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气养生丨腊八节喝腊八粥,小寒节气驱寒气


小寒  XIAO HAN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节气的由来

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二候鹊始巢

三候雉始


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小寒情志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春夏那种地气蒸腾的气氛都消失了,天气变得寒冷、干燥。所以,小寒养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是闭藏,二是就温远寒。

1

一、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季养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

2

二、闭藏


只有藏才能有发,今冬的藏就是为了来年春天更有生气。人要顺应大自然这种封藏之性,早睡晚起,等到日出再起床。因为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人动,就不会被寒所伤。


3

三、就温远寒


热则开发腠理,也会扰动阳气。出汗则腠理开泄,等再出门时遇到寒气就容易患病,小儿、老年人最易受害。此外,要注意防风防寒。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4

四、颐养精神


冬季养生,还要在精神上静神少虑、畅达乐观,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5

五、适度锻炼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注重科学的锻炼方法。

小寒饮食养生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经过了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强身。

【适用人群】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的人群。

小寒艾灸养生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处在“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冬季是养肾的最好时机。而此时节气艾灸会比平时效果好几倍,用艾灸补养肾阳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穴位:大椎、肾俞、心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