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独家!我们去看了新疆棉花的每一道工序
↓↓↓点击观看赛雷话金视频版↓↓↓
(视频时长10:44
旋转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
×××××××××××××××××××××××××
【以下是视频文字版】
2021年 3月27日 10:30 我们抵达了库尔勒,包括雷雷在内,我们整个团队在新疆都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幸运的是我们通过微博联系到了库尔勒市尉犁县一家棉花厂的负责人——@张彪-棉花君,他出身在一个三代从棉的棉花世家。
张彪:我是没有见过外媒来采访,可能也都是听听说说,然后瞎写之类的,就没有现实的来看过,上次不是BBC有个报道吗,他们去一个工厂,也没进去,就怕拍人家的门头,人家的墙然后就说人家怎么怎么地了,这个也是不厚道嘛。现在网上各种嘲讽,BBC首发加加滤镜搞一搞,就说人家这了那了。
经过最近几天不少媒体的科普,应该有很多网友和雷雷一样,提到新疆棉花,最先想到的就是棉农、棉采和一望无际的雪白棉地。
在张彪的越野车上,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新疆之行的第一站——尉犁县棉田。由于棉花的收成季是在9月,所以这次来我们没法亲眼目睹采棉的壮观景象。不过好在3,4月正是棉农们开始播种的季节。我们看到的棉花作业和网上不少视频资料展现的一样,都是高度机械化的操作。从种到收,都是几台机器加上3,4个棉农就可以完成一片硕大的棉田工作。
棉农彝族大哥:新疆的棉田能干活就六个月,三月份干到九月份,就六个月吗,九月份全部机器搞了没有人工。就这十几天播种的时候有一点累,一到播种完了,都不算累了。
张彪:像尉犁县来讲,现在90%基本上都是机采的模式,因为机采相对来说成本要更低一些,而且效率会更高。去年二零年,我们这边基本上收购的机采棉的占比到了95%。
真的走上棉田,近距离地接触到棉农之后,才会发现国外媒体到底是有多孤陋寡闻,才能抛出所谓压迫和抵制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论调,首先现在的棉田上播种机和采棉机早已取代人成为了主角,而人工的职责很大程度上只能算得上是辅助机器的正常运行以及播种后到采摘期这段时间的棉田管理。其次对于棉农来说,种棉和采棉的地要不是他们自己的,要不选择承包土地。简而言之,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经营的一门生意,所以付出和收益完全对等,又何来压迫一说呢?
棉农张学忠:谁强迫我们工作,他们都是...你咋个强迫呢?你干100亩的也有,你干200亩的也有,你干50亩也行,你咋强迫呢?你不劳动,你不劳动没钱啊,搁哪都是。
张彪:你捡得多,多劳多得嘛,捡的多就赚的多,到现在就机采了,那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你到了下游就是纺织厂都是工厂,也都是按劳付薪嘛,该干活干活,该交社保交社保,该拿工资拿工资。整个棉花产业链上都没有存在什么强迫不强迫的问题。
另外张彪作为从棉农手上采购棉花的购买方,对于棉农们的收入构成也非常了解。据他所说棉花的收购价格大约在6.8元一公斤,算上国家补贴棉农大约能拿到7-8元每公斤,而一亩地从播种到采摘整个过程的运营成本随着机械自动化的不断普及,已经从过去的2500元降到了1800元左右,每亩地根据天气及人为耕种次数等不同的因素,收成可以达到400-500公斤不等。也就是说对于棉农来说,每亩地至少可以获取1000元以上的利润。
2020年,棉花商们收购的棉花中机采棉占到了其中的95%,剩余的手摘棉则有5%的比例,而这5%当中,就有新疆棉花中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关键词:长绒棉。
张彪:长绒棉是很出名而且也很好,但是现在等于说被网络消费吧,很多网上卖家纺什么都说是新疆长绒棉,但是长绒棉的占比是很少的,99%都是细绒棉,只有1%大概每年五六万吨的产量是长绒棉,在阿瓦提县附近,在阿克苏那边,所以如果你买的东西在80支以下,无论是成衣也好,家纺面料也好,就没有长绒棉,一点都没有,如果是80支以上,100-120支里边肯定有的,因为如果要纺的那么细那么长的话,那必须要有高档的纤维在里面。
