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经10年后,她终于找到“病因”

徐冰 人间theLivings 2024年12月04日 08:59


你的痛经,可能源于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病”,需要像对待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管理。


配图 | 《少年派》剧照


前    言

在女性的世界里,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我们的身体会经历一场无声的战斗——月经。23岁的晓蕾,与痛经的阴影抗争了十年。从青涩少女到职场新人,这十年来她的生活被每月如期而至的剧烈疼痛所支配,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重负。像晓蕾这样因为痛经进入急诊室的女孩并不少见,她们中的大多数,其痛经并非只是成长的一个阶段,而是指向更为严重的健康警报——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不能治愈的慢性病”,正悄悄侵蚀着无数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节选自《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作者徐冰以其在妇产科领域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开了女性生理痛苦的神秘面纱。痛经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女性的常态,而是需要被严肃对待的健康问题。




晓蕾是从妇科急诊转送到专家门诊的痛经患者。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面色苍白的晓蕾被年轻的妇科急诊医生搀扶着送到我的诊室。23岁的她,却已经有10年的痛经病史。这几年,她不止一次半夜因痛经去急诊。今天是月经期第二天,再次腹痛难忍的她被120急救车送来医院。急诊室刚给她用过解痉止痛药,她感觉疼痛略有好转。

自从13岁第一次来月经,晓蕾就开始了月经期腰酸背痛、下腹坠痛的噩梦,而且越来越严重。高中、大学时代,月经期她多次无法坚持上课,被同学搀扶回宿舍,还有两次被送去校医院。校医怀疑,疼痛这么严重,是痛经吗?晓蕾哭诉道,不光肚子痛,还有浑身关节痛、肠绞痛,吃东西呕吐,有时还会莫名其妙拉肚子、胃痛、头晕、出虚汗。校医建议她去医院妇科做全面检查。结果,在妇科查过几次B超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她只能咬牙硬挺过去。

这几年,痛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暑假毕业刚进职场的她,前一晚加班熬夜,又吃了点儿凉东西,痛得快虚脱过去,实在撑不住了,又一次叫了120急救车……

作为职场新人,她在月经期都不敢出差,担心老板和同事对自己有看法。这次来医院,她请求专家一定要看个明白,到底自己得了什么病,为什么这么痛。




多数时候,女性在月经期间会经历1~2天的不适,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也有部分女性疼痛到需要卧床,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就可被诊断为“痛经”。痛经的典型症状是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常伴有腰酸背痛,甚至不能入眠,需要服用止痛药。而伴随着说不清的下腹刺痛、绞痛、烧灼痛,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像晓蕾这样痛到半夜来看妇科急诊的姑娘也不少见,需要打止痛针才能缓过劲儿来……

每个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痛经的诊断标准也很主观,主要是由你自己来评判疼痛和各种不适是否达到了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程度。如果是,那就不属于生理问题,而是属于疾病范畴,应该引起重视,寻求专业的诊治。

遗憾的是,女孩们大多是从妈妈、姐姐或者朋友那里学习如何处理月经带来的麻烦,甚至开启自我教育,认为女性天生具备克服疼痛的能力。但是当疼痛越来越难以忍受,而你希望从周围的女性那里获取相关知识时,却发现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哦,亲爱的,这很正常!”

“你太软弱了!”

“你不要太娇气!”

“这很常见,不是只发生在你身上!”

“我们都痛,但是你听到我们抱怨了吗?”

