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口秘密真多!“鬼楼”的传说竟是这样,老三水都不一定知道

水韵西南 2019-04-16


西、北、绥三江汇流最精彩的一笔,珠江三角平原浩瀚人文画卷在此展开……120年前,河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这里有广东最早的海关大楼、广东最古老的火车站、佛山最早的邮局,还有积蓄四方文气四百年的魁岗文塔。


今天,跟着小南君一起领略三水开放创新的传奇经典。



古城墙,百年河口风华的开始

从明朝初年到民国时期400多年间,三江汇流之处的河口,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一直是三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衙的所在地。


和在电视剧看到的那样,作为三水一座重要的城,必定有城墙守护,河口自然不例外。据考证,三水于明嘉靖六年,也就是1527年建县,河口老县城也开始建设,人们先后修了城墙、县衙、学宫等。



当时,在河口外,就有一座古城墙,像守卫一样,守护着河口、三水的安宁。



1920年代的三水城楼。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古城墙也并没有良好的保存下来,到了民国时间,城墙已经出现明显的被破坏的痕迹。因为没有被保护好,所以我们现在看不到它的样貌,很多人不知道古城墙的存在也再正常不过了。


1900年代河口县城东门 。


我们都知道,一座城墙的建设,就意味着是这座城历史巨变的开始。城墙内百姓生活变富足,成为河口发展的使命。但很幸运的是,河口的水路交通非常便利,汇流之地自然得天独厚,河口商贸发达。河口成为三水的经济中心,当然不为过。



魁岗文塔,带来三水文风昌盛


物质上得到满足后,精神方面的建设成为河口人乐此不疲的事。明万历三十年(1602),魁岗文塔开始建设,因寄托三水县培养文人、举人、进士的希望而取名“文塔”,是三水遗留下来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1900年代文塔 。


灵验的是,自文塔建成后,三水果真文人辈出,科举成绩斐然。明清两代,三水文风日盛,中进士、举人者比比皆是,到了近代更是出了大名鼎鼎的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二总统”梁仕诒。从此,文塔成为了三水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水档案局供图。当时的文塔,就是在路边。来来往往的村民从边上经过,都要瞻仰一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几个村姑戴着又圆又大、尖顶的竹帽,用来遮挡热辣辣的阳光,泥土路的左侧,是高耸的魁岗文塔,塔下有围墙、屋舍,还有几棵浓荫如伞的大榕树。


“文搭揽胜”曾是三水“八景”之一,明代郑廷櫆题诗曰:“崒嵂浮图奎壁东,冷光晴挂水晶宫。擎天柱琢千寻玉,捧日轮生八面风。宝铎有时闻斗畔,水虬和雨跃鸿濛。游人坐觉云梯迥,百二山河入梦中。”



史料记载,潮州人郑廷櫆官运颇佳,从举人出身的小吏一路晋升至“总八闽之宪臬,为三吴之屏藩”的湖广左布政使。在三水为官,是他仕途的开端。



而为什么在这里修建魁岗文塔呢?三水的古人在县城低洼之地修建文塔,目的就是避本地的灵气外泄,可振兴这里的文脉。在古代,建文塔的目的就是倡学励志,对读书人形成一种鼓舞和激励,与状元井之类的古建筑功能相似。所以,正在蓬勃发展的三水选择了建塔,振兴文脉。


几百年来,文塔都默然矗立在河口,天地灵气充盈四周。



中外联系,文物见证河口辉煌

河口芳华四溢,吸引这本地居民,也同样吸引外国人。19世纪末,英国人在三水设立海关、邮局、水文站时,选址河口。


三水旧海关大楼。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并在三水旧县城河口、三江汇流处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根据文史专家麦国培实物考证,英国1897年派驻三水第一任领事为雷夏伯,而后三任“领事”均由广州的领事兼任。



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可以查阅,除了英国以外,还有奥匈帝国、比利时、意大利这些国家曾派领事驻三水。可见,三水在当时是个极其重要的关口。



据中华民国十九年八月廿七日出版的《铁道公报》(第九十六期)记载,三水是当时全国22个外国人入境口之一。足以想象,当时河口有多威水。


■ ■■■


当时,在河口拔地而起的海关大楼,并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加之这座英式建筑高大神秘,广东人又习惯称外国人为“鬼佬”,所以当地群众背地里将其称之为“鬼楼”。


海关人员合影。


三水海关,作为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海关之一,三水旧海关成为广州“向西的触角”。在英国人来到以前,三水出口的主要是铁锅;英国人来到以后,三水人开始向海外移民,与国际间的贸易也更为频繁,三水由此走向现代。


