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品古诗词丨08:杜甫《赠卫八处士》

点击关注 ☞ 喵咪文学社 2021-02-28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已以,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杜甫的一首老友重逢的诗,《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已以,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是一首讲述老朋友之间分别二十年之后又重逢的诗。在现在,因为发达的交通工具与通讯手段,让我们的距离感会淡很多。在古代,很多时候一旦分别就意味着远别,甚至是永别。南朝文人江淹曾经写下一篇《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可是杜甫的这首诗不是一首单纯的离别诗,他写的是久别重逢。按理说重逢应该是喜悦的、兴奋的。可是,我们在杜甫这首诗中,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欢乐,而是沉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时代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四十八岁,这一年,是唐朝的乾元二年。这已经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年,长安和洛阳虽然相继收复,战乱却并未平息。而且就在他们相逢的这一年初,唐军溃败,老百姓仓皇逃窜;不久关中大旱,饥民遍野。天灾人祸让大唐王朝雪上加霜。


接下来再看,和杜甫久别重逢的这位老朋友。卫八处士,这位老友姓卫,排行第八,隐居不仕,所以叫“卫八处士”。卫八处士的生平经历没有详细的史料可以考察,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除了杜甫之外,他和当时很多有名的诗人都有亲密的往来,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也是卫八处士的好朋友,这说明卫八虽然隐居乡间,却并非普通农夫,而是一个“往来有鸿儒”的高人雅士


二十年来,杜甫与卫八处士,一个四处奔波流徙,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一个隐居在寂寂无闻的小山村中,与世隔绝,原以为此生此世难再见。所以杜甫在诗中一开始的感叹就惊心动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商是两大星宿,参星,酉时也就是傍晚五点到七点出现在西方。商星,又叫辰星,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出现在东方。参与商,一升一落,一早一晚,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在那个音讯隔绝的乱世中,人与人的分离就像参与商两个星宿一样,再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没想到,在乱糟糟的世道中,杜甫和卫八处士居然还能够“偷”得一个夜晚的宁静,相聚在昏暗的烛光下,“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一切,就像梦一样显得那么不真实。“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我怎么能想到二十年后,我还能重新回到你家的厅堂上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居然还能好好儿地活着再见,才显得尤其珍贵。当年离别的时候,卫八处士还是单身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经儿女成行了。而且他调教出来的子女也个个温文尔雅,他们以晚辈之礼接待父亲的老友,还关心地询问:“先生是从哪里过来的?一路上可还顺利?没有碰到什么麻烦吧……”


这让杜甫感受到了如春雨润物般的温暖。更让人感动的是,儿女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热腾腾的晚餐。主人冒着春夜还略带寒意的雨,从地里剪下来春韭,碧绿碧绿的,新鲜得可以掐出水来;刚刚煮熟的掺着黄米的饭热气腾腾,浓香扑鼻。春韭、黄米饭,这大概是最普通的农家餐桌了。可对于久经丧乱的杜甫而言,无异于天底下最丰盛的美味。


饭煮熟了,酒菜也上了桌,卫八处士殷勤地邀请杜甫在主宾席上落座。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聚会,可以心平气和地浅斟低酌。劫后余生的杜甫,一连喝了十大杯。十杯喝下去,他还没有醉意——如果一定要说醉的话,他也是醉在了朋友的深情厚谊之中。



这首《赠卫八处士》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杜甫将一次意外的久别重逢写得荡气回肠,波澜迭起。在这首诗当中,有三联诗堪称是这次重逢的三次情绪高潮


第一次情绪高潮,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一联。这是杜甫和卫八处士乍一见面时候的最初反应。他们已经长达二十年没有见过面而且彼此没有任何音讯了,放到现在,比如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我们一见面一定会聊那些共同熟悉的同学吧?不过,杜甫和卫八处士在重逢一刹那的喜悦过后的“回忆模式”却是极其沉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四十八岁的杜甫,按常理推测,同龄朋友应该也多还在壮年,可是他们竟然有一多半已经不在人世。在这样的乱世中要活下来是多么的艰难!当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像刀子一样划过心头的时候,怎不让人感到热辣辣的剧痛!“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承受了!


