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成为最优秀的教育企业 1:增长的极致

信口说 信口说 2021-06-16


中关村二小,在教育行业,是一所不得不提的小学。


在北京,它位于北四环和中关村北大街交界的十字路口的东北角,西门对面是北京大学,东门是中科院的家属楼,过了家属楼是中科院的各种研究所:纳米、声学、电子学、电工、力学、工程热物理、理化等等。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是海淀区TOP 3小学中的另一所,中关村一小,它的东面,也是中科院的各种研究所和家属楼。


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国硅谷”中关村,除了耳熟能详的“电子一条街”、创业大街外,这片方圆不过2平方公里的区域,也聚集了当今教育界TOP 2公司的总部,好未来和新东方,两家的距离不到300米。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将与众不同。这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它显赫的名声、优质的生源、升学率的保障、海淀区的TOP 3的一流小学,进而成为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存在,而且,它见证并影响了享誉全国的多家教育机构。


1

江湖后生


1990年,英语教师俞敏洪因为私自兼职授课,被迫离开北大。为了生计,他在北大对面的中关村二小租了间平房当教室,那是一间10平米、漏风漏雨的屋子,外面支一张桌子,再放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最初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帮忙记账的是中关村二小刚退休下来的老会计。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终于为自己的英语培训班拿到了办学许可,“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在中关村二小的简陋教室里成立。多年后,新东方搬到现在的新东方科技大厦,建筑风格似一架扬帆启航的航母,航母的尾部正对着中关村二小,那是新东方起航的地方。


2003年,新东方成立十周年,已经占据北京80%、全国50%的留学培训市场份额,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占据了“霸主地位”。这一年,俞敏洪被邀请作为北大优秀校友,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台下的北大学子心潮澎湃,被俞敏洪的勇气和情怀所折服,其中有一位学生正在读研三,也在课外办着自己的培训班,他的名字叫张邦鑫。


8月,“非典”刚过,张邦鑫在北航南门的知音商务写字楼租了一间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破沙发和一个古旧铁皮密码柜是全部家当,颇似10年前在中关村二小的俞敏洪。至此,张邦鑫开始了追随师兄俞敏洪的创业生涯,“师兄教英语,我就教数学;师兄做成人,我就专攻中小学”。



而此时,专攻中小学培训领域已经有一家巨头——巨人教育。

巨人教育的创始人尹雄同样是北大的学生,他的创业之路和张邦鑫如出一辙。1994年,时任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教师的尹雄,来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也是为了筹集学费,尹雄凭借自己的吉他基础,办吉他培训班赚钱,随后越做越大,并增加了小提琴、电子琴、围棋、象棋等其他课程,尹雄进一步想把巨人办成“教育百货大楼”,相继增加英语、语文、数学课程。


在大范围引进人才和充分授权的基础上,巨人教育迅速发展,到2003年营收规模已经过亿。2004年7月,巨人教育十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晚会,60处教学点、3.6万在读学员、1000多名教师,巨人教育已经是北京教育市场名副其实的“巨人”。


这时候,刚刚成立一年的学而思才招收了200名学员。


2

风云变幻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留学教父”一时风光无限。俞敏洪作为第一代教育创业人,其成就不止是创立了新东方,他作为中国民办教育教父级别的人物,为后来者指引了一条道路。

随后中国的教育行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快速发展起来。


2007年到2008年,中国教育行业迎来了第一波上市高峰,诺亚舟(2007年10月)、双威教育(2007年10月)、弘成教育(2007年12月)、ATA(2008年1月)、正保远程教育(2008年7月)相继在美股上市。


第二波上市高峰在2010年到来,当年有4家公司在美股上市,安博教育(2010年8月)、学而思(2010年10月)、环球雅思(2010年10月)和学大教育(2010年11月),堪称中国教育行业的奇迹年。


2010年底,10多家美股上市教育公司中,新东方是无可争议的前辈和领袖;安博教育上市前获得1.7亿美元融资,远超行业龙头新东方,并以疯狂的融资-并购-再融资模式而备受瞩目;弘成教育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IDG、McGraw-Hill、老虎基金和花旗银行等大机构的投资;正保远程拥有中华会计网校、法律教育网等知名职业教育网站。这些公司拥有的资源、资本、积累,都远超学而思。


