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丨诗歌里的春天3:去年春恨却来时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音频的下半部分在最下面的阅读原文
北宋词人晏几道出身豪门,才情俊逸,他深深爱恋的女子却身份卑微,他们之间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爱情春天吗?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三集——《去年春恨却来时》。
北宋词人晏几道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晏殊是北宋名相,富贵雍容、风流儒雅,为他营造了浸润着书香和艺术气韵的成长环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家世显赫、才情俊逸的翩翩公子,他深深爱恋的女孩却是身份卑微的歌女。在那个倾心相恋的春天,他将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深爱的女孩,“琵琶弦上说相思”倾诉着他与恋人之间千回百转的眷恋,“几回魂梦与君同”又寄托着他与恋人分别之后的万般牵挂。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在转瞬之间化为一道青烟,随风而逝,他心爱的女子也如同彩云消散,不知流落何方,只留下千般苦、万般痛让他独自承受。“去年春恨却来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晏几道沉浸在彻骨的悲凉和寂寞中无从逃避,他能拥抱属于自己的爱情春天吗?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带你步入温馨浪漫的春日里,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三集——《去年春恨却来时》。
这是发生在北宋哲宗元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88年的一个小故事。这一天啊,苏轼想要圆他一个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他想去求见他慕名已久的一位前辈词人,但是因为拜访无名,他就请他的学生黄庭坚代为转达他这个愿望,因为恰好黄庭坚和他的这位前辈是江西老乡,又是好朋友。以我们一般人的判断,以苏轼当时在北宋的名气和地位,别说他想去拜访谁,就是别人千难万难、追着赶着要去见苏轼一面,那都是莫大的荣幸,可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也让苏轼没有想到的是,当黄庭坚把苏轼想要求见的愿望转达给那位词人之后,那位词人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这个口气很牛啊。言外之意就是,现在朝廷当中当政主权的多半是我们家的门生旧客,连他们我都没有时间见,哪有功夫见你这个无名小辈啊。其实啊,这个时候,论年龄,苏轼已经是年过半百;论名气呢,他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坛盟主;论政治地位呢,苏轼这个时候任职中书舍人,而且还有令人艳羡的翰林学士的身份。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别人去求见他的事儿,哪还有苏轼要去求见词人居然还吃了闭门羹这样的事情发生呢,那这个词人到底是谁呢?难道他是皇亲国戚,当朝元老,或者是他的名气比苏轼、比欧阳修还要大,还要厉害。这个苏轼想要求见却吃了闭门羹的这位著名词人就是晏几道。 其实啊,如果论起年资,晏几道出生于1038年,比苏轼还要小两岁左右,可是论起身份辈分来说,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我们知道,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而欧阳修又是晏殊的门生,那这样算起辈分来,晏殊算是苏轼的师爷爷。所以晏几道应该可以说是苏轼的正经的小师叔,尽管年龄比苏轼小,但是没办法,辈分摆在那儿,所以我说晏几道是苏轼慕名已久的前辈词人那是一点都没夸张。晏几道是苏轼的师叔,那么在小师侄面前摆摆架子,那当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今天在这里呀引用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为了想说明晏几道如何“倚老卖老”,在苏轼面前故意摆架子来显示自己的身份或者是地位。我想说的是,以苏轼当时的名望和地位,连他想求见晏几道而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的是晏几道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态度,他不是积极地敞开心扉,然后融入这个现实世界,而是紧闭心门,拒绝和这个现实世界融入在一起,或者说是刻意的与这个现实世界保持了一定的疏离和距离。