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图辛迪加】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02-07
//

海图新译——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By


Stephen S. Roach


//

本文由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委托海国图智研究院翻译,进行全球传播。报业辛迪加与海国图智致力于携手整合国际多语资讯,为中国与世界读者提供国际、各界、多语专家的思想精华,促进国内外作者的互动交流。


本期编译:史聪一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文章信息


原标题:Sustainabi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来源:Project Syndicate


作者信息


斯蒂芬·S·罗奇(Stephen S. Roach)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教员、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前董事长,著有《失衡:中美相互依赖》(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一书。


编译摘选


纽黑文——当前,因气候变化等原因,人们对于诸多“进步”的迹象相当健忘。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改变经济模式、转变燃料来源、建立新的交通系统、拥抱生态友好型城镇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全球领导力的典范,并值得世界其它各国深思熟虑。然而,因急于在贸易问题上妖魔化中国,西方世界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在过往的十二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过度依赖粗犷型制造业,迅速转向低碳型服务行业。回溯至2006年,所谓GDP中的第二产业(主要为制造业,但也包括建筑业与公共事物生产)占据了中国GDP总量的48%,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仅占比42%。时至2018年,这一比例发生了逆转——第二产业占据GDP总量的41%,而服务业的占比则来到了52%。对大型经济体而言,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结构性转变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转变绝非偶然。2007年3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曾发出警示,称中国经济正变得愈发“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以下简称“四不原则”)。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可持续发展风险的激烈争论,并对中国近期的五年计划与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领导层得出的结论为: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将无以为继。

 

无独有偶,与这种巨大的结构转型相一致,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将其燃料消耗的混合模式从碳密集型(煤炭)转移到石油,天然气,水力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上。2018年,虽然煤炭仍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58%,并超过世界其他国家18%的市场份额三倍有余,但对比2006年(也就是时任中国国家领导人予以重视,并提出“四不原则”的前一年)的74%,这一比率已然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生物质等非碳可再生能源方面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美国高出38%,是同期德国消费量的三倍。尽管可再生能源仅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4%,但在过去5年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年平均增长率达25%(包括2018年29%的增长率)。如果中国继续坚持这一道路,则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20%,这也将是中国在实现更清洁、更为低碳密集型经济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同时,中国快速变化的交通模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增长最快的地铁系统,并且不遗余力地将电气化车辆与之紧密结合。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估计,到明年,中国的高铁铺设里程数预计将超过3万公里(合18,641英里),超过2017年的逾2.5万公里,并在未来几年仍将大幅持续增长。这种节能高效的长距离连通模式,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城市环境对于中国尤其重要,而对任何的可持续性挑战也至关重要,因为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近三十年的时间:至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的比例或将从目前的近60%上升至80%。的确,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主要城市的道路仍非常拥挤。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并号称拥有全球12条最长地铁线路中的7条。此外,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令其它国家相形见绌: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超过50万辆,而同期美国与欧洲的销量则略低于20万辆。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会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中国还因重视新型生态城市模式而引人注目,该模式使用了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并具备轻型大众运输,以及精心规划的城市空间——“绿色空间”。作为在北京南部的一个“副中心”, 雄安新区在这一方面尤其值得注意。正如现有的“中国—新加坡 天津生态城”与海南省最近宣布的新计划,即转向所有清洁能源汽车,亦是如此。据一项最新预估显示:中国目前正计划建设250多个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相对较晚的国家,中国有机会依靠新的城市规划模式与能源效率,而这则是工业世界的先行者们所无法获得的。

 

这一切足以改变中国与整个世界吗?好消息是:尽管处于较高水平,但中国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已趋于平稳。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占的份额中,中国从2001年的14%翻了一番,达到了2011年的28%,但此后一直没有增长。虽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确实增长了2.2%,但仍低于美国(2.6%)、俄罗斯(4.2%),以及印度(7.0%),同时远低于欧洲与日本分别为1.6%和2%的降幅。

 

总之,对于一个许多人认为已经陷入危机的星球来说,中国的好消息或许还不够好。一方面,碳排放增长曲线正趋于平稳(或下降),且碳排放量所含份额也趋于稳定。然而,中国要实现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最初规定的减排20%的目标,已然成为南柯一梦。尽管如此,通过从碳密集型制造业向低能源服务业的转变,并拥抱电动汽车、高速铁路和生态友好型城市化——并可能坚持所有这些趋势——中国正在为世界其他地区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

 

尽管对中国而言,贸易战举足轻重,但其却正在赢得一场更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之战。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正专注于这场战斗,尽管此时中国的人均产出,仍仅略高于所谓发达经济体的三分之一。然而,当一个国家已经做出一个有意识的选择,并将增长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时:

 

那么,其它国家将何去何从呢?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9 (www.project-syndicate.org)



本文由海图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订阅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推荐√)

· 邮件推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精彩回顾:

【独家专访】暨南大学马立明:新政治生态下美国媒体的现实困境

【图图知道】从博尔顿到奥布莱恩,谁能陪特朗普走更远?

【海图新译】特朗普面临的伊朗-沙特困境

【智库跟踪】美国智库一周热点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