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台盟组织及成员建言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医务人员(右)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卫生院给小朋友治疗(2019年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 亮 摄
□ 团结报记者 蒋天羚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卫生基层基础建设,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日益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牢固网底。
日前,由台盟中央与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政协“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哪些问题被重点关注?针对问题,台盟各级组织及盟员分别提出了哪些建议?
1 精心准备 扎实调研
在本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作主题发言。她表示,调研中,他们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没有”问题已得到解决,正在向着“好不好”转型提升。但同时,从全国范围看,乡村医疗卫生发展还不均衡。
苏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群众医疗需求变化等新情况,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强基提质的政策举措。特别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偏远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乡村医疗卫生工作薄弱区域,加强政策倾斜,分类指导落实。在保障常规医疗服务基础上,引导和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快慢性病、康复治疗、儿科等“一老一小”适宜服务建设。借鉴县级医院发展有益经验,解决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难、运营难、发展难问题。同时,深化资源整合,补齐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短板,利用信息赋能,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升级。
据悉,为准备这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台盟中央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充分利用视频调研、书面调研、专家研讨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高质量做好会议筹备。一是谋划推进力求早。台盟中央把“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作为全盟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明确由台盟云南省委会牵头调研,倒排时间限期完成,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二是参与覆盖力求广。台盟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带动台盟18个地方组织开展一线调研,全面了解情况。开展书面、电话访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等方式,增强对“保基本、强基层”在落地见效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的掌握。三是切入角度力求实。针对各地不同情况,细化调研重点,形成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提升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数字信息建设等特色化小切口调研成果20余份。四是对策研讨力求深。前后两轮邀请调研人员和专家学者互动研讨,推进典型分析与综合研究,提高对策建议大局性、务实性。
2 乡镇卫生院作用更待挖掘
曾经,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如今,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及医疗保障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3月下旬,台盟云南省委会主委杨晓红带领省委会课题组前往滇东北的曲靖市会泽县开展调研。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泽县是云南省为数不多人口100万以上的县,该县也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这里了解乡村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其意义不言而喻。
在会泽县三家塘村,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医疗服务让课题组成员、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海眼前一亮:“近年来,国家为乡村卫生事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守卫着农村居民的健康。杨晓红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投入逐年增加,乡镇卫生院承担越来越多的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防疫检测等任务,叠加县级医院“虹吸”、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不到位等因素,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动力不足,“公卫忙、医疗弱”的现状客观存在。
一面是县域内县医院诊疗量的持续增加,一面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普遍不饱和,台盟天津市委会主委刘朝霞表示:“建议围绕乡村医疗需求多元化,推动适宜医疗服务资源整合下沉。加强以城带乡,畅通医疗资源向乡村输送通道。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可重点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急需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3 提供更便民的医疗服务
“你听说过‘386199’模式吗?”郑海用这串数字描述调研过程中看到的乡村人口特征——“38”代表女性,“61”代表儿童,“99”代表老人。青壮年离乡打工,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农村变化给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带来了新问题。”刘朝霞表示,乡村人口结构在变化,总量趋减、“一老一小”比重增加,更加凸显乡村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优。在交通便捷、人口流动活跃地区,一般性医疗服务资源闲置而“一老一小”适宜服务能力较弱。“建议根据‘一老一小’需求开展村卫生室提质升级,充分发挥资源效用,方便群众就医。”
新变化带来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为乡村医疗卫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其根本目的是让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民、惠民,这就需要从需求方角度出发,提供更有针对性、特色化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基层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据悉,截至2020年底,我国98%的乡镇卫生院、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但离农村百姓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医保支持力度不够、基层药房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群众信赖欢迎的基层中医人才少等。”台盟上海市委会主委李碧影表示,可将中医疗效确切的乡村群众易发病种,在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中予以明确,并纳入医保定额结算范围。建立辐射县、乡、村三级的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和共享药房,使乡村群众享受安全、有效、便利、优惠的中医药服务。高度重视适合农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乡村中医人才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