可以说,晏几道他不是一个活在当下、活在现实当中的词人,他是一个总是生活在过去,而且生活在追忆当中的词人,他的这首非常有名的《临江仙》就是一首追忆过去的作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追忆过去,而是直指当下,当下是什么呢?是梦后、是酒醒,是从梦中醒来,从宿醉当中醒来,看到的现实的场景是什么?是楼台高锁,是帘幕低垂。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实也有虚实两层指向,实的都是紧闭的这个门窗,低垂的帘幕。那么虚指是什么呢?其实虚指就是晏几道所居住的这座楼台,他不是那种门庭若市、热闹繁华,人来人往的这样一种居所,而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是啊,连苏轼都没有办法进入晏几道的这个世界,那能够踏入这座楼台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呀,人迹罕至是表象,而实质呢,是晏几道孤独、落寞、紧闭的心灵世界。
那明白了这两层含义,我们就忍不住要进一步追问了,那这两层含义当中隐藏得更深的词人想说的是什么呢?他为什么会沉醉于梦中,沉醉于酒醉之后而不愿意醒来呢?那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梦中跟现实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那现实的世界是什么呢?是“去年春恨却来时”,现实当中是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到来了,可是晏几道偏偏跟我们对于春天的期望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充满着希望和期待的季节,这是一年当中最为生气勃勃的季节。人也是如此,在沉闷了一个冬天之后,当温暖的春风吹过,人们是迫不及待地要脱去笨重的冬衣来享受明媚的春光了。不是网络上曾经流行一句话吗?有一种寒冷叫做“忘穿秋裤”,那到了春天就可以脱掉臃肿的秋裤,尽情地享受轻松活泼的春景了。但是,在晏几道心中,春天没有带来踏春的兴致,带来的却是堆积如山的春恨,为什么我说是堆积如山呢?因为这不是这一个春天才有的恨,而是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累积起来的春恨。
既然词人对于蠢蠢欲动万物复苏的春天他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恨,我们忍不住要去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词的下半阙给了我们答案,是因为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名字叫小苹。“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段感情,不管他有多么刻骨铭心,不管他经历了多少漫长的风风雨雨,可是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我们回忆的焦点就会定格在初见的那一刹那。晏几道也是这样,当他第一次见到小苹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小苹一定是有惊人的美貌、窈窕的身姿、动人的歌喉,还有多才多艺的这样一种特质,可是在这首词当中,晏几道没有花任何的笔墨去铺张小苹的美貌和才艺,而他只是把回忆的焦点定格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苹穿的那件薄薄的罗衣,它的领口绣的是双重的心字。所以在这首词当中,我们不知道小苹长得什么样,但是绣着双重心字的罗衣其实暗示了我们,他们是一见钟情,两心相许的这样一种情感的震撼。
我为什么说是一见钟情,而且还是两心相许呢?因为这不是晏几道单方面的单相思,或者是对小苹的单恋。你看“琵琶弦上说相思”,这位弹琵琶的女子那就是小苹,他们初见的那一个春天的夜晚,晏几道的风流倜傥,他的才华横溢同样地深深打动了小苹,所以当她轻拢慢捻,在琵琶弦上弹奏出来的就是蕴含着深深的相思的情意。“两重心字罗衣”是晏几道在追忆当中的视觉的印象,而“琵琶弦上说相思”是晏几道追忆当中听觉的印象。那词人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停留在他们初见的那个最美的一刻。他非常希望那一刻就可以凝定成永恒,但是现实永远和期望落差很大,现实很残酷,当琴声依然还在他的耳边萦绕,可是他心心相印的那个叫小苹的女子却像彩云一样,现在已经不知道流落何方,晏几道想抓却抓不住她。
词读完了,我们可能更想知道的是,既然晏几道和小苹的初见那么美好,他们的恋情那么难忘,那么是什么导致他们的分离呢?是什么导致他们分离之后一年又一年的春恨,会导致晏几道从此紧闭心门不愿意再向世界敞开他的心灵呢?
