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学者】对话罗文青教授——新时代背景下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02-08

SOUTHEAST ASIA INSIGHT |《东南亚观察》




SEE FIRST


【学者简介】罗文青,四川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学(越南语方向)硕士生导师、越南语教授、东方语学院院长兼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外国语言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分会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越南语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越南语言文化及社会国情方面研究,已出版专著2部,辞典1部,教材2部,代表作有:《新越汉辞典》、《越南经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译文共30余篇,代表作有《亚洲婚姻移民视角下的中越跨国婚姻问题研究》、《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溯》。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学术成果奖2项。其中执行主编《新越汉词典》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中国非通用语优秀学术成果辞书类一等奖。



【访谈助理】曾宇君,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中文出版物《东南亚观察》编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越南语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兴趣:越南国别研究,越南与华关系。


引言2020年7月,在轰轰烈烈的高考刚刚结束、各高校即将开始正式的招生工作之时,我有幸在线上采访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的罗文青教授,采访围绕了新时代越南语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问题展开。


我对罗文青教授的初印象应该是来源于我一直在用的《新越汉辞典》,她是这部词典的执行主编。第一次见到罗老师则是在2018年,我有幸在母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听到了一场由她带来的关于越南语中的汉越词的精彩讲座,收获非常大。此后,通过拜读文献,我领略了她在研究越南语言文化、中越跨国婚姻上的独到见解,也一直希望能更多的与老师交流和向老师讨教问题。此后我前往越南留学,有幸和川外的同学们分到了一个班。在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川外的同学在学习越南语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较高的水准。


罗文青老师可以说是我认识的对后辈最慷慨无私和耐心的学者之一。作为越南语专业并且有志于继续从事相关方向职业的学生,我非常荣幸能与老师探讨关于越南语专业发展的问题。越南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文化、经贸、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由此,越南语亦成为我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语种。越南语专业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设立,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培养出来的越南语人才也在持续为两国的各方面交流做贡献。如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在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越南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整个采访准备过程中,罗老师一直非常耐心地对我进行指点,从老师对问题的回答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罗老师对后辈的爱护和殷切期待。



  

一、 外界对越南语专业的认知仍有误区


曾:罗老师您好,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川外东方语学院的院长,想必也了解在越南语专业的招生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学生与家长对关于越南国情和中越关系的相关问题不够了解等等。在进入越南语专业之后,也会出现一些转专业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您认为高校可以采取何种方式来激发学生报考热情,纠正认知偏差呢?


罗:关于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一个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非常清楚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他更希望追求自己的内心所喜欢的东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实际上他不是自愿填报这个专业的,而是被调剂到越南语专业的,那么进来之后可能他还是想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个原因就像你说的,跟社会上的人们对中越关系、越南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了解有关。很多时候其实是家长要求学生转专业。一些学生进到越南语专业之后交了新的朋友、接触了新专业,自己觉得可以学好,也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希望的事情。可是家长不愿意孩子学这个专业,甚至在语言上分出三六九等。这点上,高校要在招生宣传的这个环节去扭转这种思想,是难度非常大的。


曾:这种社会认知的问题,可能也需要靠我们这些越南语专业的同学出校之后,再用我们自身的努力和表现去慢慢进行一个扭转吧?


罗:你说的对。越南语专业的学生走到社会上之后,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所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才能慢慢去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社会上一些人的看法,让他们看到我们也可以很优秀。


还有一点是提高家国情怀的方面。其实,我们学这个专业,并不是说单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这个专业它带来的东西并不只是浅层的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有着更深层的意义:为咱们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外交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可能大多数的刚刚高中毕业的同学们对于这个层次的意义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晰,所以我觉得需要我们高校在思想引导的层面去做积极的引导。我希望同学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学习这个专业并不是单纯为了个体的发展,而是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中国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不必说这么多的大道理,只需要言传身教,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其实本质上还是回到“意义”这个问题上来,比如如何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上。


二、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复合型越南语人才具有重要性


曾:感谢老师,那么您刚刚实际上已经谈到了对于小语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的必要性。除了您刚刚说到的能够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这个层面,您还有什么补充吗?比如您曾经指导学生参加越南语口语大赛,此项比赛亦有考察思维的即兴演讲环节,那么您在观赛过程中或者其他越南语有关活动中是否有关于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方面培养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呢?


