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重构想象: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的互联与包容?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02-06



重构想象: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的互联与包容?



导读


数字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等要素的互动。一方面,数字教学资源的可及性仍应继续增强。另一方面,数字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应当是未来数字技术推进的重点。

图源:teachonline.ca


正文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全球近94%的学习者在家中接受远程教育。数字化远程教学技术在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但是,这场危机却同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遇,促使教育部门寻求创新性解决方案。如何从新冠疫情对远程学习造成的挑战,走向后疫情时代主动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的互联和包容?

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移动学习周”(UNESCO Mobile Learning Week)活动吸引了全球关注。各国教育部长、政策制定者、私营合作伙伴、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人员以“超越教育颠覆:技术促生的未来学习”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在各国学校陆续重启的今天,有必要对技术促生的未来学习进行系统性的讨论,以促使未来的教育实践能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对学习者的赋权。
 
一、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教育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矛盾的属性。一方面,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它却也能够使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平等扩大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各国数字基础设施、上网设备的现状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据联合国统计,疫情期间,全球约5.12亿18岁以下儿童无法接受教育。

面对数字技术的这一双重性,各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相应解决方案。在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和科特迪瓦等国通过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以及采用电视、广播或社交媒体等传播媒介助其完成远程学习。在亚洲,如在泰国,老师会为了提高在线学习效果在Line群组里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拉美,哥伦比亚的“Your teacher athome”则旨在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和公民教育发展。

以上实践所涉及到的数字教育发展的重点包括作为角色要素的学习者与受教育者,作为资源要素的教学内容,和作为工具要素的数字化平台,以及促使这些要素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组织性要素。正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使得对后疫情时代教育的全新想象成为了可能。
 
二、中国的数字教育实践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就提出要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纲要》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疫情期间,政府动员国内的主要电信服务提供商为在线教育提供便利,提升主要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的带宽。通过调动全社会资源,总计提供了22个经过验证的在线课程平台,其中大部分平台得到了人工智能的赋能,为中小学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与此同时,采取灵活的方法促进个性化学习,根据数字化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授课方式,包括网络平台、电视或手机Apps,同时各年级推荐的在线学习时数各不相同。

然而,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的应用仍然存在着种种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平日里隐藏的问题在疫情期间被进一步放大。

首先是数字鸿沟的加剧,特别是在中国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下,那些没有办法获得互联网教育资源,或不懂得使用大数据的地区、学校和个人,可能处在更弱势的数字学习地位。

其次,线上教学的模式也使学习者变得更加分散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过程容易放大学习者之间个性化差异,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最后,目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K12在线教育产品、课外辅导班不断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也逐渐使教育背离了其本质和初衷。

总的来看,当前中国数字教育的发展,在数字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可及性层面已有很大改善,但是,缺乏足够的课程设计或完善的配套性服务仍将造成“学习者迷航”的问题,而缺乏对教育的公共性质的认识,则可能使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被蒙蔽。从资源本身到学习者的能动性、从学习者的能动性到最终取得更好学习效果,再到这一效果的广泛普及,这一具体转化过程将是未来数字教育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一项重点。

 

三、结语:面向未来的数字教育新图景


数字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等要素的互动。一方面,我们仍应继续增强数字教学资源的可及性,使学习者能够获取到所需的开放资源,教学者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使用增强其教学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重点推进数字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注重个性化学习,凸显网络空间的应用效能,并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渐推进线上和线下模式的融合。


总之,我们仍然应该相信,在清晰认知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学习和教育的新图景是充满希望的未来景象。


作者:朱睿晗




参考文献:

1.UNESCO: Mobile Learning Week 2020 Concept Note, https://en.unesco.org/mlw.

2.Broadband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U & UNESCO):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ConnectingSchools, Empowering Learners, https://www.broadbandcommission.org/Documents/working-groups/SchoolConnectivity_report.pdf.

3.中国教育信息化网:人工智能AI,http://www.ict.edu.cn/html/web+edu/zhineng/.

4. 高铁刚、王馨、寇海莲:《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20年第7期。

5. 郭旭文:《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及其走向》,《继续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6. 郭文革:《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原文摘自《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总第103期


《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探讨人工智能对公共政策、治理和政策建议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对商业、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确定潜在的研究领域,探讨可能的合作研究和机构伙伴关系。本刊着重提供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同时关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动态。本刊旨在通过可靠的研究,来帮助企业、研究机构和公民预测和适应技术引领的变化。




欢迎订阅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推荐√)

· 邮件推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精彩回顾:

【一图读懂】特朗普能通过重新计票翻盘吗?

【海图新译】美国智库一周热点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