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不得不来了解一下晏几道的生平到底经历过一些什么?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宰相晏殊的第八个儿子。晏殊在宋仁宗朝曾经是举足轻重、深受重用的宰相,而且晏殊当时在位的最大的政绩可能就是不遗余力地提拔过一批在北宋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将相良才。比如说欧阳修,就是晏殊担任主考官时提拔起来的门生,再比如说范仲淹也受过晏殊的欣赏和举荐,而且范仲淹是终身对晏殊执弟子之礼。那么除了欧阳修、范仲淹这样的重要人物之外,还有像王安石、韩琦、韩维,宋祁、宋庠等等等等,都受到过晏殊的提拔。所以呀,当他的儿子晏几道对苏轼说,现在在朝廷当中当政主权的这些朝廷显贵,一多半都是我们家的门生故旧,这话还真不是吹牛,而是实话实说。
那晏殊不仅是北宋政坛的显贵,而且还是在欧阳修、苏轼之前的文坛盟主,后人称他为是“北宋倚声家初祖”。在北宋词坛父子能够齐名的也就只有晏殊和晏几道,所以他们被并称为“二晏”,甚至我们还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晏和小晏来区别这对父子。那么“二晏”父子也往往会被我们拿来跟南唐中主后主李璟、李煜父子来相提并论,可见他们在北宋词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知道,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经济繁荣,老百姓的生活呢也比较富庶,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北宋的时候,天上随便掉一块砖头下来,都能砸死一个百万富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再加上北宋政府的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所以这些朝廷高官们啊拿着丰厚的俸禄,在工作上班之余,他们就比较喜欢去听听歌呀,或者是泡泡“酒吧”呀。可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居然会有一个异类,那就是晏殊,他经常是一个人宅在家里,不是读书,就是写书法、画画,或者是教他的弟弟读书写字,交流学术心得,根本就没有出入于权贵之门。
有一天皇帝就突然下达了一个旨意,任命晏殊当太子的老师。当时这个旨意一传开,很多人都觉得很纳闷儿,为什么会突然任命晏殊当太子的师傅呢?就有人去问宋真宗,这个皇帝捻着胡须微微一笑,就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处在深宫当中,外面的事儿啥也不知道。现在天下承平,朝臣们哪个下了班以后不是笙歌燕舞,通宵达旦的欢饮聚会呀?只有晏殊一个人天天宅在家里和他的弟弟一起读书做学问,那太子的老师,我需要的就是这样博学严谨的人啊。那后来晏殊上朝去向皇帝谢恩的时候,皇帝还故意问他,你知道朕为什么任命你为太子的师傅吗?晏殊就老老实实地说,我不知道。皇帝就说,是因为你不像其他人那么爱玩儿,而是潜心钻研学问,所以我觉得你就是太子的老师最合适的人选。
其实,皇帝说这话,你听听点点头默认就是了,偏偏这个晏殊还要老老实实回答一句,他说,并非臣不喜欢和别人一样去宴饮游乐,实在是因为我家里穷,没有钱和别人应酬,所以没办法,只好宅在家里读书做学问了。他这么老实的一回答,我们听起来真的是很傻很天真,但是皇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赞许他这样一种诚实和正直。所以诚实、正直又不肯攀附权贵,这是晏殊品质当中的难能可贵之处。所以宋仁宗即位之后,作为东宫旧人的晏殊当然就得到了重用,一直官居宰相。可是随着他为官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官职也越来越高,俸禄当然也越来越优厚,所以没钱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晏殊并没有因为有了钱就喜欢过奢侈豪华的生活,他平时的生活还是很节俭,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热情好客,每次宴席过后的主客的赋诗唱和才是他们每一次聚会的最高潮。
那我们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流、娴雅的贵族家庭当中,那晏几道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是别人望尘莫及的。那我觉得呢,晏几道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还跟一个人有点相像,谁呢?就是后来《红楼梦》小说当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他们童年少年时代家世显赫,又备受家人宠爱,根本就是对于江湖险恶呀、人情世故完全不了解,而且他们也懒得去理会。甚至晏几道和贾宝玉一样,对男人世界当中那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感到非常地厌恶,他们觉得男人都是须眉浊物,只有见了那些清纯可爱的女孩子们才觉得是干净的,是清澈的。所以呀,在屡屡受到现实的一些打击和伤害的晏几道心中,他最愿意亲密相处的不是那些须眉浊物,而是天然、纯真可爱的女孩子们。就像他在词当中所写到的那样,“琵琶弦上说相思”,在春雨飘飘、柳絮飞扬的春天,听着心爱的女子弹奏着动人的音乐,琵琶弦上流淌出来的那种纯粹的爱恋和纯美的相思是晏几道一辈子沉醉其中,不愿意醒过来的一个世界,小苹就是这样一个清纯、可爱、天真、烂漫的女子。
