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四)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1月6日晚,“《资本论》精读会”第十四次读书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107室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是《资本论》第五篇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六篇“工资及第七篇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由我院刘召峰教授领读,我院研究生及其他院系学生参与线下读书活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读书活动。



《资本论》的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较为简单,马克思主要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错误的剩余价值率计算公式,揭露了他们掩盖资本关系特殊性质的企图,指出“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第六篇“工资”的关键章节是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刘老师指出理解这一章是把握整篇内容的关键。马克思首先从资产阶级社会的假象入手,即“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对其进行层层剖析,指出成为商品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接着,马克思考察了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为什么以及怎样表现为工资的。刘老师强调要注重马克思是如何将雇佣劳动和其他社会形态的劳动进行区分的,奴隶社会中,奴隶的人身完全属于奴隶主,其全部劳动包括为自己进行的必要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封建社会中,徭役劳动中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明显地区分开的。而在雇佣劳动下,工资这种形式掩盖了工人的无酬劳动,使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在于他透过这种工资的现象形态揭示了工资的实质,指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工资的形式,不过是资本家企图掩盖对工人的剥削。


第十八章“计时工资”和十九章“计件工资”,马克思详细剖析了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进一步揭露了为工资形态所掩盖着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劳动由劳动的直接的持续时间来计量;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则由在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日劳动价值”是由一天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的价值(计件工资),而“劳动力的日价值”则是劳动的直接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价值(计时工资),劳动时间本身的价格最终取决于“日劳动价值=劳动力的日价值”这个等式,因此,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实行完全是以资本家的利益为转移的,并派生出其他各种形式,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点,以便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


马克思在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中从量的方面对工资进行了研究,从“决定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的一切因素”出发,并考察了工资水平变动趋势的现象和原因,以真实的数据和现象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剥削程度之深。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和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是理解资本积累本质的关键章节。刘老师指出,要严厉反击“资本家养活工人”这种错误观点,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工人自己创造所需要的劳动基金,并且他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所以说工人不仅是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且还养活了不劳而获的资本家。刘老师强调要注意区别劳动基金和劳动基金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劳动基金在各种社会形态都存在,而且这种基金都始终必须由劳动者本身来生产和再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基金采取了工资这种形式,使无酬的强制的劳动表现为自愿的有酬的劳动形式,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头脑狭隘就不能区别表现形式和它所表现的东西,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基金”只是有酬劳动(必要劳动)的一种历史表现形式,拨开了掩盖在劳动基金上的资本主义假象。


马克思指出虽然资本家在一开始掌握的资源可能不是剥削工人获取的,但只要他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过若干个再生产周期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积累的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关系的生产,它不仅再生产产品,而且再生产雇佣工人。“工人的这种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马克思从工人的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这两种不同的消费中,得出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中,工人的个人消费并非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所说的“为了自己享受而消费”,它对资本家和国家来说是生产的,因为它“生产了创造他人财富的力量”,而资本家尽可能地把这种消费限制在最低限度以内,即限制在使工人勉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限度以内。所以,工人并不可能靠工资收入来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为了不使自己饿死,不得不再次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维持生存。马克思形象地描述这种现象,“罗马的奴隶是由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刘老师指出,启迪工人阶级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从资本主义的锁链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在第二十二章考察了资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指出劳动力的买卖这种形式后面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这种内容。马克思批判了以亚·斯密等政治经济学家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同时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鼓吹的“节欲论”,指出资本家“节欲”并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积累资本,进一步侵吞更多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后,刘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是从资本增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这个角度区分的,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从价值转移方式进行区分的,前者是分批多次完成转移,后者是一次性地完成全部转移。


除了对原文的讲解外,刘老师还和同学们展开对中国“996”工作制的讨论,同时探讨了“启迪工人阶级”“面向大众的《资本论》解读”等现实问题。



文字:马甜甜|新闻中心  梁慧

图片:新闻中心  张潇雨

编辑:新闻中心  李思琪


//推荐阅读//

1.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三)

2.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二)

3.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一)

4.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

5.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九)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守|传承|创新|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