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先生远去,世间再无“田家炳”;精神长存,处处皆是“田家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718fo6ed2&width=500&height=375&auto=0
7月10日,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享年99岁。多年来,在中国,田家炳及其基金会捐助捐建了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300多个教育机构,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称谓。他的遗愿仍是希望中国的教育越办越好。
他生性低调。虽然捐助不少,但他本人甚少见诸报端。在读学子常常从某座教学大楼、某所中学名字中看到这个颇有广东特色的名字,却少有人了解这位富豪。
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学校,田家炳生前曾说,“要真真正正地办好学校,否则不仅不会带给我光荣,反而会丑化了田家炳。”
点开H5了解田家炳的300多所学校
(戳图即可进入H5)
看不清楚三个字的朋友们
离远3米试试看~
田家炳基金会中展示的命名项目/受惠机构名单摘选:
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稚园19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700余间。全国34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
那颗以田家炳命名的小行星
还在日夜转动
但田家炳却已不在
......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田家炳从小就有一个做好人好事的理想。他印象深刻,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张贴的记录捐赠事迹的芳名录,也最希望成为芳名录上那样的人。
生意成功后,田家炳开始实现当年的愿望。他先是在香港、在家乡捐助超过400项涉及民生和大众福利的项目,之后便开始了对教育事业近乎痴迷的奉献与支持。
▲2004年,田家炳参加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落成典礼
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的八成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牟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田家炳始终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的财富 ,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亿万身家,甘心卖别墅穿烂鞋”
为了教育事业,田家炳“卖屋助学”“贷款捐校”,书写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不摆酒,不办席。
1997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
“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间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田家炳在接受华商名人堂访问时回忆说。
▲2016年11月,田家炳(前左)接待内地田家炳中学校长访港团
被问到,后来有没有心疼过,田家炳则回答:“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子孙”
田家炳对下一代的教育堪称严苛,长子田庆先回忆,小时候虽然住在别墅洋房,但身上却没什么零花钱,长大成人,很多儿时的伙伴都指着甚至争着家产,但他们得到的却是父亲的一句: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子孙。
积了这么多德的田家炳,到今天也不以德自居,以功自傲,但有一点他不拒绝,甚至欢迎——把自己的名字冠名到捐赠的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吸引更多人做好事,也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和孩子们。“如果做得不好,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如果家长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
有人问田家炳,这值吗?
田家炳回答,一栋栋教学大楼的兴建,万千学子的读书声,比他和家人住世上最好的房子都有意义。
“田老先生,一路走好,
千万学子,不会忘怀”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
@非粤A牌车主,明天开始“停四”了,不想被罚就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随手转发,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