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丨李清照10:因祸得福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第十讲
因祸得福
上一讲我们说到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不幸成为元佑党人的党羽,赫然名列元佑党人碑。李清照哪里想得到,她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甜蜜中,自己的父亲就在公公等人的一手导演下,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在这次党争中可是站对了地方,他紧紧地团结在蔡京的周围,不遗余力地排斥元佑党人,是确定元佑党人名单的赫赫功臣,踩在元佑党人的肩膀上是一步步高升了,一直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大家要知道,赵挺之当初步入仕途就是元佑党人推荐的,还曾经被当作是元佑宰相刘挚的党羽。但在这个时候他坚定不移地站到了元佑党的对立面。夹在中间的李清照怎么办?按道理做儿媳妇的是没权对公公指手画脚的,何况这位公公还是权势熏天的朝廷重臣。但这个时候李清照却都打向公公赵挺之献诗一首,诗的全文已经散失了,估计她胆子太大,也没人敢给她保留。只传下来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
这无异于指着公公的鼻子骂:别看你权势熏天,其实是个冷血动物。诸位想想看,哪个公公看到儿媳妇这样太岁头上动土还会喜欢她。李清照在给公公的另外一首诗里,还有一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李清照也是真急了。赵挺之是何许人?跟他讲道理没用。在北宋他也算得上是一个臭名远扬的人了。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证明。当时的正人君子大多数都是不屑与赵挺之为伍的。这个故事说的也是苏轼的一位至交好友,号称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这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是个清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型。说来也巧,就这样一个人,偏偏和赵挺之是连襟。据说有一次陈师道因为要参加一个隆重的祭祀活动,不穿保暖的厚皮衣根本抵御不了那个地方的寒冷,可陈师道家里穷得连买件皮衣的钱都没有,他的妻子就只好去找妹妹,当时炙手可热的赵挺之的夫人借了一件皮衣。这皮衣拿回来陈师道一看,这么贵重的皮自家是买不起的,就问妻子这皮衣哪里来的?妻子老老实实说是跟妹夫赵挺之借的,陈师道一听,犟驴子脾气犯了,硬是不肯穿,“遂以寒疾死”,给活活冻死了。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赵挺之,在当时的名气那可是相当的臭。这样的人就凭儿媳妇一首诗,就能放过他的政敌,放过他借机巴结权贵步步高升的机会,只能说李清照也太单纯了点。
赵明诚跟他父亲不一样,赵挺之是把官场上的进退看得比命还重要,可他儿子却是一个爱好文艺、孜孜求学的人。赵明诚特别崇拜苏轼、黄庭坚他们的诗文,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哪怕只有残篇断句都要当成宝贝,赶紧收紧,郑重其事地保存起来。道不同不相与谋,连父子也是一样。就因为这些缘故赵明诚跟他的父亲背道而驰了。赵挺之非但不见得喜欢小儿媳妇,连小儿子也可能就渐渐地失宠了。就这种不尴不尬的父子关系,翁媳关系,凭李清照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哪里能打得动铁石心肠的赵挺之呢?
不过正像我们说过的那样,政治斗争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场斗争你站对了地方,不见得就永远能站对地方。赵挺之攀上蔡京红火了一把,可是也是好景不长,也怪他自己升得太快,蔡京哪里是容人之人啊,这赵挺之自个儿一琢磨,虽然自己生得快,论权势、论根基和蔡京还差了一大截。说不定还会引起蔡京的记恨,这么一想,不由得打个冷颤,权衡来权衡去,赵挺之主动辞去了才做了几个月的丞相的位置,但并不是真正的心甘情愿就此退休归隐田园。此后赵挺之跟蔡京就撕破了脸皮,公然成了对头。这赵挺之还经常在皇帝面前说蔡京的坏话。蔡京确实也是作恶多端,朝廷里看他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了。我们看水浒传里面,提到北宋四大奸臣号称四贼:高俅、蔡京、杨戬、童贯。当然这是小说家言。还有一个更加历史的说法,北宋六大奸臣,天下人叫他们为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思成、朱勔、李彦。而蔡京是六贼之首,仗着皇帝宋徽宗的宠幸,不但唆使皇帝好好享受天下之俸,极尽奢侈之能事,还迎合徽宗好享乐脾气,大兴什么花石纲之役,放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朝廷上下是民怨沸腾。
宋史的《奸臣传》可是对蔡京毫不吝啬,给他一家子都流了很大的篇幅。所以这回赵挺之是选对了时机的,恨蔡京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啊,不管是出于个人恩怨,还是出于对国家、对百姓的担忧,反正大家联合起来一同造反。太学生陈东甚至给皇帝上书,陈述了蔡京恶贯满盈的14件大事。这回事情闹得太大,连一向对蔡京言听计从的宋徽宗也觉得蔡京实在是太嚣张了,目无君长啊,于是下昭罢黜了蔡京,重新任用赵挺之为丞相。蔡京当政时候的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也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得到了稍微的修正。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崇宁五年的摧毁元佑党人碑,大赦天下。
但是赵挺之的翻身大解放,并没有给李清照一家带来好运。虽然大赦天下了,像李清照的老师晁补之。师叔张耒这些人,都一批批获得了平反,元佑党人有的追复原官,有的赠官。可就是没见有李格非什么事。这两亲家结怨之深,可以想象得到吧。
