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清华副教授被骂惨:不会吧,又一个白岩松翻车了

雨中红莲 2021-06-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间三角 Author 西坡

作者:西坡  来源:人间三角   图|网络

清华大学副教授李锋亮,因为撰文谈「内卷」「躺平」被骂惨了。他传播最广的一段「语录」是:

“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毕竟高校的运行经费中,学费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大比例来自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的来源就是税收。

网友骂得也很有创意,有人建议:

希望清华大学开启副教授末尾淘汰制,每年开除排名末尾的五名副教授;同时,给副教授增加授课奖金和文章发表奖金,且不设置上限:授课越多拿钱越多,文章越多拿钱越多,然后每年逐步提高最少课时数和文章数要求,不达到就不给奖金。

鉴于当前网络上反精英的情绪较为强烈,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作家名人频繁被骂上热搜,我第一时间没有去跟风吐槽,而是去找到了文章原文。

李锋亮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科学报》 (2021-05-25 第5版 大学周刊),署名title「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原标题《清华副教授:“内卷”是教育发挥筛选功能的成本》

我认认真真拜读完一遍,只想对骂他的网友说四个字——放着我来。

李锋亮是清华副教授,还是搞教育的清华副教授,但是显然他既不懂写作也不懂教育,更不可能奢望他懂网络传播了。

这场骂挨得一点都不冤。


李锋亮在开头说:

为了更全面了解不同人对“内卷”的理解,这几天又专门做了“文献调研”,从网络上的相关主题中找到对“内卷”的讨论以及一些学者或社会知名人士对此的评论。

但是他对「内卷」这个词的使用,让人觉得他的调研完全是白做了,连这个词的基本含义都没搞清楚。比如他说:

现在人们纷纷谈“内卷”,正说明了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的……

这是怎么「正说明」出来的呢?内卷的原始含义我们不必去检索了,网络通用含义就是「低效竞争、无效竞争乃至负效竞争」。

近年来「内卷」这个词大热,正是因为人们感到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的少了。李锋亮的「正说明」应该改成「负说明」。

李锋亮在展开论述之前,还先表示「笔者需要将自身的经历简单描述一下」。

这里允许我吐槽一下,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里,李锋亮用了13次「笔者」,有一段用了两次。家里的笔真富裕啊。

说重点。他的个人经历介绍,完全是在凡尔赛,比如他说:

笔者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中学属于“小镇做题家”,幸运的是即使到了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学,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耀眼的绩点,甚至早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任务。

众所周知,我也是凡尔赛·西坡,昨天那篇文章就是纯粹为了凡尔赛。但我脸皮再厚,也是不好意思用「耀眼」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


凡尔赛不是罪,但是李锋亮通过个人成功经历去阻止现在的年轻人谈论「内卷」,就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幸存者偏差。

像我们这些应试教育的「幸运儿」(没错,我又凡尔赛了),自己考上了名校,获得了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不能因为这个就认为这套选拔体系就是完美的。我们更要看到那些不如我们幸运的人,他们有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李锋亮当然不至于傻到去用「完美」这样的词,他说的是:

“内卷”是教育发挥筛选功能的成本
鼓励竞争有很多收益,包括促进流动、减缓分层等,然而其成本就包括整个社会不得不“内卷”。
教育的竞争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而“内卷”是社会从中获得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支付的成本。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拉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斯宾塞给自己背书,斯宾塞真是冤枉透了。

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观察到MBA学生在进哈佛大学之前没什么了不起,出去就能比教授挣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禁不住问“这是为什么?”“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他研究的结果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

简单来说:学生上学不是为了学习与将来工作有关的技能,而是为了向未来的潜在雇主展示自己的学习潜能、工作潜能。(我连北大都能考上,做你这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

斯宾塞不是第一个提出类似观点的人,但他用数学的方式阐释了它。为什么说他冤,是因为斯宾塞绝对没有为「内卷」背书。他只是从实然的层面证明了过度教育的现象。李锋亮把他拉过来,字里行间却都在证明内卷的合理性。

正如上文所列,他用了两个「不得不」。言外之意,我们这些卷出头的人过得挺好,你们这些卷不动的人,就应该自动承认自己是loser。

他没好意思把这些话说出口,我替他说出来。文章倒数第二段,他猫哭耗子似的对那些不喜欢内卷的大学生提出了建议:

如果你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比较好的绩点,则不应该跟风鄙视绩点;如果你在绩点上感觉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则可以去寻找能够体现自己优势的其他信号,比如科研、公益服务等,即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但是刚哭了一声就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优越与鄙薄,最后一段直接抡起了大棒:

总之,千万不能因为不喜欢“内卷”,就采取“躺平”的态度。“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毕竟高校的运行经费中,学费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大比例来自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的来源就是税收。

他忘了,很多喊着「内卷」与「躺平」的年轻人都是自食其力的上班族,他们才是纳税人。而你,清华副教授,才是被纳税人供养的。

究竟是谁「极不负责任」,一目了然。

这篇文章的可笑之处,还不止这些,比如他引用《利玛窦中国札记》说:

利玛窦认为,中国底层的轿夫都淡然豁达,而欧洲的老百姓却忙碌焦虑。利玛窦到中国是明朝万历年间,那时中国的科技已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而国人不自知,再过两百年不到,西方列强就凭借船坚炮利打进中国来了。

这是什么意思?中国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中国被西方列强入侵,都怪中国底层的轿夫躺得太平,不愿内卷吗?

我以前写过一篇《上了北大又如何》,很多人不理解,现在应该理解了吧。这样水平的人都能混上清华副教授,名校不能说明什么。教育,与学校无关。

当然,个案不能代表整体,不知道「主流清华人」会如何评价李锋亮的文章。

一个社会的败坏,往往是从精英把责任都推给「庸众」开始的。一个社会的改善,则要从精英主动承担责任做起。

最近白岩松灌鸡汤遭反噬,成为群嘲对象,情况也是相似的。

白岩松和李锋亮的问题都在于,猛击假靶子,回避真问题。

延伸阅读


这两起媒体造假事件让人万分痛心,彻夜难眠
如今韭菜不高兴,人口红利已躺平
人人喊打的“李活埋”

曾经大肆攻击袁隆平的李子旸,该如何处理?

斯伟江:躺平年代
大佬们也“躺平”?
300年基业的湖畔大学夭折了
辞的辞,退的退:头部大佬为何纷纷隐退二线?
龙生龙,凤生凤
继东北人后,东北的大企业也开始成建制南下了
真没想到,正能量也开始“内卷”了
所谓内卷,不过是势利的代名词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留言请理性讲技巧
未关注,不上墙
🌹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