罗: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吧。在指导学生演讲时,选题方面,我首先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其次是希望内容与时代、时政热点接轨,比如与“一带一路”或者“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等重大议题结合在一起。我会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他们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再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世界形势,去思考自己在其中可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做一些什么样的具体事情,为我们整个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比如说,以前的越南民众是很认同中国的文化、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的。但是现在因为全球化的影响,文化多元性增强,越南民众对于文化的选择更加丰富,那么逐渐的汉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似乎就已经慢慢的式微了。那么在现代,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精华是不是不为越南年轻的一代所了解呢?我会引导我的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思考。比如说,我问他们“如果你到越南留学,你最想了解越南文化的是哪一些方面?”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到越南留学,有机会向他们传播中国的文化,你最想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的哪一些方面?”同学们会很积极、很热烈的来讨论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进行这些思考,可能会激发他们对这个专业更大的兴趣,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会觉得自己学越南语专业并不比学其他语种的同学差,也有自己可以去发光发热的地方。这样做的效果从实践结果来看是很好的。学生能够很愉快的接受,对专业的认识也转变得很快,在思考中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比如说他们自己本身就很喜欢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希望让越南的年轻人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积极地跟他的同龄人去交流,做这种正面的传播。


曾:除了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之外,贵校还有没有其他的提高小语种专业学生的思想素质或者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呢? 


罗: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会为新生开设《越南概况》、《东南亚概况》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这门语言、对象国以及它的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大致的了解。此外我们还有一门专业导论课,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上,让学生对这个专业有正确的了解,对学习这个专业将来的去向、学习的意义进行基本定位,让学生自己去树立一个目标。在这门课上,我们也会跟学生交流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们刚刚进入大学,对于自己的专业其实还是不太了解的。我们老师可以在这方面给他们做介绍和引导,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信心和期望。另外,我们还采取四年的“导师制”,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会有一名本专业的老师会一直跟踪他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除了设置引导课程之外,我们也会通过增强文化体验和实践中的方式,让学生们增强越南或者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同时,其他非通语种也会采取这种文化体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我们强调的是亲身的体验。比如,我们的外教会亲自示范如何制作越南的滴漏咖啡,并且让学生当场来试一试怎么做。还有越南的传统服装“奥黛”的体验,除了了解基本知识、欣赏以外,我们会组织学生去走“奥黛秀”,让他们亲自感受这种服装的别样魅力。通过这种活动,其他专业的同学也会产生对越南文化的好奇,那么本专业的同学在展示和介绍的时候其实也会大大增强对本专业语言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在活动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队默契和同学情谊。


曾:是的,我的印象很深刻,每次川外的同学跟我聊起文化实践周的记忆,眼里都会放光。他们也特别骄傲自己能有这种宝贵的实践机会。所以在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方面,您认为一方面是学生自身能够增强对专业的了解,有利于自身进行定位和目标选择;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服务意识,日后为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事业做贡献,是这样吗?


罗:你说的对。我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比如我写过中越跨国婚姻的问题,这个问题之下还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边境地区出现的 “三非”出现的人员问题。还有像东南亚国家的一些人员在边境地区的犯罪问题,在审讯、遣返等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在南海问题上,我国跟越南有法理上的纷争。可以看出公检法方面也是很需要会越南语的人才。如果我们既懂语言,又懂法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代表国家站到国际的裁判台去跟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交锋呢?这就是满足了国家的需要。所以我也会在这方面鼓励学生,希望他们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辅修其他的专业或者课程来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 未来对越南语人才的培养应该依据各校实际情况而定


曾:谢谢老师,老师刚刚说的“语言+法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那么请问老师认为在未来全国范围内的越南语专业乃至其他非通用语种专业学生会慢慢由应用型转变到复合型吗? 


罗:这也是我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出现“全国的培养方向都向复合型转变”的这种情况的话,可能在各高校之间,在专业定位、办学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方面会出现雷同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前也存在,比如说某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非常优秀,其他的学校都来学习,把培养的模式设置的跟它一样。我个人觉得,这样不太利于我们对于人才分类来培养的原则。 


首先,各个学校的生源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另外,我觉得各个高校应该要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比如说广西、云南的大学,有地理方面的优势,它们在口语方向可以进行着重培养。


我认为对于本身校内学科更丰富、生源水平更高、学生本身有需求的大学是可以走复合型的培养路线,对于条件暂时还不足的大学,走复合型人才培养路线就会更艰难,所以它们就没有必要也去跟别的学校一样走这种路线。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自身也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我们川外也正在考虑做这样的转型,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曾:谢谢老师,您实际上也已经说了关于未来对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的问题。所以说当前越南语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目前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点,对吗?一是对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亟待提高,二是在专业设置上存在雷同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您对以后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有什么想法?