其实啊,小苹的地位并不高,她只是晏几道朋友家的一个歌女。晏几道跟朋友聚会的时候,经常会即席填一些歌词,然后就当场交给歌女们去演唱,而当时在晏几道的朋友家有四位歌女是最为出色的,那就是莲、红、苹、云这四位女子,小苹就是其中的苹。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个美丽的春天,而且即便偶尔晏几道有那样一些伤春的愁绪,感到有一点点孤独和忧伤的时候,只要小苹微微地一笑,就好像把春天都能够留住,然后驱散晏几道心头所有的孤独和忧伤,但是晏几道和小苹他们爱情的春天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宋仁宗至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055年的时候,晏殊去世,父亲去世可以说是晏几道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十八岁的晏几道才刚刚成年,而晏殊的其他几个儿子呢现在也都还没有担任特别重要的官职,所以晏家的家道中落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此前不谙世事的晏几道,可能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深刻地体验到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凉薄。
举一个例子,晏殊曾经有一个来往很密切的手下叫做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晏几道在监颍昌许田镇的时候,恰好呢是在韩维的手下,韩维是晏几道的顶头上司。因为当时晏几道已经生计相当地困窘,所以他就想去拜访父亲当年的这个属下韩维。那么晏几道在去拜访之前呢,就把他平时写的比较得意的一些词作打了个包呈给韩维来看,可是韩维在翻过晏几道觉得很得意的这些作品之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看了你近来写的新词啊,是才有余而德不足呀,希望你能够将你多余的才华去弥补你品德的不足,这样才算不辜负你的父亲手下的一个殷切的期望呀!
那向上司呈现新词可能是晏几道做过的最天真最单纯的事情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唐诗、宋词好像是很高雅的事情,可是宋词在当时不过就是流行歌曲,你在工作之余去卡拉ok唱唱流行歌曲,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不能够登大雅之堂。所以韩维看到晏几道居然天真地把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流行歌曲一本正经地当宝贝呈给自己看,难怪他认为晏几道是不务正业。如果晏几道好好写几篇策论,纵论一下国家大事或者是国际形势啊,韩维可能会对他另眼相看的。那一个小小的监官居然把自己平时写的靡靡之音呈给上司看,这充分地证明了晏几道的单纯和无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证明了晏几道的傲气。既然连父亲的老下属都不肯提携自己,而晏几道从此也就断了这个念头。那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晏几道实在也是继承了他的父亲那种诚实而且不肯攀附权贵的这样一种性格特点。他的好朋友黄庭坚曾经给他“四痴”(黄庭坚《小山词序》:“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的评价。
第一痴,对于当时那些身居高位的朝廷显贵,皇帝身边的重臣有一多半是晏殊当年的门生故旧。按理说提携一下恩人的儿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既然晏几道不肯主动去巴结他们,那些深谙这些仕宦规则的朝廷高官又怎么可能会自找麻烦,主动来提携晏几道呢,这意味着晏几道在仕途上不大可能会有大的发展。我们想想看,连苏轼这么重要的人物,晏几道都清高得的不愿意去见他,那可想而知他傲气到了什么程度。当然,这个傲气的背后是不是也隐约有晏几道家道中落之后的自卑呢?我觉得也是极有可能的。
第二痴,他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肯附和那些文坛上流行的时髦的论调。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大家都在朋友圈里面转发同一条信息,经常会被刷屏,可是晏几道坚持不转发,也不肯去凑热闹做一个点赞的,这也意味着晏几道可能不太会交到很多朋友。第三痴,行侠仗义,挥金如土。即便曾经拥有万贯家财,因为不断地帮助别人、资助朋友,也最后只能够落得个家人饥寒,连自己的家人可能都养不活。第四痴,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他、背叛他,可是晏几道始终都不怀疑别人,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是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一样会真诚地对待他。
其实我认为归纳起来就两个词,第一个词“单纯”,第二个词“傲气”。我们也不妨举例来说明一下他的单纯、傲气这两大特点。首先是看单纯,单纯主要体现在晏几道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险恶。举个例子,晏几道成年的时候,正是王安石的在朝廷当中推行新法如火如荼的时候。当然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要富国强兵,可是在新法推进的过程当中,往往又会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给利用,所以或多或少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伤害,可是因为王安石是一个很强势的宰相,又深得皇帝的倚重,所以没有人敢把变法过程当中的一些负面的表现呈给皇帝听。