教奥数的学而思,怎么也不算是特别引人注目的那个,一如它的创始人张邦鑫。2007年9月,巨人教育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和SIG的2000万美元投资,这是彼时国内K12领域最大一笔投资。拿到钱后,巨人教育第一件事是拿出6000万元找张邦鑫谈判收购事宜,当时学而思的学员规模仅七八千人左右,巨人则已达5万。面对突如其来的巨款,张邦鑫没有心动,他的心里却开始另有打算,最终收购未能成行。


紧接着2011-2014年,教育行业发生了第一波调整。


2011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频频遭遇做空和猎杀,46家中概股公司被停牌和退市。新东方在2012年7月被浑水做空,暴跌35%。中国教育集团和双威教育由于财务造假,分别在2011和2012年被强制退市,诺亚舟、学大教育和弘成教育私有化退市,环球雅思被培生收购后于2014年退市。安博教育的并购式整合也埋下了危机,随着推迟年报、私有化邀约、大股东诉讼、股东辞职、官司纠纷、被托管等一系列风波,最终在2014年落寞退市。

2010年美股上市的4家教育公司,仅剩下了学而思。


学而思的稳定增长让所有同行黯然失色。

学而思在创立7年之后,登陆纳斯达克,又用了一个7年,2017年7月28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此后,二者开始了市值上的"你追我赶"。进入2018年,好未来高增长带来的高估值让其市值拉开与新东方的差距,截止2019年6月25日,新东方市值148亿美元,好未来市值220亿美元,成为绝对的教育龙头。当初一起奔赴美股的同行们,退的退、残的残,“留学教父”新东方也只能区居第二。



2011年,中关村二小西南角大楼的底商,被财大气粗的安博教育拿下,2014年,安博教育退市,随后这块招牌被换成了“学而思培优”,一直延续至今。中关村二小俨然成为了教育企业的福地,从校内的新东方,到校外的安博教育、学而思,新老更替,轮番登临,仿佛某种隐喻。


中关村二小西门 



3

执一而生


好未来高市值高估值的背后,对应的是高增长。在所有教育公司里,好未来的增长模式最简单:开学校、招学生,更重要的是,好未来能做到。


从数据上看,好未来的收入和学生数同比增长,2013年之后增速加快,平均保持在40%以上。同时,好未来进入的城市和开设的校区数也在同步增长,截止2019财年,已进入56个城市,拥有676所校区。对比好未来和新东方,新东方的增速显得更为平稳,而且2015年首次出现净利润的下滑;好未来的业绩从上市后一直在增长,而且近几年的增速更快。


这么漂亮的增长曲线,大概只有“股王”贵州茅台能媲美。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好未来平均每个校区服务的学生数,从2012-2019年持续上升。2012年,好未来新开138家校区,拉低校均学生数到2557人,但到2019增长到20698人,复合增速35%。当然,这是个粗略可供参考的数据,因为还有部分线上的学生,2016财年线上课程收入占比5%,但这个数据也反映出好未来规模化之后,服务学生的能力在增强。



为什么这样的增长能给到高估值?因为开学校、招学生的增长模式确定、可规划、可预测、有空间——这是资本市场最喜欢的模式


同时期的其他教育公司,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一定的摸索和调整。


以留学英语起家的新东方,2001年就推出K12阶段的高考英语冲刺课,但接下来的9年K12业务起色不大。2010年,学而思、安博、学大上市,新东方意识到危机和K12的巨大机会,开始将将优能进行项目化运营,优能团队到全国各地优秀的 K12 机构去交流和学习,包括学而思、卓越、邦德、思齐、精锐等。2015财年,K12(泡泡+优能)营收占比首次超过50%,2018财年提升到59%,优能成为增速最快、现金流占比最多的业务。


安博是典型的投资并购成长模式。一般挑选当地前三名的培训机构,“一半现金,一半股权,一起上市”,从职业教育、到K12培训机构,再到全日制学校,产业链相当长。2010年10月上市之前,收购了近30家机构,耗资超14亿元,上市后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中概股。但随着安博股价的大幅走低,早先收购中获得股权的原创始人由于利益受损,纷纷“倒戈”,加之管理层的矛盾重重,最终被迫退市。


这样的简单模式,别人不可以做吗?当然可以,但至今也只有好未来和新东方,真正做到了全国直营。


与新东方几乎同时成立的巨人教育,是K12赛道最早的深耕者,曾经霸占北京最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位多年。2006年,巨人教育已经可以做到2个亿的流水,利润数千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巨人的品牌号召力完全碾压学而思。但2008年,巨人教育为了完成投资机构对赌的利润要求,开始了全国范围内近乎疯狂的收购,短短一年间,在全国18座城市,收购了18所学校。然而事与愿违,收购进来的学校非但没有贡献利润,还因为早前税费并未交全和商标注册问题,拉了公司的后腿。之后巨人教育身陷泥淖,最终在2018年以7亿元卖给了精锐教育,惨淡收场。


