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品古诗词丨16: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点击关注 ☞ 喵咪文学社 2021-02-28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许多古典诗词的名句到现在还活跃在我们的口语中,像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首词中就有两句的使用频率还是非常高,那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两句就是出自南宋著名英雄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我们的印象中,辛弃疾是那个“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的迟暮老兵。可是今天我想通过这首诗,讲讲更完整的辛弃疾,告诉你,他年轻时候可是个不折折扣的少年英雄,壮年更是个地地道道的霸道总裁,事业有成,还是个有情趣的丈夫。


先看词牌名,《丑奴儿》,原名《采桑子》,这个曲调应该是源自于唐代教坊曲《杨下采桑》。词牌名后还有一个词题“书博山道中壁”,点出了写词的地点,博山。博山在哪里呢?在今天江西上饶附近,因为形似庐山香炉峰,而博山炉正是古香炉的名字,所以改名博山。辛弃疾显然很喜欢博山。他在上饶闲居期间,常常流连博山一带,留下不少词作,博山寺以前还保留着辛弃疾的读书堂。他把博山比作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看来啊,博山真是一个好地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那么问题就来了,辛弃疾是怎么来到上饶、来到博山的呢?词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句子,对应第一句“少年不识愁滋味”,这说明,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至少已经是中年了。四十六岁,英雄半辈子的辛弃疾到底经历了什么,会让他感慨“识尽愁滋味”?


我们一起看上半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轻时候,辛弃疾对未来充满自信,喜欢“爱上层楼”,也就是登高望远,认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二十二岁那年,他甚至干了件刷屏的大事,独自率五十骑兵冲进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后又带领一万多人投奔回南宋。小伙子这件事干得惊天动地。当然,他还没有真正体验过人生的忧愁悲苦,为了填写新词,偶尔也会做出一副多愁善感的样子,写一些无病呻吟的词句。所以说,为赋新词强说愁。如果你看过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会发现,维特的少年烦恼是因为单恋,或者说是单相思。再比如说《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宝玉惹林黛玉和史湘云生气,自己气得写了一首解潮诗:“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不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宝黛笑他愚钝还参禅。其实宝玉根本就没有悟什么禅,他悟的是情,这段偈语讲的就是他跟林黛玉的关系,两个人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自寻烦恼,互相剖白半日才和好。


你肯定看出来了,宝玉和维特的愁很像,他们的愁,不会给你什么压力,是小烦恼,是闲愁,带还有俏皮的味道,有一种微妙的美。那就是少年时期爱情的若隐若现、成长的若有若无,那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儿女情。也许是情窦初开,也许是暗恋啊、失恋啊,甚至是热恋中的小鹿乱撞。


辛弃疾留存六百多首词,查不到一首“强说愁”的记录。即便是现存的人生第一首词,也就是投奔南宋后写下的《汉宫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很显然,镜头已经转向他的家国情怀了。


词中的“美人”应是他的原配妻子赵氏。按宋代风俗,立春这一天,无论男女,都会在头上戴“春幡”,也就是剪成燕子形状彩色小旗子。尽管丈夫任“江阴签判”,相当于没有实权的市级秘书,生活简陋,却丝毫没有影响妻子的心情。“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我们想象一下这个柔情的画面,能把妻子写得这么美的,一定是个浪漫的丈夫。照理说,这个时候的辛弃疾对新生活充满憧憬,但还是有寄托的:“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燕子都能自由自在地飞回家乡,自己又何时能够再回到北方的家乡呢?这显然不是那些咿咿呀呀的儿女情了,他要上疆场,要收复江山。


如果把回归南宋作为转折点,辛弃疾接下来二十来年的壮年人生,可以说是相当成功。我认为,完全配得上这四个字,霸道总裁。


首先,事业成功。辛弃疾从一个科员级别的市级秘书开始,四十岁就升任正厅级干部,任潭州知州,相当于今天长沙市市长,还兼任湖南安抚使,类似于现在的公安厅长。


第二,他个性傲娇,有所谓的高冷范儿。有人这样赞美过辛弃疾: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就是说辛弃疾不但是人中豪杰,而且是词人中的飞天之龙,是“霸才”。我们熟悉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有“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等等都喷薄出睥睨天下的英雄豪情。


第三,文武兼备。辛弃疾在湖南组建飞虎军的时候,遭人嫉妒告状,皇帝勒令停建军营。可是他先斩后奏,私下加快进度,最后还拿建好的工程说服了皇帝。没有足够的魄力,谁敢这么干?回归南宋后,他进献抗金万言书《美芹十论》和《九议》。在宋代词人中,能够将文学、军事、行政、经济才华如此完美地集于一身的,还只有辛弃疾一人。