罗:我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方向,打造本校在越南语专业方面的特色。比如说你们贸大在经贸方面是很有优势的,那么在培养“小语种+经贸”方面的人才就会很有优势。再比如我们川外的非外语的学科当中,新闻传播专业和商学专业是两个强势专业,在学了两年的越南语之后,同学朝这两个方面去发展也很好,我们也有学生会去做越南相关的媒体工作。此外川外跟友校西南政法有合作关系,可以培养“小语种+法学”的复合型人才。


总而言之,根据学校自己的定位,结合学生的志愿去进行培养,可能会更加有利。


曾:有学者在2013年提出这样的观点:“越南语专业,今天的热门必将成为明天的冷门”,提出了当时他对许多高校争相开设越南语专业的前景之忧。然而七年后的今天,越南语专业依然是在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中十分热门的,市场对于人才依然是求贤若渴。请问您认为刚才那句学者之言在未来有可能成真吗?当前的越南语专业学生又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寻求更好的发展呢?


罗:这个学者主要担心是高校扎堆开设越南语专业会影响整体的培养质量以及最终出现供需不匹配的情况。首先,我个人觉得这个专业的存在肯定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因为越南就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嘛,我们需要对它有了解和交流。所以,这个专业是必须长期存在,但我也觉得在专业的招生人数或者方向上还是要有一定的秩序。你可以看到现在各业都在招越南语人才,包括公务员系统、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等等。不仅是对人才的需求变多了,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主动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刚才我们谈到的复合型人才,在有两年的语言基础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他擅长和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这样,他就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去满足社会在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需求。当下互联网正在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这次疫情出现了之后,大家就更加依赖于互联网上的交流。所以我觉得越南语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是需要加强互联网方面知识补充。越南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如果能适应国家的需求,在就业上没有后顾之忧的话,社会对于越南语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


四、 中越之间的教育合作呼唤“顶层设计”


曾:当前中越在教育方面已经有了校际交流以及两国政府间的合作。您能否谈一谈当前中越在教育方面合作存在的问题?


罗:据我所知,中国跟越南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跟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起来还是太少了。除了边境上的一些省份比如广西跟越南的教育界会有一些来往,在国家的层面,这方面的来往还是比较少。我们下面的学校只能自己走出去,自己以学校的名义去交流,缺乏高层的指导,这是我觉得当前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二点,因为我们各个省的高校是自发、独立地各自去跟越南的学校交流,所以也导致了一种缺乏规划的“撞车”现象。就是说国内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同学去到的越南当地的大学都是同一所——越南国家大家下属的人文社科大学。中国的不同学校在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上差别是很大的,可是越方在教学方面无法做到分类的教学和指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人文大学在接收交流学生的时候,从重点大学的学生到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总的来说在交流方面的层次分类上还是无序的状态。


曾:但是我们入学的时候是有一个分级考试的,会根据分级考试来决定我们所上课程的难度。


罗:但这个也只是对语言能力的分级。我想强调的是“培养方向”的问题,意思就是这个学校它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比如说贸大的学生可能是想在经贸领域更多接触和了解,但是越方提供的课程也仅限传统的语言,比如精读、写作、听力等等,那学校与学校之间实际在在课程上没有区别,只是难度有所差别。 


另外,在越南教育质量方面,学生回来会反映越方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跟国内有一定的差距,所安排的老师的水平、敬业程度还是有待商榷的。越方对留学生的管理也有欠缺之处,存在有同学不认真对待课堂又能取得较好分数的现象。 


曾:的确,我在留学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了这些问题,比如部分老师对待课堂比较随意、缺乏规划。 


罗:对,而且校方提了意见之后还是效果甚微。如果由官方进行提醒,可能效果会明显一些。在这一点上也希望引起教育部的注意,能对这种“对留学生随意对待”的现象做官方、科学的引导和整治。


曾:除了这一点,您觉得未来中越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如何去改进呢?


罗: 首先,中国接收了很多的越南留学生,并且给予了经费支持。而中国学生到越南去留学时能拿到的越南的经费支持较少。在这方面,我们希望中越之间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换项目。


另外,希望两国的高校间合作有来自上级的分类指导,加强秩序。比如在不同项目上留学时长有明确分类和规定。也希望两国的教育部门能够坐下来梳理一下以前存在的问题,将来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了高层做这些方面的指导,之后我们下面的学校再来组织这些活动时,就不会那么无序。  




END


《东南亚观察》是海国图智研究院独家推的深度报告,聚焦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重点国家政治经济动态,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内容,为中国与东南亚的读者提供科学、客观、理性的时事解读。



欢迎订阅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推荐√)

· 邮件推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精彩回顾:

【大国观察】当代越南在俄罗斯均势外交战略中的定位不

【海图荐文】王辉耀:推动中美合作 民间力量大有可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