在海关大楼建成前,海关办事只是在船只上完成。


海关开放,中外联系增强,邮局似乎有了诞生的必要性。海关拥有大楼后,三水邮局也在河口开始出现,1899年,佛山首家,广东四个邮政总局之一——大清三水邮政官局正式成立。邮局位于粤西、粤北汇通广佛的交通门户,当时各地各式的信件、货物、汇款进入邮局,直接经由轮渡、铁路通达四方,一派繁忙景象。



1920年,河口老邮局正式落成,位置毗邻火车站,靠近北江码头,交通十分便利。那时候,三水商贸发达,民众邮递需求大,信件在早上7点“搭乘”汽艇帆船离开河口,当天下午2点便能抵达广州。1939年10月14日,因抗日战事影响,三水局不得不停闭。



广三铁路,三水城区继续革新

繁茂的水运交通,也带来了三水河口老片区的繁华。广东第一条铁路——广三铁路从这里发出,直通广州。



随后,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的祖父从这里发家。据载,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父亲荣德生先后在三水河口厘金局(相当于税务局)任职。有史料记述,荣氏家族的“第一桶金”,应该是在广东三水的河口。如今,荣熙泰和荣德生当年在河口租住的旧屋仍保存完好。


1904年广三铁路火车运行中。


位于河口的三水站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广三铁路终点站。据《中国铁路史》记载,由美国合兴公司投资修筑,1901年8月动工、1903年建成的广三铁路虽短,却是清末运输效益颇佳之路。



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介绍,广三铁路修通后,很多粤西的人乘船到河口再换乘,抵达广州只要1个小时,这里很快就成为广州至粤西水陆客货的转运中心和集散地。这条铁路也创造了一开通就盈利的奇迹。而据记载,广三铁路通车初年,客运量即近达180万人次,此后客运量逐年上升。


1906年的广三铁路火车照片。


河口由于位于三江汇流处,是南北上下、东往西来水道的必经之处,地势险要,而且又是广三铁路的终点站,交通发达,乃兵家必争之地。



明末,于肇庆称帝的朱由榔与在广州的朱韦钅粤王朝曾各派大军激战于河口一带,双方伤亡惨重。民国初年,滇军龙济光与桂军陆荣廷争夺广东和孙中山借滇桂军阀驱逐叛变革命的陈炯明等战役,也都以这里作为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三水沦陷,日军以此为据点,在昆都山上构筑炮台,据险扼守。


19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正在修复广三铁路。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据家住河口火车站附近、今年55岁的河口老“土著”黄叔回忆道,那时除了本地人会赶潮流坐火车外,粤西的市民也会通过乘坐广三铁路抵达广州,非常“墟撼”。



借着交通的便利,三水成为商贸集散地,码头上商船来往密集,火车上更有商贾的身影。大量货物从广州运往三水中转,再用船运到沿江各地,“当时是用好几艘船将几千只鸡鸭鹅运去广西,到了2000年,基本上都不需要再用这样的方式往广西运送家禽了。”


不得不提的是,广三铁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另一个文明建筑——半江桥。民国时期,三水至粤西没有公路和铁路,梧州、肇庆一带的人往广州,只能坐花尾渡到河口后上岸,换乘广三火车抵广州。


1936年,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借口要在三水县城河口建军用码头,拨白银二十万元,派梁少衡督建河口半江桥(桥型码头)。然而建成后,抗日战争的烽火就烧到了华南,河口失陷,这座桥一直未作军运,反而成为规模较大的船舶码头,造福了百姓,令商贸更为繁荣。


半江桥现在已是三水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了游客到三水观赏景色的好去处。



如今,广三铁路在新的规划下,将以崭新的姿态呈现给世人。百年车站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不久,新的河口古镇将面世。



水运通达,造就了三水过往的辉煌。而水陆空的立体化通达,则勾勒三水未来的城市图景。“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格局的打开和便捷化,依然会为一座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至今日,三水不仅在佛山拥有贵广南广高铁首个开通的高铁站,还坐拥广佛肇轻轨的两大站点,同时在佛山五区中拥有数量最多的高速公路。此外,左拥右抱的白云机场与珠三角新干线、正在建设的佛山一环西拓工程……三水,正在成为一座水陆空四通八达的城市,百年河口的辉煌历史正在随着城市三水的建设步伐延续。


大家都在看

1.这些行为一次扣12分!老司机也会中招,小心咯

2.面对“老赖”该如何做?人大代表给你支招,收好!

3.注意!中央将制定计生补助国家标准,广东的情况是…




插播:公益广告


来源:佛山新闻网

文:佛山新闻网朱广晖

图:西南街道办、麦国培、三水区档案局、黄敏玲

鸣谢:三水收藏家麦国培

责编:刘丹红

部分资料:南方日报、西南街道办

如有遗漏署名,请留言告知,谢谢~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