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故宫惊喜不断!带给教育4点启示,耐人寻味!

这两年,近600岁的故宫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曾经庄严肃穆的故宫越来越像个活泼的“老男孩”,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


为了接地气儿,雍正比起了剪刀手,文物个个成了表情包,故宫口红成为畅销爆款;《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一系列节目,又携手故宫掀起了一波文博热潮......


昨晚上元夜,它又搞了一件大事情,再次为大家送上了惊喜!故宫为什么能成为备受大家追捧的网红?它的一次次探索和尝试,又能给教育者带来哪些启示?


惊艳!“网红”故宫还有多少惊喜......


有那么一句话

一下雪,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

你以为故宫惊喜人间的

只有这一层薄雪?

Nonono!


说起故宫带给我们的惊喜,

真是一波又一波!


惊喜第一弹:

建院94年来,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正月十五元宵夜,

故宫就给大家送上了一个大惊喜!


元宵佳节作为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

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


为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

与观众对话,

2019年的上元之夜,

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

建院94年来,

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消息一放出,网友们就炸了!

几千张票瞬间被预约一空,

这群抢到票的幸运儿被戏称为“天选之子”。

 

昨晚,

紫禁城古建筑群

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

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

利用高新科技产生的光影对比,

使被点亮的区域具有“见光不见灯”的自然立体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昨夜故宫到底有多惊艳!

话不多说,上图!


午门—雁翅楼亮起来!



太和门亮起来!



午门城楼的西马道,“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在上元夜更多了喜气祥和!


 

惊喜第二弹:

紫禁城里过大年,春节庙会拥抱故宫


时间轴往前推半个月,

作为北京春节传统特色之一的庙会,

今年因“网红”故宫的加入

而变得格外引人瞩目。


故宫博物院以破纪录的近千件文物,

恢复多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

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


本次展览不但在

正式展出文物的数量上远超常规,

加上复制涉及的文物数量更为可观,

展览规模,世界罕见。


故宫博物院内张挂的宫灯


惊喜第三弹:

故宫文创,畅销网络

 

故宫在文创界

再次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还记得刷爆朋友圈的“故宫口红”吗?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推出的

 6种故宫国宝色口红包括:

 郎窑红、豆沙红、玫紫色

 枫叶红、碧玺色、人鱼姬

 


有了宫廷元素的加持,

口红气场立马两米八……

上线仅三天的故宫口红,

郎窑红等色号显示已售罄!!! 

 

近600岁的故宫始终行走在“潮流前线”,

创意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

 

小伙伴们熟悉的纸胶带

 


音乐粉喜爱的朝珠耳机



无论是故宫的文化探寻,

还是文创产品,

故宫已不再是往日的那份“生疏”,

而是与人更加“亲近”。


故宫是宫殿建筑群,是“国宝”,

但也是一个文化载体。

文化信息要得以传播,

必须要尽可能地向大众敞开,

文化、历史才能走得更远。

 

“你的馆舍宏大,可是70%不开放;

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

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人,

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

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

博物馆是交流之地,

是文化和游客之间的交流。


修缮文物、清理垃圾,

只是做了单方面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开放故宫,

用开放姿态迎接爱它的人,

才是一项有价值的双向吸引。



故宫“红”了,给教育带来了4点启示


从自带卖萌表情的故宫文物,到火遍朋友圈的故宫口红等文创产品,故宫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惊喜,掀起了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文博热潮。不难发现,曾经在人们心中庄严肃穆,充满距离感的故宫,如今已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能走进观众的内心,极大满足了普通大众的需求。

 

故宫轻轻转身,带着惊喜拥抱大众,唤醒了沉睡的文物,这位“网红”也带给教育者许多启示——


启示一:

不落俗套,常思常新

 

故宫口红为何能够刷爆朋友圈?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与时俱进,让文物与流行文化接轨。教育何尝不应如此?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唯书本是从”,学生如仓库一般存储知识、积累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的结论。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存储知识的多少和对知识掌握得正确与否,注重权威和标准的认同与接受。

 

如今的多媒体授课、翻转课堂、研学旅行等多样教学模式,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不单纯以分数和成绩评定学生的好坏。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如何将反复讲授的知识讲出新意来,如何对授课的内容、形式进行合理创新,应成为老师在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翻新思维的议题。


 

启示二:

了解需求,教学相长

 

为解决故宫里女士洗手间排长队的难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调研后得出结论——故宫里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女性观众如厕排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个简单的小例子启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长处短板,作为孩子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当经常和学生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尽量摸清学生的想法和需求。通过孩子们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完善,呈现出更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内容,坚持和学生做推心置腹的沟通,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启示三:

拉近距离,亦师亦友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镜头对准高墙里的人和物,让观众们看到了在文物修复专家手中“活”起来的珍贵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演员们将文物的故事生动地演绎出来......


有人说,故宫越来越接地气了,离大众越来越近了。

 

对于老师来说,传道解惑是其最重要的职责,老师也应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的身边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让学生给予更多积极正向的反馈,增强学习效果。


当然,师生关系的度把握起来并不容易,与学生相处,老师一定要把好严与爱的度,恩威并施,才能让学生在敬畏中不乏感受其亲切,在严管中感受其关爱,才能让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行稳致远。

 

启示四:

尊重喜好,呵护兴趣

 

您还记得卖萌雍正画像吗?故宫文创的众多创意其实都来自于当下最受大众喜欢的流行文化,才有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诸多文创产品。

 


这就如同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爱好,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师德践行的需要。对于有差别的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能及时发现和予以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寒假专属板报

有一把扇子,名字叫做历史

诗词中的元宵节


1

太原师范学院学工线

「新媒体中心 出品」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编辑 / 陈圆 荣誉

责编 / 叶美玲

喜欢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