宋神宗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河北、陕西一些地方遭遇了大旱,老百姓流离失所。有一个身份很低的人叫做郑侠(郑侠(1041年—1119年),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生为民请命,做到了“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他将新法和大旱造成老百姓生活的惨状绘了一副图画,取名为《流民图》(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其略云:"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麦苗焦枯,五种不入,群情惧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草木鱼鳖,亦莫生遂。灾患之来,莫之或御。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冀下召和气,上应天心,延万姓垂死之命。今台谏充位,左右辅弼又皆贪猥近利,使夫抱道怀识之士,皆不欲与之言,陛下以爵禄名器,驾驭天下忠贤,而使人如此,甚非宗庙社稷之福也。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三司察市易,司农发常平仓,三卫具熙河所用兵,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又下责躬诏求言。越三日,大雨,远近沾洽。辅臣入贺,帝示以侠所进图状,且责之,皆再拜谢。),然后呈给皇上,奏请朝廷罢黜新法,王安石因为这件事引咎辞职。王安石被罢相,郑侠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紧接着又绘制了一幅图画——《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这次他又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变法第二号人物吕惠卿(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 。)。吕惠卿可没有王安石那么正直,马上就给了郑侠颜色看,郑侠被逮捕入狱,而且开始大肆诛连其所谓的同党。晏几道这个人脾气很古怪,权贵他不肯去攀附,偏偏和这个地位比较卑微的郑侠意气相投。两个人都比较正直,而且私下里还有一些诗词的唱和往来,所以在郑侠的家里面就搜出了他平时和晏几道唱和的一些诗篇,而晏几道也因此而锒铛入狱。尽管晏几道后来是被释放,但是从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晏几道这个人真是天真到不谙政治的险恶。
第二个特点,傲气、不通人情世故。晏几道晚年在汴京居住的时候,当时的权相蔡京曾经两次派人去向晏几道索要新词,晏几道词是写了两首,但是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字提到蔡京,更不要说像蔡京希望的那样吹捧他几句。这个时候啊,尽管晏几道的生活已经极度困窘,但是当年那种傲气一如既往。就是这样一个单纯傲气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词人,晏几道却把自己全部纯真的感情世界奉献给了那些清纯可爱的女子。
晏殊去世之后,家道中落又不肯出入权贵之门的晏几道随着时光的流逝,连他的朋友都死的死、散的散,当时和他朝夕相处的、像小苹这样的天真烂漫的女子也像彩云一样不知道流落何方。当双燕归来的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身边的小苹却再也不能为他再“一笑留春驻”(晏几道《木兰花》“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为他排解春天的忧愁了。那在尘世当中孤独飘零的晏几道,在他后半生的岁月当中,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再遇见他曾经倾心相许的美丽的女子。
也许真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就在晏几道以为永远都再见不到他心爱的女子的时候,一次意外的重逢却让他欣喜莫名。经历了无数次梦中的相会和梦醒之后的失望乃至绝望,晏几道以为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到她心心念念的女子了,可是没有想到在又一个春夜,他居然又再一次见到了这个女孩。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他在极度欢喜当中又陷入了极度恐惧当中,他生怕这不会又是一场虚无的梦吧,这不会又让我在梦醒之后再一次面临现实的冷酷吧?所以他一整夜都高高的举着明灯,照着那个女孩子的容颜,他生怕这一切不真实。这个让晏几道极度欢喜又极度恐惧的重逢的女子,是不是就是小苹?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证,但是“记得小苹初见”,小苹已经成为了晏几道生命当中的一个象征。
初见小苹时候的晏几道还是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贵族公子,而如今的晏几道却已经在尘世当中辗转流徙、鬓发苍苍。那小苹对于晏几道的意义就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和一段美丽的恋情,而是承载了晏几道对于前半生所有繁花似锦的美好回忆。小苹的离去也带走了晏几道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春天,当繁华落尽之后,晏几道只能在一个又一个春天到来之时,独自品尝着绵绵无绝期的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