
● 捐款百分百属于发起人
● 善友筹一直在行动,我们只为“善”,关注我们,一起为善付出!
长按二维码关注善友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