更多的K12教培机构,受限于管理半径,选择深耕区域。卓越和邦德在华南地区,精锐主攻华东,高思主要在北京,思齐精耕湖南湖北,他们都尝试过全国扩张,谋求更大的增长,但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大音希声,大巧若拙。

高手过招,从来一招致命。最简单的模式总是最有效,但能做到简单的,却也寥寥无几。



4

天生我命?


教育企业的增长从何而来?

除了好未来开学校、招学生的模式,其他公司都是如何增长的?教育行业是否只有好未来的模式是最有效的能突破规模限制的?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考虑,按照线上和线下、2B和2C划分四个象限。我们发现,16家美股上市教育公司基本都位于右侧,即2C模式,其中9家主要是线下模式。线下+2C模式,增长主要来源于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市值过百亿美元的好未来、新东方选择的是自己开学校,一个个城市、一所所校区扩张业务边界;安博教育和巨人教育选择的并购路线,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同样以并购整合发展的朴新教育上市一年已经跌去62%。


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企业,2C+线下店的模式,更有可能持续增长和做大规模。



纯线上模式的有跟谁学、英语流利说、51Talk和正保远程4家。线上+2C模式,不需要开校区,其增长来源于招生规模但一直以来,很多在线教育企业都是流血上市,很难盈利。跟谁学是第一家实现规模盈利的在线K12教育上市公司,所以跟谁学市值能达到23亿美元,仅次于好未来和新东方,但跟谁学豪华的团队无法复制——新东方总裁陈向东、新东方上市前财务管理负责人宋欲晓、百度凤巢团队的张怀亭和罗斌、百度大数据部门总监李钢江、名师网创始人苏伟。英语流利说以强运营和微信打卡闻名,注册用户已超过1.1亿,增长有空有限,在收入规模高增长的同时,亏损持续扩大,2018年亏损4.88亿元,短期仍难以盈利。51Talk在2018年亏损4.17亿元,正探索从成人英语转型青少儿英语。


ATA(全美在线)以考试测评业务起家,是最大的计算机考试测评服务供应商之一,2018年9月剥离核心业务到全美在线,目前正在准备A股IPO,随着ATA收购ACG(艺术教育,全国23个直营校),其业务也将变成2C+线下店模式。


从内容看,除ATA和正保远程主攻职业教育,其他14家公司均为K12学科和英语教育。


同样模式的9家公司里,为什么只有好未来能实现持续性增长?企业的增长从何而来?


经济学家彭罗斯(Penrose, E.T.)在《企业成长理论》中建构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企业增长是资源和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彭罗斯认为,真正限制企业扩张的因素来自企业内部,企业现存管理人员的力量(capacities)必然在任何给定的期限内限制企业的扩张。


既然企业的增长主要受制于管理力量,那么管理力量的增长也心然会推动企业的增长。在企业有计划的增长过程中,也可通过逐步吸收新的管理人员来增加 管理服务。更重要的是,企业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知识。管理服务的实践可以产生新的知识,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正是因为这种生产性服务和知识创造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新的管理服务在企业的增长过程中会不断被创造出来。增长意味着管理资源被用于发展新的管理系统。


从企业增长理论的角度,或许说明好未来实现的极致的增长,更多来自于张邦鑫和他所带领的队伍。


那么,为什么是张邦鑫?是天生我命,还是适者生存?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

好未来如何成为了最优秀的教育企业?

好未来做对了什么?

好未来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如何成为下一个好未来?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教育公司千千万万,行业风口不停轮换,在线教育、AI、双师、直播、素质教育、体育培训……不管做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商业模式最终也殊途同归。而好未来,是目前无可置疑的最优秀的教育企业,读懂好未来,也就读懂了中国教育行业、读懂了该如何经营教育公司。






如何成为最优秀的教育企业?

《极致的增长》将作为好未来研究系列的第一篇,后续将从师资、招生、标准化、管理等多个角度,拆解好未来,以窥教育真谛。


也欢迎各位读者留言,阐述你知道的好未来/学而思故事,和你理解的好未来与教育行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