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评“低价中标”,没有利润何来质量!

2017-06-10 基建通


产品既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一件件产品都有质量、一家家企业都以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才更有质量。

“在招投标中,低价就能中标,造成大家不比质量,只比价格低。”在不久前开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中,一些企业主抱怨,目前,一些地方在招投标中存在的“低价中标”现象,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突出障碍,亟待治理和规范。

一般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招投标中的投标价或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价。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这些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为获取利润,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执法检查中,一家曾经获得过“政府质量奖”的线缆企业直言:生产企业没有利润空间,被逼得偷工减料,突破底线。事实上,因低价中标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酿成安全事故的案例,并不鲜见。

“低价中标”现象之所以出现,和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监管机制不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从根源上讲,是鼓励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不足导致的。当有的企业每年拿出很多利润来搞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时,个别企业靠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能同台竞技,甚至竞争成功。长此以往,就没有企业愿意花精力搞研发和创新。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整个制造业也是一个打击。解决之道,自然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让企业拿产品质量说话,让过得硬的产品叫得响、站得稳,从而为制造业大国打下产品质量的基础。

令人慰藉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靠偷工减料甚至假冒伪劣来获利,空间正日益逼仄。一方面,目前,随着监管部门从标前、标中到标后的全流程监管,招标投标活动逐步规范化,通过低价中标进而谋求灰色利益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相反,一些低价中标的企业经常由于利润极低,造成交期延迟,且无法保证质量,让招标方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在工程领域,有人将这一现象戏称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在产品质量上不愿意投入的企业,生存也将愈发艰难。我们应该顺应和把握好这一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趋势,使现行法律规定更具可操作性,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守法企业一路绿灯、违法企业处处受阻,让企业主动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我国产品质量法也规定,企业要承担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升产品质量归根到底要靠企业自身,只有一件件产品都有质量、一家家企业都以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才更有质量。当前,中国市场正在实现消费升级,产业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将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这些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质量和品牌的要求会更高,只有坚持以质量为本,把质量问题上升到价值观和现代企业理念的层面来认识,我们才可能后来居上,确立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一石激起千层浪,“低价中标”的问题是行业热点,也是难点。此文一出,不少网友纷纷评论,我们一起来看看部分网友的发言吧:

网友@巴山蜀水:工程质量好坏不是由低价或高价决定的!就像楼市一样,同样的房子可以卖高价也可以卖低价!难道你能说卖得高的质量一定好些?造价的高和低,只能说施工单位赚得多或少而矣!不能归罪于招投标制度。记得前几年楼市鼎盛时,一个大的楼盘通常由几家施工单位施工,开发商给的钱是一样多,但是工程质量呢?是一样吗?质量和造价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那些什么以研发为名指责别人低价抢了自己生意的说法更不靠谱!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其一、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作为工程人,很多应该有同感吧?质量意识低的单位,为了赚更多的钱,会选择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差一些的人管理、操作,生产的产品质量自然差一些!其二、质量监督部门。现阶段,无论法规怎么讲,监理和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上都起不了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建设主管部门!他们腐败了,比如收受了红包,比如在里面做了分包,这个质量安全嘛,大家都懂的!至于转包是怎么回事?这个责任应该归结于招投标主管部门不作为!因为中标的事专业以投标为目的的围标公司,干活的人中不了标,中标的人不干活,不转包怎么办?低价中标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管理上!很多公司不做事只围标,围标的人买通评标专家,甚至有些说法:代理公司中标成了个别地方的潜规则!这样,转包为什么不是平常的事呢?


网友@`哈哈:首先要杜绝转包恶习!有许多低价中标是投标人自己愿意搞出来的!许多项目再低价中标,还是能转卖赚钱!而且还层层卖!这是低价吗?中国现建筑市场,即便高价中标,实际到工程建筑投入中也是很少的钱,只不过中标单位多卖钱而己!实际上现在召标已不是前几年那样最低价中标了!可是中标企业出卖的价格提高了好几倍!真正到工程上的钱更少了!


网友@阳光空气水:开发商以最低价包给施工单位,还让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司空见惯!这样导致施工单位经常付不出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稍有问题还被开发商扣压大笔工程款!政府部门为保社会稳定,不从源头抓起,就知道让施工单位垫付农民工工资,不然降低资质或处罚!现在的施工企业不干企业倒闭、干背负一身债!真是苦不堪言啊!


网友@李杰:本来叫合理低价中标。结果合理没法界定,就只有低价了。利润是质量的核心要素,同时解决企业资质挂靠,人员证书挂靠等这些羊头狗肉的事,加大质量事故处罚才能杜绝转包。


网友@刘海:现在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都是私人老板开建筑企业介绍信来做,向建筑企业交管理费,然后再层层转包,哪有质量可言,只要工地不死人就行了,政府明知这现状也无力干预。现行法律漏洞太多,如果能从法律上杜绝开介绍信并严打,建筑行业乱象才能杜绝。


网友@木木子:工程监理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如果工程质量出问题,监理应该和施工方负同等责任!这样的话,明知道亏本,谁还会超低价投标?现在的情况是低价低质,也能过关,承包方还有钱赚,市场环境就这样被搞坏了。


网友@土木年华:违法转包分包才是罪魁,政府把控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只要是自己要承担施工任务,那我们的报价就一定可行,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肯定会受处罚,而这代价不是一个工程的利润可以弥补的,问题是小型企业如果不靠低价中标,很难承接工程,尤其是一些新注册的企业,现在很多招投标都要求有类似工程业绩,没开始之前他们已经出局了,很多时候低价中标不只是为了盈利,还有可能是为了一个业绩,这个工程不为利润,为的是下一次能走进开标室!”