说这些话的可能是你最亲密的朋友、妈妈或者老师。你越发以沉默和忍耐来对待自己的疼痛,希望把不正常的生活“正常”地维持下去。于是,你不光吃止痛药,还有暖宝宝敷贴、软枕头捂肚子、热红糖水和姜茶各种办法一起上……总之,你只能“忍”字当头。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料显示,青春期女性痛经的患病率在50%~90%。我国2000—2013年间发表过20篇关于初中到大学在校生的痛经相关研究论文,显示患病率最高达80.75%。发生率如此之高,很多母亲却告诉孩子疼痛是正常现象,长大就好了,结婚生子就不痛了。

在妇科诊室里,医生们一般根据是否能查找到导致疼痛的原因,将痛经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二者在发病年龄、疼痛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如果只有疼痛症状,而没有发现盆腔里有明显的病变,就可归类为原发性痛经。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1~2年,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这种疼痛可能与年轻女孩子宫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子宫幼稚容易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异常(如极度前倾后屈),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月经血顺畅流出,从而导致疼痛。所以,某些情况下,妈妈们说“长大了就好了”也不无道理。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激素分泌趋于平稳,痛经也会有所缓解。怀孕、分娩后疼痛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这确实有可能。

还有一类痛经由盆腔疾病(如内异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等)引起,称为继发性痛经,通过各种检查能够发现,需要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这两大类痛经,疼痛类型、疼痛程度、疼痛自然转归、治疗方案均大不相同。

当然,疼痛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子宫、内分泌、精神、遗传、生活习惯、前列腺素水平等因素都有关。精神类型不稳定、容易神经过敏、体质衰弱以及有痛经家族史的女孩更容易受到痛经的困扰。女儿从小看到妈妈月经期痛苦不堪,等她自己青春期月经来潮以后,也出现了月经痛,这和一直以来的精神暗示也有关系。另外,如果妈妈有严重的痛经和内异症病史,女儿未来发生相关疾病的风险也更高,应该引起重视。

我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经常遭受月经问题的困扰,请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和评估,查找病因,积极处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痛经,医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如原发性痛经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善情绪等缓解疼痛;而对于继发性痛经患者,最重要的是查明原发疾病,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控制疼痛。因生殖道畸形或梗阻导致的痛经,则需要手术处理。

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病之一,但也是疑难杂症。现阶段,它被认为是一个“不能治愈的慢性病”,应该像对待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管理。

内异症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痛经和不孕,育龄期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患病率达10%~15%。2023年全球发病人数达2亿。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保守估计我国发病人数达3000万~4500万。假定你所在的公司有100位年轻女性,在你周围就可能有10~15人患有内异症。80%~90%的患者因为疼痛而就诊,这也意味着,这些女性在最美好的年华,即二三十岁甚至更小的年纪就开始遭受痛苦。

但遗憾的是,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只表现为痛经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它将来可能发展成非常麻烦的内异症,以至于错过治疗良机。

在欧洲一些国家,青少年痛经问题由专门的儿科和妇科机构联合研究。英国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243名患有痛经的青少年的资料,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认1011名患者中648名患有内异症,即发病率约为64%。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80%的患者为I~Ⅱ期,也就是说其内异症尚在早期阶段,但痛经症状明显。这一阶段病灶微小,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发现,只有通过腹腔镜检查才能发现。

这一结果提示:在患有盆腔疼痛的青少年中,内异症较为常见。

2019年4月,在国内召开的一个内异症高峰论坛上,我的导师北脇城教授应邀发表演讲,介绍了他们联合影像科医生,针对内异症患者的子宫体积所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采用3D技术重建了内异症患者子宫的MRI图像,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多个径线发现,内异症患者较正常人群,子宫体积和宫腔内膜面积都明显增大。推测子宫体在月经期强烈的收缩和痉挛,可能使经血逆流加剧,更多子宫内膜组织进入腹腔内,同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会产生更多的前列腺素和多种炎性因子,在高水平雌激素环境下,更加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


MRI 3D 重建技术显示内异症患者子宫体积和内膜面积增大,与内异症发生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内异症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内异症发生的最小年龄群体,寻找内异症的高危因素,并及时阻断,对青少年的未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月经初潮早、严重痛经和月经量多都是内异症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青春期开始即出现严重痛经的女孩,日后发生内异症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如果这个女孩的母亲或姐妹被医生诊断为内异症,未来她患此病的风险就更高了。因此,对这类年轻女孩,我们尤其应该予以关注,加强指导,尽早启动治疗。