二十年已经不短,何况杜甫与卫八处士分离的这二十年,是何等“特殊”的二十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家眷开始逃难,一直逃到鄜州(今陕西延安富县),他才将妻小暂时安顿在那里。第二年,杜甫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银川)即位。他又只身北上,半路还被叛军俘虏押解到沦陷的长安。后来又一路逃到李亨驻跸的凤翔,当了个左拾遗。好不容易有了落脚之地,还没有来得及安顿下来,因为替宰相房琯求情被肃宗疏远,让他回鄜州,后来又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


这一系列政局动荡、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让杜甫心力交瘁。名篇“三吏”、“三别”也正是出自这个时期。可以说啊,“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伤,更是时代创伤的反映。这是久别重逢的第一次情绪高潮。


第二次情绪高潮表现在这一联:“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这一联诗,主要是写主人卫八处士如何款待意外重逢的客人。既然是意外重逢,卫八处士当然不可能预先准备后丰盛的酒菜,何况在乱世当中,还在荒僻的山野,也不可能有山珍海味来款待客人。怎么办呢?只有春韭了。


春韭就是春天的韭菜,看上去好像只是一种很普通的菜肴,但古人认为春天的韭菜最为鲜嫩可口,《南齐书》就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的说法。自从杜甫用“夜雨剪春韭”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好友待客的深挚情谊,此后的诗人词人经常会沿用这个典故来表达相近的意思。清朝龚自珍在给朋友的书信中甚至直接说:“今年尚未与阁下举杯,春寒宜饮,乞于明日未刻过敝斋剪韭小集。”朋友啊,早春寒意未除,正应该喝上两杯,明天你能不能到我的寒舍来一起剪韭小聚一下呢?可见,自杜甫写下这首诗后,春天剪韭简直成了朋友邀客、待客、劝客的雅称。


我们总说老杜老杜,还有人戏称杜甫从来没有年轻过。可在这个恬淡微冷的春雨之夜,杜甫不一样,他高兴啊!他一连喝了十大杯:“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好喝酒,酒量还不小: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一连喝了十大杯,他还没有醉。一举累十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内心汹涌的情感。烽火乱世中的幸存与重逢是如此不容易,老朋友,喝吧喝吧,不醉不归,谁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的再见呢?诗写到这里,当我们刚刚随着杜甫的描述让跌宕起伏的心情稍微平缓下来,杜甫却又推出了这首诗的第三波情绪高潮:“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情绪体验,总是嫌欢快的聚会太短暂,而离别总是太过漫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今晚的畅饮欢聚后,明天一早又要离别。上次一别二十年,你我的相逢已属万幸;而这次一别,世事难料,再见又会在什么时候?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就好像一记响亮的钟声,震耳欲聋,却又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从“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意外重逢的悲喜交加,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相聚夜饮的温暖宁静,再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对后会无期的深深叹惋,一首《赠卫八处士》把老杜情绪的跌宕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也成为了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因此这首诗既是久别重逢的主题,更是一首友情的赞歌。


这样的主题,白居易和元稹也写过,只是友情的味道不太一样。


当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稹寄来一首诗,白居易一下很激动: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白居易激动得一夜无眠,在寂静孤独的深夜反复诵读着友人温暖的文字,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要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安慰自己悲愤的心情。杜卫的久别重逢也好,元白的隔空鼓励也罢,都是古代诗人友谊的典范。


不过,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亲密友谊,放到现在常被网络文化给“带偏”了。实际上,男人的深厚友情在古今中外都是经常被赞美的。《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来还演化出一个成语“契若金兰”。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对于男性之间亲密友谊的和赞美,比如在他的十四行诗就这么写:造化造你既专为女人愉快,让我占有你的爱,把情欲送给她们。  把情欲都给女人们,而把挚友的爱留下,这是莎翁笔下男人之间的友情。


看来,无论是古今中外,友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就是用一种看似平淡的语气,蕴含着对深厚友情的珍视与感恩。而这一夜与卫八处士的再聚,不仅成了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最温馨的一次回忆,甚至也无意中开启了杜甫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杜甫告别卫八处士,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修筑了一处草堂,流亡多年,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安身之所,杜甫一家在这里度过了相对安宁、宽松的五年时光。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其实诗歌和友情从来就不在远方,而是一直在我们身边呢?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