网友@细胞组合☆矛盾体:中国的现行的法律能够完全发生效力,早就成了制造强国了,关键是不执行,不理睬,不负责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官商勾结,企业管理市场变成了一场场竞争者绞杀。日积月累,最终造成了利润率降低。低利润所影响到不仅仅是个别行业,目前状况是影响到了所有涉及到领域。最终吃亏的是百姓自己,牺牲或降低了生活质量来维持秩序。


网友@fine:低价中标的初衷是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谁的价低谁中标,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但现在的低价中标已经偏离轨道,成了恶意竞争,不过现在评标已经进行了是否低于成本报价的评审。


网友@大车:以质论价,加强监督环节及力度。现在政府管理部门放开管理,验收不能严格把关,监理企业尽不到职责,各项制度都是空的,利益集团势利太强,中央的精神执行不下去,领导都是些外行。


网友@荣:高价就会高质量吗?未必!关键法规、规范、标准以及招标要求是否周密精准、是否执行到位!


网友@瓦匠师傅:我们是个县城,就是低价中标,但是您到开标现场看一下,每次开标都有那一批人在场,今天是这个公司的,明天又是那个公司的,低价中标后还要卖!挂靠!监督人员明知挂靠,两眼一闭。招标代理、监理、造价、设计、勘察大多数挂靠!大多数企业搞个资质,全挂靠!


网友@Mr'💕雷:低价中标,他们可以变更,隐蔽工程,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增项,只为了能中标,除非学广东那边,你中标价多少,就是多少,不管亏本还是盈利,都不会再增加费用,同时保证质量问题,如果不合格,永久进入黑名单。


网友@安徽泗县 刘兴启:中国根本就不该引进招投标制,招投标制造就了一批暴发户,毁了工程,浪费了很多人、财、物,招投标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也或许是引进来就变了味,应当从源头上查处。现在无论是业主还是正规企事业单位都感觉身受其害,但又讲不出,因为目前招投标是最合法的…


网友@土木年华:低价中标,不符合价值规律,也不符合竞争合理性和提高效率。最根本的原因是“招投标法”不健全。低价中标,后患无穷,祸害百年。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苦了企业,害了业主,坑了国家!!!!


网友@云淡风轻:在工程领域,有人将这一现象戏称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说得太好了,现在的招投标制度执行是一套,现场又是一套,招标底价政府随便砍,往往标书上的单价低于市场的基本价格。


网友@随遇而安:不但低价中标,还不准变更,即使变更也是加量不加价,这样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恶性循环,政府应该出台文件,不允许低价中标,加强安全和质量终身负责制的管理,让企业有合理的利润。


网友@C_Young🔅🔆:说到底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参与工程项目承揽的竞争,需要有合理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才行,不要老盯着“低价中标”这个背锅的说法,真正做到狠罚重罚,让亵渎质量安全的公司得到无法承担的后果,也许才能灭了它们的侥幸心理。最后要说的是,高价也未必有质量,价格是市场定的!。。。其实吧,现在真是“低价”吗?只不过是相对以往“好日子”而言吧,有些还要从承揽项目的自身管理来解决利润问题,高价给管理混乱的公司,它也能跟你亏的一塌糊涂,管理出效益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所以,公平的竞争+合理的价格+安全质量一票否决才能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网友@建筑人:质量管理建议:连责制、终身制;让违规的企业无落脚之处,但也得靠政府的监管力度。


网友@小平:铁路建设领域的低价中标已让几大施工企业巨头都有苦难言,尤其是进入高铁时代,没有一个企业是盈利的,全是赔本赚吆喝,这就是刘志军时代留下的余毒!强烈呼吁国家出重拳整治,没有合理的成本,哪有百年工程?


网友@lynx:招标是个好办法。但是有几个业主知道低于成本价?有几个投标者不为了低价中标偷工减料?10mm的钢板换成8mm的,40cr换成45#钢。老老实实的做,根本无法拿到工程。希拉里公开说过:中国全民腐败。谁之过?


网友@龙哥:企业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低价中标后何来的放心工程,这就是行业内充满了豆腐渣工程之根本。期待政府重视,真正做些老百姓放心的工程。


网友@顺远驾校:国家的招投标法是健全的,但是实际能够遵循法律法规在完成各项内容的极少,只能说所有的法律法规只能是书面上理想化的目标!招投标法颁布了那么多年了,严格意义上讲,根本没用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所有招标人清楚,投标人清楚,专家清楚,所有相关部门也清楚!我可以大胆的说一句,不管你是怎样的评标方法,没有经过串通投标完成的投标任务基本不可能!貌似中标人由开标过程中经过专家评审得出的结果,实际情况是中标人是由投标人在开标以前就控制好了的!投标人已经按照你的评标方法量身定做好了中标人!接下去是实际施工,由于投标过程中的目标是中标,根本无暇顾及将来的实际施工会有怎样的困难,那么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就要发生太多太多不可控的问题,实际进行施工任务的不可能会亏钱干施工,那么各种各样的不符合施工规范和强制性要求的问题都出现了,开始各参建方还以为能以各种法律法规和规范为准绳通过加强监管力度来完成建设任务,通过使用了各种书面上规定的理想化的规范和管理目标后,终于各参建方只能承认无奈!执行无奈!然后只能各种推诿,敷衍了事。毕竟谁也不希望引火烧身!

以上网友评论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管理

基粉们,期待你们精彩的留言!

来源: 《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国务院: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由5%降至3%

▲国务院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研究建设7条一带一路国际铁路通道、6条沿边铁路和9条沿边公路

▲162家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榜单:中建八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一路领航!

▲中国这座立交桥让美国人服了……“我以为是PS出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