不过赵挺之也没得意几天,蔡京岂是吃素的,吃了哑巴亏他能善罢甘休?虽然是下野了,但他在朝廷里的党羽根基深厚得很,很快蔡京就找着了把柄,把赵挺之等人一锅端了。再加上宋徽宗虽然一时意气罢免了蔡京,可是真没了这个惯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幸臣,他还真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于是没过多久蔡京就重新当上了他的宰相,并且越发地气焰嚣张。
赵挺之哪里是蔡京的对手,罢相五天后竟然一命归西。而且据说死的还很凄凉。宋徽宗算是有良心的,以国礼安葬了这位已故的丞相,但是据说皇帝御驾抵达赵府的时候,赵挺之的夫人郭氏向徽宗请求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请皇帝恩赐的谥号里面带上一个“正”字,因为赵挺之的字就叫正夫。这其他两件事宋徽宗都一口答应了,唯独赐谥号这事,皇帝只说了一句:以后再说吧。
徽宗的习惯,凡是以后再说,就等于这件事没戏了。所以后来颁布的赐赵挺之的谥号是:清宪。硬是没那个“正”字。莫非宋徽宗也窃以为赵挺之着实当不得一个正字?好,话说回来,蔡京是典型的小人德志,连死人都不放过,竟然将赵挺之的所有亲朋故旧一杆子撸到底,抄家的抄家,罢官的罢官,还对宋徽宗翻起了旧账,说赵挺之原来就是元佑宰相刘挚推荐的。所以他才会竭力包庇元佑奸党。可怜赵挺之在打击元佑党人的时候不遗余力,还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家李格非,也毫不留情地打回了原籍,可没料到自己身后也成了元佑死党。这下可好昏庸的宋徽宗对蔡京言听计从,追回了赵挺之所有的封号,赵挺之一家自然也没好果子吃。
赵明诚兄弟三人,因为一方面要为父亲守孝,一方面也因为成了蔡京的眼中钉肉中刺,官是肯定当不成了,于是纷纷下岗回老家歇着去了。赵明诚夫妻俩这一歇就是十多年。
李清照有篇文章《金石录后序》提起他们夫妻俩在老家青州隐居的日子里,远离了政治上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争斗,过得怎样连神仙都羡慕的美好日子。有了这大把的闲暇时光,夫妻俩便是尽一切可能到处搜罗书画古玩。每天晚上吃完了饭,就坐在书房里悠闲地煮上一壶茶,指着书柜里堆积如山的书籍文献,就说某件事应该记在哪本书的每一卷的每一页的哪一行,夫妻俩就拿这个来打赌。说对了就可以先喝茶,说错了就对不起一边呆着去。李清照聪明记性特别好过目不忘。所以她赢的时候总是比赵明诚多。不过每次李清照说对了:“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举着茶杯开心地哈哈大笑,常常不小心笑得连茶水都倒在衣服上了,反倒什么也没喝着。按李清照的说法是:“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而且李清照那些个好酒、好色充满小资情调的词章,有不少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炉的。隐居的十年也是李清照夫妻俩事业上大丰收的十年,赵明诚的巨著《金石录》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纂集的。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这是说他们在搜集古籍书画的过程,凡是看到书十百家版本比较好的就赶紧买下来作为备份副本保存。因此家传的周易左传是版本收藏最完备的。这俩人住的地方桌子上床上都摆满了经史子集,光是看看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快乐是欣赏歌舞、畜养宠物等任何娱乐都比不上的。
这段隐居的日子,是李清照婚姻生活中最幸福最满足的十年。赵明诚为李清照31岁画像题的词也在这十年当中。做丈夫的在这个时候才有闲情开始欣赏才女妻子,那些清词丽句带给自己的温暖,更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得到一位事业上的同志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所以赵明诚题词的最后两句才真正吐出了他的心声:“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归去来兮,是引用了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原句。夫妻俩在这个时候最仰慕的就是陶渊明的人品和文品,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卑躬屈膝、侍奉权贵。他们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就叫归来堂。也暗含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愿望。
一代才子赵明诚,甘愿带着一位同样超凡脱俗的才女妻子,一起归隐田园,这一对拥有与山林中的神仙眷侣,从此远离世俗的纷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也是有来由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词当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就是说房子小得只能勉强把膝盖挤进去。当然这是很夸张地形容。陶渊明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辞官归隐后,不再介意世俗的功名利禄,看着自己住的小小的一间陋室,也觉得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了。我们都知道李清照的词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善于用很平常,甚至是很家常的话,来抒发生活中很细腻微妙的感情。她不大像周邦彦、辛弃疾那些个大词人一样,在词里面拼命的掉书袋,来显示自己多么多么的博学,可是不常常掉书袋的李清照,却挺喜欢用跟陶渊明有关的典故。
比如说她经常在词里面用一个典故:东篱。就很显然是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表达他对陶渊明那种逍遥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的向往。易安居士这个号,体现的大概就是李清照追求的这种“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人生理想。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