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投射】你骂别人的时候,很可能是在骂自己

UCA WAVES 浪潮UCA Waves 2024-06-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心理投射


帮助我们逃避自责

却让我们陷入更大麻烦的

一把“双刃剑”


  //  

原文来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

原文链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evolution-the-self/202103/projection-how-we-conveniently-dodge-our-self-doubts-1


原作者:Leon F. Seltzer博士,是《心理治疗中的矛盾策略》(Paradoxical Strategies in Psychotherapy)和《梅尔维尔和康拉德的愿景》(The Vision of Melville and Conrad)的作者。他拥有英语和心理学博士学位。他在线发表的心理学文章获得了超过5200万的点击量。

编译:UCA WAVES

01

不是沟通的问题


  • “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一个人下意识地把自己受伤、焦虑、羞耻的感受,归咎于他人。例如,自己一件事没做好,第一反应就说是由于他人的错误造成的。


  • 父母常常把自己不舒服的感觉投射到孩子身上。


  • 孩子们将父母的投射内化,然后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同龄人身上。

在做夫妻关系咨询的40年里,我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常听到的话(更多的是从妻子而不是丈夫那里听到的)是:“我们从来不沟通。”


从字面上看,这当然不成立,在亲密关系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交流。他们真正抱怨的是,大部分沟通都流于表面或是消极负面的,甚至往往不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回避积极的沟通,而采用让幸福减分的被动形式呢?答案通常是,多年来,他们固有的沟通方式令人生厌,一方(也许双方)在试图与另一方沟通时经常感到被误解。


然而,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存在如此多的误解,以至于对话的过程会变得如此令人失望而无法继续呢?(相比之下,所谓的“不沟通”倒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归根结底,是一种被称作“投射”的原始而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作用。


这篇文章将解释为什么一段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大部分都是由“投射现象”所引起的。


因此,更好的沟通技巧并不能解决夫妻矛盾。事实上,这和沟通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是我们下意识启动的“投射”的心理防御机制,破坏了我们与伴侣或他人进行真诚、直率地交谈。



02

我骂你,其实是在骂我自己


所有心理投射都源自受伤、焦虑和羞耻的感觉。这些感受无一例外地让每个人都痛苦、难受、不安。因此,当它们出现时,或者我们预感到可能会出现时,就想立刻逃之夭夭——越快越好。


于是,“投射”的动态防御机制就启动了。投射可以积极地“管理”这些令人不安的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管理那些引起不安的冲动、信念、欲望和需求,其方法就是——把自责变成责怪他人。


这种无意识的转换让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我们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重要的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


这种适应性的自我保护机制会立即减少我们的无助感和脆弱感。这是一种内在强化,只要没产生太糟糕的结果,它很可能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很明显,那些常常陷入恐惧,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更有可能向外投射他们所缺乏的内在力量或信心。


可以肯定的是,每当“不安”超出了我们能接受的能力,我们都会启动这种强有力的防御机制,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减轻我们的痛苦。


当我们还不能“接纳”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感觉时,或者还没意识到这些感受实际上来自我们的内心而非外界时,赶走这些感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假思索地(完全下意识地)归罪于那些让我们产生这些感受的人。于是,我们理直气壮地责骂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但与汽车后视镜无法探测到的光学盲区不同,我们自己的特定盲点是由防御机制无意识地“制造”出来的,这些防御机制一嗅到危险, 就会启动保护我们——用“制造盲点”的方式。在我们体内的这些防御机制,并不完全受我们自己所控,它们往往不相信我们自己能处理好这些情绪,而自发地启动保护程序。


动物不像人类拥有如此复杂的意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我意识,所以它们没有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也不像人类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它们的生存意识主要是生理上的,而人类则主要是心理上的。



03

是我的错,还是父母的错?


幼儿在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以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无法区分他人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只有认同别人的冲动和动机,才能理解别人的冲动和动机。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投射的雏形。


最糟糕的是,因为他们的心智不成熟,还没有发展出自我控制的脑回路,几乎完全依赖父母(这里说的父母也包括其他负责照顾孩子的人,下同),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们很容易接受父母对他们的评价,认为这是“真理”。


一方面是出于天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被责罚,孩子们往往不得不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自己。所以,当父母对他们失去耐心、批评他们或对他们大喊大叫时,他们不会认为是父母反应过度了。相反,由于缺乏情感自主,他们会认为那都是自己的错


他们会把父母最糟糕的特征融入到自己的身份中,而无论这些冲动的错误行是否与他们的年龄和气质相符。成年后,他们可能需要接受治疗,纠正错误——造成的那些错的人,实际上不是他自己,而是他们的父母。


不幸的是,由于幼儿的自主性和认知发展受到限制,他们最初的自我意识就是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不够好的。因为每当孩子们制造麻烦时(哪个孩子不会呢?),父母会立即将孩子的行为解读为对他们养育方式的负面反馈。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会通过批评孩子来逃避批评自己。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


”即使是最慈爱的父母,也会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恐惧、偏见、信仰、失望和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们会把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对他们是有害的。“





正是这种有害的“权威”投射成了孩子自身的一部分,大多数孩子都会再把这种投射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来让自己好过些——这就是为什么暴力型父母总会养出暴力型的孩子。


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责怪他人——当父母们问起是哪个孩子挑起了一场失控的争吵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是他(她)!” 据此,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投射倾向有多普遍。


否认自己的错误看似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但互相指责永远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很“清楚”——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却缺乏足够的勇气公开承认,甚至常常连私下承认都不敢。


对投射现象的学术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以耶鲁大学201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为例:


学术报告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感知者自己的快乐、内疚、同情、愤怒/易怒、厌恶、内疚和感激都被投射到伴侣身上。也就是说,感受到这些情绪的人会认为他们的伴侣也会感受到这些情绪,与伴侣自己描述的真实感受无关。因此,经常感受到某种特定情绪的人总是会过度感知伴侣的该种情绪,即便那并不是他们伴侣真正的感受。





未完待续,下一篇将着重于针对投射的最佳补救措施,以及投射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对夫妻而言,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往期推荐

1. 【9/25讲座实录】话要怎么说,对方才会听?

2.恐惧、沮丧、悲伤——枪击事件后我们的真实感受

3. 疗愈创伤,共渡难关——悲剧发生后,我们可以求助哪些资源

4.  【推荐】2款心理健康手机软件APP,提供心理关怀、支持和资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