以上有魄力,有成就,文武全才,这些恰恰是这首词里省略,没有明说,又不得不提的人生镜头。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词的下半阕。



强大的“霸道总裁“,并没有一路顺风,也有流露”怨妇情结“的时候。四十岁那年,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平级调动,改湖南转运副使,在同事为他饯行的宴席上,他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一连用了三个典故,汉武帝的废后陈阿娇、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赵飞燕,唐玄宗的杨贵妃,借她们得宠一时却结局悲惨的命运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那种“匆匆春又归去“的”中年危机感“非常强烈。就在写下这首《摸鱼儿》词的第二年,辛弃疾遭到弹劾,被罢官,人生转入下半场,也才有了这首《丑奴儿》。


难怪下半阕,他会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朝廷在抗金战线上仍然毫无作为,内部党争不断,自己被排挤、打击。种种滋味,反而不知道从何说起,又该向谁诉说,千愁万绪只化为一句“好一个凉快的秋天啊”。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蕴含着辛弃疾最深沉、最悲凉、最无奈的情绪。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惑就是说活明白了,活清楚了。“而今识尽愁滋味”,“识尽”就是不惑,是因为经历了很多事,思考了很多事,也就想明白了很多事。什么事情让辛弃疾不惑呢?我认为,最直接的导火索还是被迫退休让他没有了用武之地。按照宋朝的制度,公务员一般是70岁退休,可是辛弃疾呢,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在正厅级的岗位上突然就”被退休“,而且还是以”莫须有“的贪财、暴虐的罪名。


辛弃疾不是一般人,他对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一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尤其是人到中年后,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现实条件上,他都开始在做准备。在长沙做官的时候,他已经选好了退休后的住处,在江西上饶县城灵山门外购置了土地,营造新居,还写了一篇《新居上梁文》,文章末尾以“稼轩居士”自称。新居即将落成前,他又写了一首《沁园春》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他的心情很复杂,欣喜、失意、怀疑甚至愤慨都有。词里说了,自己的平生意气是逍遥山林,不问世事,可实际上,辛弃疾平生最大的志向并不是隐居山林,而是驰骋疆场,抗金报国,只可惜,没有机会。看惊弦雁避,他还把自己比成躲避弓箭的秋江鸿雁,比做为准备扬帆出航的却因风浪骤起而不得不掉头的船,他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只能无奈地选择急流勇退。


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还兴致勃勃地筹划着:东冈还须再盖一所茅草顶的书斋,窗户呢,要全部临水而开。为了方便在小船上钓鱼,湖边要先种上柳树;插上篱笆保护竹林,同时也要注意篱笆的高度,千万不要挡住从轩窗向外看梅花的视线。院子里要种上四季不同的花儿,秋菊春兰都要等退休亲自栽种。字里行间一派悠然恬淡之意。


词的最后,辛弃疾还说,我自己是做好准备了,但就怕皇帝陛下还不同意我这么早退休呢,“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可是,皇帝不能体察他的忠心和他的“徘徊”,就在创作这首《沁园春》的年底,辛弃疾被弹劾罢官,真的开始了在带湖新居长达十年的闲居生活。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被退休之后辛弃疾的“欲说还休”,和退休前的“此意徘徊”恰好形成了一种呼应。退休之前,毕竟还是有强烈希望皇帝能体察他的;被迫退休后却是“欲说还休”,哎,不说也罢了,这就是无人能懂的孤独了。


我认为啊,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孤独的愁,和少年时代大不同。少年人喜欢结交朋友,他们的友谊往往是动态的,是热闹的;中年人更能体会到,其实一生当中真正的朋友很少很少,虽然发个朋友圈可以赢得点赞无数,可是当你真有烦心事需要倾诉甚至需要实实在在帮助的的时候,拿起手机,别看通讯录有成百上千个,却找不到想倾诉的对象。这就是一种属于深刻的孤独感。满腔的心事只能再咽回肚子里,自己一个人消化,最后化成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就是辛弃疾的智慧的地方,这就是整首词首词的高潮点,什么都不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看似一肚子愁闷,但又有强大的力量轻松化解了。就像“此处省略一万字”,剩下交给读者自己脑补。这样一来,我们既读词,又参与其中,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到情绪的宣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也许你会发现:无论你多大年纪,所有的愁,都等你勇敢地克服它、超越它,等你再回头看时,会发现其实真的不算什么。那些生活赋予你的痛苦、忧愁会转换成为人生经验的能力和智慧,帮你一步步摆脱无知懵懂,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化出成熟和强大的气质。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