我有一个内异症患者微信群,大约是在微信群开始进入生活的时候,患者们自发组建的。记得当初和病友们就群名认真讨论过,我最后定名为“花园里的荆棘”。

“荆棘”二字是有出处的。它源自新西兰内异症患者组织创始人Joan Moultrie(琼·莫尔特里)的一篇文章。在文中,她将内异症描述成生长在女性身体里的荆棘(Internalthorn),隐而不见,但是导致疼痛,带来伤害。

把子宫、卵巢所在地比作女性的秘密花园,似乎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美好的用词了。但是,本应静谧芬芳的所在,却长出了荆棘,甚至遍地蔓延。想一想在刺痛中挣扎的身体,它发出的求救信号,你收到了吗?

子宫内膜本应内衬在子宫腔的里面,伴随体内激素的变化,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但是种种复杂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跑到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去。这些“异位”的内膜就像“非法移民”,生命力极强。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根发芽。在月经期,也会脱落和出血。不同的是,这种出血不能像正常子宫内膜脱落那样形成月经畅快地流出体外,而是发生在一个局限的空间里,慢慢地在局部越积越多,形成内异症病灶。

本来,我们的身体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会吞噬和清除这些“非法移民”,并在修复过程中,形成保护性瘢痕组织。但是,这些凹凸不平的瘢痕组织和不断侵蚀的病灶又会纠结成一团,结果导致肚子里的肠管、子宫、卵巢囊肿粘连成团,又互相牵拉。所以,刺痛、绞痛、牵扯痛、肠胀气、肛门坠胀、性交痛,身体里各种奇怪的疼痛和症状就产生了。

图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


医学界对这些“异位”的病灶有不同的命名。虽然听起来很深奥,但它们其实都是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只是生长部位不同,外观不同罢了。

最著名的四个异位成员分别是:

1.腹膜型内异症:是内异症早期病变,形态各异。呈透明水疱样,紫蓝色、黑色结节,红色火焰状改变,白色疤痕状,甚至有时腹膜缺损也是由病变所致。

2.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每月伴随月经发生出血,逐渐增大,形成陈旧积血性囊肿,囊内液体状如“丝滑”的巧克力液,所以俗称“巧克力囊肿”。

3.DIE:如果异位的子宫内膜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入邻近区域和组织,形成结节,就称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简称为DIE(DeepInfiltratingEndometriosis)。近年来也有专家用DE(DeepEndometriosis)这个词替代DIE。

4.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从子宫腔跑到距离最近的子宫肌层里生长,就形成子宫腺肌病。也有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不同于内异症的独立疾病。

这些形态各异的内异症病灶就像人类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在早期腹膜型阶段,病灶很小,只有通过腹腔镜才能看到。当病灶增大形成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病典型病灶时,通过超声或者MRI检查很容易就能检测到。而子宫后方形成的DE结节有时即使通过MRI检查也很难诊断,这时,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凭借手诊这个最简单原始的手段,反而能触摸到特殊的疼痛结节,做出判断。

美丽的花园一旦被那些形态各异甚至面目狰狞的内异症病灶盘踞,就将是荆棘遍地,伤痕累累。身体纵然有修复机制,但终归能力有限,再难复原。

幸运的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在内异症病灶长大之前,身体常常已经开启它的报警机制,告诉你——痛痛痛!

你需要尽早行动起来,在这些荆棘长大之前,把它们清除出去。

更多有关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容,请阅读徐冰作品《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5月)。

《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徐冰 著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4年5月


徐  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妇科内镜分会委员


  • 本文头图选自电影《少年派》,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 本文节选自《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略有删减,网易人间工作室已获得授权。

  • 投稿给「人间」,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不少于千字100元的稿酬或不设上限的分成收益。

  •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文章由 网易丨人间工作室 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间theLiving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