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访谈 | 仇保兴参事:多措并举,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国际绿色建筑联盟邀请专家咨询委员专家,围绕“碳减排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发展”主题,从不同角度开展专家访谈,以期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



仇保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仇保兴参事在任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期间分管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同期兼任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调小组副组长,国家水体污染治理重大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三十多篇咨询报告获得国务院总理批示。多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绿色建筑协会和国际水协奖项。多部著作被英、德、意大利等国出版社翻译出版发行。


国际能源署《2020年全球建筑和建造业状况报告》指出,建筑运行过程中碳消耗是35%~38%,从中国实践来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建筑运行和建材生产过程,而建筑施工碳排放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在北京建房子,如果建筑用材是从意大利运过来的大理石,那就是高碳,如果用北京房山的石材就是低碳。所以,不能只考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而是应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来衡量碳的排放。

中国建筑减碳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共建筑面积小,但碳排放大,单位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约为日本的一倍。二是北方地区建筑采暖每平方米排放二氧化碳36公斤,排放量很高;南方地区像武汉、成都开始推行集中供热,这都是高碳行为。但我国民用住宅碳排放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分体式空调,能够尽可能不浪费能源。美国住宅能耗如此之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均居住面积比我们高一倍,第二是对集中空调和衣物烘干机的推崇。




绿色建筑还有一个特点是“气候适应性”,即建筑的能源系统和围护结构能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自行调节,使建筑的用能模式发生适应性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建筑脱碳潜力在于社区“微能源”系统。通过将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利用电梯的下降势能和城市生物质发电,利用社区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以及电动车储能组成微能源系统。在电力富余的时候,可以把电卖给电网,不足时向电网购电,平时把电储存在电动车中。

城市内部的绿化也具有显著的综合减碳效应。城市内部绿化对于碳汇的作用其实很少,但这类绿化一旦合理布局就会间接产生巨大的综合减碳作用,这是因为树木种植在城市内部可以有效降低热岛效应,减少人们在夏季对空调的依赖,从而使人们产生“行为减碳”,因此对于未来建筑新趋势,立体园林建筑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早在30年前,有的甚至在50年前就已经碳达峰了,至今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已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而我国不仅要快速碳达峰,而且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仅三十年时间,显然挑战十分巨大,举世无双。

英国是全球最早实现碳达峰的西方国家之一,又是最早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9%。这49%的减排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贡献。第一,电力去煤(约贡献40%),2020年该国煤发电仅占发电量1.6%(而我国煤发电占总发电量73%)。第二,清洁工业(约贡献40%),其中:填埋物甲烷等控制(25%),制造业结构转型(15%),这也是生产工艺去煤化为主贡献的;第三,化石燃料供给转型,更少碳、更小规模、更少泄漏(约贡献10%)。但是基于我国“贫气少油”的能源资源现状,我们并不能一味“照猫画虎”,也进行英国式的能源改革。在英国方案中有一个很好的经验——“风光互补”,理论上风能和光能是可以互补的,因为光能在白天很强,但是晚上会趋零,而风能一般在夜晚会加强形成高峰,到白天则会降低。除此以外,英国智能电网技术也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利用风光互补的特性来调节整个电网,对英国电力实现绿色转型起到了很大作用。


仇保兴参事学术研究成果

应用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理论(CAS)创新对城镇化理论与城市空间形成机制分析,据此撰写的《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复杂科学与城市规划变革》两篇入选“四十年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四十篇文章。



首创企业集群(cluster)对我国城镇化驱动力影响分析。从分析影响中小城市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和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入手,利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原理阐述城市内部的企业集群和城市外部的城市集群的发展演进规律,从而证明不同规模的城市(镇)往往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集群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的“耗散系统”。提出了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包括卫星镇和农村小城镇)“超越”经济规模快速成长 ,有序引导移民、确保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选择。



历时二十年研究撰写出版中国城镇化(C模式)系列专著五本,约三百多万字,其中三本专著内容已被翻译成英文、德文,在海外出版发行。




我们将持续开展联盟专家访谈活动,敬请关注哦~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简介

2017年,国际绿色建筑联盟在中国南京成立。作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性交流合作创新平台,联盟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原则,致力于实现绿色建筑理念融通、技术联通、标准相通、人才互通,为建设清洁美丽宜居的绿色地球贡献江苏智慧与力量。

联盟秘书处设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欢迎致力于绿色建筑规划、建设、设计、施工、研发、材料等领域的境内外高等院所、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组织加入。



往期回顾

专家访谈|缪昌文院士:紧抓机遇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访谈|崔愷院士:着眼未来,用设计提升绿色建筑品质

专家访谈|岳清瑞院士:碳减排目标下的建筑业转型思考


策划 | 刘永刚 张   赟拟稿 | 缪佳林校对 | 王登云 赵慧媛

审核 | 刘永刚 韦伯军 张   赟 

发布 | 缪佳林





国际绿建联盟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色低碳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