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思源 |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第一章导读(一)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一书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力量编写,于2022年初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24万字,近300页,全面梳理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精辟阐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特点,并展望了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前景。
该书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编写的。编写目的就是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回顾过去,即全面梳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把握现在,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中西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坚定中国政党制度自信;展望未来,即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守正创新、行稳致远。阅读该书,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确保多党合作事业根基永固,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制度效能,努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具有启发意义。
书中展现了多党合作的许多重大历史时刻,解答了很多国内外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述了很多中共领导人与民主党派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佳话,政治性、系统性、可读性都很强。跟随编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浴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一个个或宏大震撼或温暖人心的历史片段跃然纸上,一幅幅一帧帧,记忆刻骨铭心,画面荡气回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孕育到发展到成熟,这期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政党政治实践、所积累的影响深远的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在书中全面总结呈现。本书的特点在第一章中便可窥见一斑。
万事皆有开端。开篇第一章“共铸此乾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诞生”即从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开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开端。本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贤者云集:民主党派热烈响应”、“协商建国:人民民主政权”和“擘画蓝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定”。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书中提到,1948年5月1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出版的《新台湾丛刊》第6辑,开卷首篇为标明“新华社陕北三十日电”的新华社电讯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今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二篇题为《一个响亮的号召》,是最早发表“五一口号”并予以热烈响应的报刊。一石激起千层浪,12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联名通电一经发出,各民主党派一呼百应,积极推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多党合作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台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新政协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0年10月19日,当抗美援朝首批25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时,很多人都未必知道,这支队伍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共中央接受民主人士的建议而确定的。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后,毛泽东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意为“人民志愿帮助朝鲜人民”,“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抗美援朝期间,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群体积极参与慰问前线活动,并积极动员成员、亲属踊跃参军参战。在五大社会运动中,各民主党派密切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密切了与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关系,为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台盟的组织建设得到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周恩来了解相关情况后,十分关心,并对谢雪红说:“你们公开号召以后,可能有不少台湾关系、台湾同乡会来找你们,你们应该重视,而且要放胆一些……”李维汉也对谢雪红说:“台盟要建立理事会,机构要搭起来。”作为台盟主席的谢雪红,在周恩来和李维汉的鼓励、支持下,着手筹备机构,发展台盟组织,为台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台盟组织发展受到中国共产党支持的一个片段,也是各民主党派明确性质、整顿组织、发展成员,呈现出焕然一新面貌的一个缩影。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读完书的第一章,很多关于多党合作历史、理论方面的疑问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这本书,是简史、是读本、是教材、是手册,也是深化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构建话语体系,提升感召力、传播力、影响力,积极回应各方关切的一种努力。从“能够做得好”到“也能讲得好”,多党合作的影响力愈发扩大。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但中国不会停止探索前进的脚步。正如书中写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不断推进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底蕴的政党制度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展现更加成熟的制度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本期导读员:丁冬 台盟北京市委会推荐点评
导读顾问胡有清说:
所谓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阅读。导读和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有所不同。读书报告着重在报告自己读书的心得,导读则主要是引导读者读书,虽然有相通之处,但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作用不同,写起来自然也应该有不同。
读书学习是全盟的事,人人有责,但是大家工作忙,时间紧,导读员的任务就是先行一步,多走几步,让大家读起书来更省力省时,更快地进入书中,更好地把握内容,这就是导读的责任。
导读类似于名胜景点的导游员,带着大家参观,介绍景点的历史、妙处,导读可以抒发自己对景点的感想,但不能远离景点大谈感想。苏东坡写西湖的诗很有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两句概括性写景,两句抒发哲理性的感想。西湖因这首诗有了别称西子湖,也因此增加了知名度。不过,假设一位导游只是背诵这首诗或更多类似的诗文,不去具体介绍西湖十景,游客一定不会满意。导读也是一样,只是说自己的读书感想,不去分析书籍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阅读的作用。
今年“阅思源”组织了一支新的导读员队伍,意在让更多的人参与体验。估计其中有过导读经历的人不多,虽然各位认真做了不少功课,但现在整体上看起来,稿子还是更像读书报告一些,当然程度各有不同。相信有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后面会越来越精彩!
导读怎样做? 详见下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