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讯|“叠展时间”沈建国艺术展—《中国雕塑》执行主编宋伟光的评论

宋伟光 基业艺术 2023-12-07

名称:“叠展时间”沈建国水墨·空间实验艺术展

开幕时间:2020年7月4日  15:00

展览时间 :2020年7月4日-2020年8月17日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

主办单位:国际艺术大学联盟、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雕塑协会

支持单位: 深圳软城市产业联盟、东坊画院

承办单位:苏州基业艺术馆

展览地点:苏州工业园区金芳路18号东坊创智园地A幢1楼,基业艺术馆

媒体支持:库艺术、雕塑头条、看苏州app、新华日报、雅昌艺术、艺厘米、在艺等








水墨与雕塑之间的跨维度融合

                       ——说雕塑家沈建国的抽象艺术


文|宋伟光

图|沈建国

从造型艺术的类别上来看待,水墨与雕塑两者之间似乎在学理上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然而,如果从跨领域的角度来审视,两者之间也可以建构一种具有新的学科意识的全新视觉体验。


一·水墨介入三维空间的探索

雕塑家沈建国是一位将水墨的二维表现功能介入到雕塑三维空间中的探索者。长期以来,沈建国在新水墨的试验中找到了一种当代性的视觉认知,并将水墨的人文精神融入到雕塑的实体空间中。这种跨维度的艺术实践,使得水墨与雕塑这种分属不同系统的造型艺术之间产生了一种内在的联系。



沈建国的艺术探索,大致可以分为这几方面:一是在二维平面艺术中的探索,这就是他命名为“叠园”和“井园”的水墨系列。“叠园”,是宣纸在水与墨的交融中加贴一种与之相适宜的材料——皮纸,不同的皮质形成多样性的肌理,使之产生一种朦胧的层次和空间意象,形成了一种不用或少用墨韵的特殊的视觉效果。“井园”,则是沈建国对其生活的环境——江南、水乡、园林、田园、小巷等事物的抽象表达。如果说“叠园”是他摆脱出水墨依附题材而创作的传统方式,使水墨回归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表现功能;那么“井园”便是由地缘印象生成的意象,且又将意象提炼成为具有新的视觉效能的艺术抽象。因之,由“叠园”与“井园”所显现出的艺术功能,交织成江南烟雨飘渺的意蕴,渲淡出不可复制的和声。

这种和声又进一步在跨界、跨媒材的艺术实践中产生出沈建国的别样的艺术方式,即“水墨新空间”系列的雕塑形态。



说起来,沈建国的水墨新空间,得自与一次与美国当代简约主义艺术家比利·李的交谈中。比利认为可以将水墨与现代抽象结合。这个建议与沈建国的艺术探索不谋而合。沈建国认为:“当代水墨是基于传统上的变化,会在画面上感受到笔法、墨韵。虽‘非黑即白’但蕴含着自然哲学,而‘计白当黑’则是最美妙的空间延伸。”的确,计白当黑,是虚实相生的哲学智慧。这种对于显现与隐藏的虚实关系,可以引申到对于有限与无限的空间认知当中。对此,沈建国将钢板进行折叠,且与水墨意象构成一体,试图找到不同维度的空间指向,产生平面与立体,梦幻与真实,渲染与律动所聚合出的视觉能量。


二·三个问题

沈建国追寻到了视觉艺术的真谛,他的艺术案例向我们提出了这样几点问题:


1·水墨问题。如果抛开水墨的传统文化意义,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一种材料手法。因为某一艺术手法的产生,必然与审美观相联系,个中隐含着的是从自然环境中所提炼出的与内心世界的审美认知相呼应的表现手段。

而若将水墨从传统的文化背景中抽离出来,单纯将其作为一种表现语言,那么,它将产生更多富有个性的自由表达和审美意志,这应当就是所谓新水墨所追寻的问题。从沈建国的艺术方式上审视,他的水墨形态当属后者。

