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绣、点翠、绒花……你知道《延禧攻略》里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匠心吗?



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正在热播,剧中考究质感的服化让观众眼前一亮。为符合“历史原貌”,剧中服饰运用了大量的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还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服装。刺绣、缂丝、打树花、雕刻、描金、熏香、绒花……个个工艺都极为考究,将东方美学与清宫文化完美结合,颇有中国味道。


1

发髻

  • 剧中女性角色多梳着清宫里的传统发髻——“小两把头”发型。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都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合适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加以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 “小两把头”的出现,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的,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发展,后妃发式也出现了由小到大,由实用型向美容、美饰的审美型发展。


2

刺绣

  • 剧中服饰,大量融入了中国古法刺绣元素,包含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多种刺绣工艺,缂丝、打籽绣、盘金绣、手推绣……尽展独妙匠心和历史沉淀。


  • 这一次,终于在古装剧中看到了来自满族的非遗文化——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在剧中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上。


3

团扇

  • 剧组根据人物性格用心地为剧中的每位娘娘设计了不同图案的缂丝团扇,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工艺中的顶级艺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如雕琢缕刻般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甚至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更有着 “织中之圣”的美誉。


  • 缂丝的传承人顾建东表示,与刺绣在底料上绣图案的工艺不同,“缂丝”的图案是通经断纬一丝一丝织就而成。在制作一幅缂丝制品之前,需经过牵经、穿扣、打翻头、刷经面、粘经面、开经面等流程,如果中间稍有差错,整幅画就会沦为次品。


  • 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点翠

  • 点翠最早见于汉魏时期,流行于明清,于乾隆年间工艺达到顶峰,多见于宫廷权贵之家。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一度达到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鸟羽毛属于有机物,一百年左右便会褪色。这种技法呈现的效果虽然美得让人窒息,但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病死的翠鸟羽毛一般还不能制作好的首饰。因此,即使制一朵头花也要牺牲很多只美妙的小生灵。


  • 在剧中,喜欢佩戴点翠头饰的妃子,往往地位比较高,性格比较凌厉,搭配的服饰也更为华贵。


5

绒花

  • 绒花——是南京有代表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绒花都是手工制作,因为其特殊的表现手法直到现在都无法用机器生产


  • 剧里生性节俭的富察皇后提出以“通草绒花”代替金银珠宝装饰,这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富察皇后为节省宫廷开支,“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 绒花在康熙、乾隆年间盛极一时。造型上,它可与真花媲美,经久不衰;寓意上,绒花谐音“荣华”,具有吉祥祝福之意。因此,绒花不仅深受后宫佳丽的喜爱,民间也有规模浩大的“花市大街”,集中销售绒花。所以,用绒花做装饰的习俗由来已久。


  • 通草绒花不是天然花草,而是人工制成的工艺美术品。其制作工艺还是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也被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了。


6

领约

  • 领约,清代乾隆朝规定,是后妃、女贵族们穿朝服时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饰品。领约形似项圈,金银打造,上面通常要镶嵌各种珠宝玉石,当然,上面所饰的东珠数、两端所垂绦色,主要用来区别等级。


7

压襟

  • 真正的压襟,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端是单条带钩的银链子,挂在右侧胸前第二颗扣子上;中间是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体型较大;下端则银链缀着各种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压襟不仅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行走时还会发出轻柔悦耳的声响,听之令人心生愉悦。


8

耳饰

  • 满族旧俗,女孩儿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称为“一耳三钳”。富者用金、银、翠、玉为质,贫者以铜圈充之。清代宫廷后妃及民间女皆此妆束。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规定每个满洲妇女都必须要在每只耳朵上面扎三个孔,戴上三只耳环。因此,在过去的满洲贵妇画像上,她们都是“一耳戴三钳”。


  • 剧中人物的造型,都遵循了清朝满洲宫内的规矩,耳饰上也严格地用了“一耳三钳”。不过,依身份不同,所佩戴的耳坠,差异也就大了。皇帝的后妃耳坠都是金龙蟒衔东珠各2颗,且东珠的品质会有差异;皇子福晋及贵族夫人的耳坠,则是金云衔珠2颗。能够考虑到这个细节,可以说这部剧也是很用心了。


9

云肩

  • 云肩是古代女性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最初只是用以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在中国服装史上,云肩是平面与立体设计巧妙构思的典范。


  • 云肩自隋朝以后发展成为一种衣饰,围脖子一周,佩戴于肩上。到清代时,云肩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婚嫁时更是青年妇女不可或缺的衣饰。发展到后来,云肩多在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


10

手持

  • 延禧攻略里有个小细节:富察皇后手里总是拿着一串十八子手持,随手在捻,每次捻到佛头的时候,不论在说话还是在做什么,都自然的反转佛珠折返盘回去。


  • 现存清宫旧藏的十八子手串,部分佛头位置系有挂扣,结合清代宫廷后妃肖像画与晚清后妃照片,发现手串戴于手腕之外,也被悬挂在衣襟扣绊,手串佛头位置的挂扣,即是为了这种佩戴方式而专门设计。手串选材多用珊瑚、碧玺、翡翠、青金石、玛瑙、蜜蜡、水晶等材质。佛头、坠角多用翡翠、珊瑚、珍珠、碧玺装饰。



除此之外,剧中炉烟、宫灯、字画、手工品等都不仅仅是道具,多数都是真的古董或出自传统手艺人,如此巧夺天工的物件、摆设展现了整个团队对作品的用心程度和对还原历史的认真态度。

 

精美绝伦的道具背后,是一颗颗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敬畏的手工艺人的匠心,也体现了《延禧攻略》剧组对于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弘扬的初心,让我们更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中国非遗文化之美。




来源:整合自网络


投稿邮箱:sxflxmt@126.com

编辑/杨晨

责编/刘昆

大家都在看

诵读《梁家河》| 今天,航空工业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铆装钳工薛莹为您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董卿珍藏的私家书单,每本都超级经典!

发布 | 陕西妇联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排行榜(0729—0804)

陕西省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