这里科普一下,长绒棉的稀有在于它的纤维长度必须超过33毫米,而目前市面上超过30毫米的就已经可以被算上是相对比较优质的棉花了~另外为了不破坏纤维,也基本都还是在使用手采的方式,这可能是目前仅有的仍需人工手采的新疆棉了。长绒棉在品质上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好的棉花之一,但其实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围绕长绒棉的营销,这里可以mark一下,如果纺的棉低于80织那基本不可能含有长绒棉。
我们经常会在国外的一些奢侈品上,看到所谓“纯手工制造的说法”,而贴上这样标签的产品一般都会伴随着令人望尘莫及的高价。然而“手工”这个在国外代表着稀有、高端的用词,用在新疆棉花上的时候却成了压迫和抵制。
其实最近被广大网友所熟知的棉农,只是整个新疆棉花产业链中的第一个环节。从棉农采摘的棉花到变成我们生活场景中使用的棉被或者棉衣,其实当中还有非常多的工序,而在这一道道工序背后的才是真正完整的“新疆棉花”。
棉农种植采摘棉花后,棉花会被类似张彪经营的加工厂收购,完成加工去除棉花籽后成为皮棉,再进入纱厂纺成纱线,接着纱线被织成棉布加工成面料后,会流向各种家纺及成衣厂,最终再成为渗透我们生活的床单、棉被、衣服等等棉产品。
在深入了解整个产业的同时,我们也接触到了很多棉花产业其他工种的普通工人。
棉花加工厂工人:长活吗就是一起干的,所有人就是团结起来,活儿也轻松了,我这边管五个人,一个人叠被子,四个人负责做被子,他们一个月拿5-6000块钱。
这群工人身上有很多和棉农一样的特性,淳朴、平凡、简单~每一个产业下的劳动者,其实都是遵循着一个再合理不过的逻辑,使劲劳动,使劲收获。
这一次造谣风波,其实对整个棉花产业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
张彪:这个要看做出口还是做内销的吧。如果做内销的应该会比较好,对于我们来讲,棉被最近的销量是挺好的,大家都在积极地支持新疆棉,然后买新疆棉被什么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消费那么多棉花,做出的成品有一部分是要出口的,如果说现在无论中外,和欧洲或是美国闹得不愉快的话,这部分订单如果丧失的花,也会对棉花消费产生一定压力。
或许这短短几天的拍摄时间,还不足以让我们完全“看懂看透”新疆棉花。但这几天,却足以让我感受到新疆的魅力、这里有现代的城市、也有淳朴的农村。新疆甚至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比其他省市都更加漂亮,这里有高山、湖泊、沙漠、高原、草场,还能感受到一天过四季的感觉。
而新疆人给我的最为直观的三个感受是热情、淳朴、努力。不管是张彪这样的棉花商人,还是工厂里的工人、田野里的棉农,他们都是生活在我国西北边陲的普通人。他们也会累,也会打闹,也会在集市里和老板讨价还价。他们面对我们的镜头会有些害羞,但还是释放了最大的热情,给我们这些过路人一个微笑。
他们很平凡,平凡到和观看这条视频的每一个你我他一样,都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想成为舆论的焦点,甚至有些人至今还没看过外媒恶意造谣的内容。
街头采访:其实我没有太大感受,因为我觉得清者自清,我自己一直挺相信新疆棉花,然后也相信中国非常强大,有能力去解决这个事情。
司机:国家主席说的好么,还是要靠自己嘛,对吧
但甘于平凡却并不是懦弱,土地的辽阔培养了新疆人的心性,对于外媒的污蔑,豁达的新疆人其实更多的是不屑。谎言始终是谎言,说一百次也不会变成真的,新疆老百姓会始终生活在那里,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
我们的国家很辽阔,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风貌,会有不同的乡土人情。但相同的是,我们都生长在中国,都热爱着自己的国家,都依恋着自己的家乡。我爱中国,我爱新疆~
×××××××××××××××××××××××××××
一集不够看?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这次是“碳中和”,下一次又炒什么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