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以始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长有约”第2期顺利举行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12-22


9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长有约”第2期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2幢107教室顺利举行。本期“师长有约”活动邀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彦教为2022级本科新生带来题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以始流——对大学生活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活动由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包大为老师主持。张彦老师从“认识‘我’自己” “从‘我’到‘我们’” “‘我们’中的‘我’” 三个方面和同学们探讨该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认识“我”自己


首先,张彦老师引用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名言,勉励同学们在不受狭隘目的束缚的青春时光中,自由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工作。张彦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在浙江大学的学习工作经历,向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要人生不受限,努力开拓人生边界;二要对三种人才结构进行反思,在“I型单一学科人才”“T型大类学科人才”“π型多学科支撑人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三要在阅读和行走中认识自己,多阅读,勤行走,在行走中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在大学生活里如何“战胜焦虑”?张彦老师认为,焦虑的本质在于没有行动,破除焦虑不安,首先要行动起来。



从“我”到“我们”


从我到我们的转化是从主体范畴向关系范畴的跨越。张彦老师强调,在集体中,要进行优态竞合,在科学有益的竞争合作中提升自己。关于规划未来,张彦老师提出了两个概念:“趋势反推“与“未来反求”。我们往往习惯于按照今天的情况线性推演未来,但更有益于个人发展的其实是从未来自己的状态来推断安排今天的工作。张彦老师还分享了她对公共理性和责任意识的思考——在公共理性有时候缺失的情况下,我们仍要有责任意识。



“我们”中的“我”


从“我们”之中见诸自己,是一个从关系范畴到角色范畴的提升。张彦老师呼吁同学们要“行之于途而见于心”,不要局限于眼前利益,拥有高远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能力提升,同时保持人格独立,最终实现在共同体中的成长



包大为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青年学生要做到“四有”,即有行动、有理想、有定力、有智慧,这样才能在不可能中实现人生的可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张彦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并赠送师长寄语,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图片:沈羽钦

文字:谢赫然

编辑:新闻中心  李慧


//推荐阅读//

1.师长领航,逐梦同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师长有约”顺利举行

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党课暨2022级新生始业教育专题报告顺利举行

3.讲座预告|在本土经验研究中自主抽象普适性理论——关于1949-1956年社会组织体系的研究提纲

4.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全员培训”篇

5.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之研究生培养指南指导和学唱校歌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