 


2·抽象问题。沈建国的水墨和雕塑艺术,当属于现代主义中的抽象一路。这一表现形式是对以再现性艺术形式为主体的中国近现代造型艺术的冲击。长期以来,中国对于抽象艺术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往往把抽象与对物体形态的变形相混淆;把抽象与对形体的分解相混淆。这种认识是基于模仿或客观再现物相的基础上的认知。如将波形曲线作为波浪或水流的抽象,三角形作为诸如山形的抽象等等,这种抽象手法在中国原始彩陶装饰中尤为突出。这类抽象方式依据的是客观物体的形态,且游离出客观物象的形象制约,却又可以凭借着形象的提示回归对物象的感知,以此产生一种审美快乐。














沈建国的抽象艺术与此截然不同,他的表现形式虽然也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但其笔下的艺术表现,透射出的是对事物形而上的概括和提炼。这一点在他的钢板折叠弯曲的雕塑造型上尤其显著。这是一种脱离客观制约的带有自治性的抽象思维,含有一定的数理逻辑的抽象形式。如果沈建国将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种系统,形成一种与变形或者简化作为抽象方式相背离的独特风格。笔者在一篇论说抽象问题的文章中指出:“抽象思维,一方面,它趋向分离、拆解、选择和排除,如再现性抽象;一方面,趋向归纳、统摄、联结,如表现性抽象艺术。抽象有一定的对事物剥离与简化的作用,但简化与剥离并不是抽象的实质,而仅仅是手段。抽象应当上升到对事物的综合认识上面,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中的哲学关系,是对事物的分析而非分解,是综合而非合成。”笔者认为,沈建国的抽象艺术便是一种对物象的综合和分析,体现出他对抽象问题的高度认知。




3·跨维度与创新问题。在此,要牵扯到一个概念---系统。一般而言,系统,是指将分散的因素进行有序的编排,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结构,是一种相互作用有机的整体。系统,强调的是同类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性。系统,表示结构与结构内部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在系统之内的创新,意味着对整体结构的填充或对某一环节的更新。因为,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在特定环境中对事物的改进或创造。但20世纪以来,创新往往是在系统之外,是学科交叉产生的交叉学科,它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还可以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分支的交叉。如果将学科交叉的思路引用到艺术创作或创新之中,那么,不同门类之间的交叉和互融则可产生出新的艺术思维和表现形式。沈建国将水墨的二维平面关系,引向三维的实体空间,从学理上讲,这是一种由门类交叉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这是跨维度的结果,是值得学界重视的。

 



三·对沈建国艺术的定位

沈建国的艺术比较符合形式美学法则。这是一种强调审美独立意志和艺术形式纯粹性的美学观。试图使艺术的表现方式摆脱艺术依托文本的叙事性再现模式,强调的是构成美的法则最本质的因素。具体讲,这是一种强调美的理念在诸如线条、形体、色彩、音色等组织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


沈建国的抽象艺术,是多维度之间的交融,可以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如果我们再从形式美学上来认识这一现象,那么,就可以认识到表现形式即视觉方式,视觉方式即视觉经验。艺术的判断力来自于艺术经验。形式感和观念性强烈的艺术,应直接指向艺术的本质,不然的话,就会沦为空乏的玄虚,成为自我欣赏的理由。

沈建国的跨维度艺术是有认识基础的,这个基础不仅仅是指他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所表达出的感性认知。这一认知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自我的文化立场!



7月4日


“叠展时间”

沈建国水墨·空间实验艺术展


敬请期待!








基业


艺术





儿童绘画/成人绘画/下午茶定制/私人定制课/

周末体验课/团队活动/亲子活动/定制派对/

详情查看公众号主页菜单

苏州工业园区金芳路18号A栋1楼

周二到周日09:00-17:30

0512-65953436 免费开放

地铁2号线到金尚路,公交车130、141路到金芳路创苑路

200+个免费停车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