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调解工作︱商洛市柞水县仁和社区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商洛市柞水县仁和社区成立于2010年3月,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小区,总人口4304户13043人。社区调委会共有7名成员,“五有六统一”制度规范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扎实有效。2019年获得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仁和社区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主线,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为“操作面”、社区调委会为“总控室”、微调委为“枢纽站”、调解小组为“承接点”的网络架构,秉承德与法、伦与理、道与情的工作理念,创新运用“三定三代”收集社情民意、“四单两级四次”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模式,全方位收集基层社情民意,多载体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梳篦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渐进式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有的放矢进行分类施策化解,共收集社情民意73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51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办,疑难矛盾不上交”的平安创建目标,为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
加强调解组织建设。仁和社区始终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广大居民有事能说、有苦能诉、有理能评的“说事点”,把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调解事业、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同志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当中,社区调委会由7人组成,下设微调委12个,调解小组113个,实行专人接待、专人办公、专人调处,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调解人员到位。强化日常工作管理。落实调委会成员全天候值带班制度,坚持首接负责制、反映登记制、投诉核查制、回音当面制、事后回访制,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构筑起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坚持规范有序推进。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架构,充分发挥调委会、微调委、调解小组的联动作用,调解小组将收集到的人口信息、矛盾纠纷、案件事件、社会动态、群众诉求等基础信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分级研判,分流处置,做到了楼栋建调解小组、小区建微调委、社区建调委会,做到了信息及时精准,工作运行高效流畅,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创新“三定三代”机制
蹚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坚持定点,实行民意代陈。仁和社区在各楼栋建立了调解小组,将楼栋长作为民意代陈的“收集员”,广泛收集社区居民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居务管理、基层治理、养老医疗保险、低保金发放等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传达小区主任,确保社区调委会能够及时掌控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态势。坚持定时,实行民情代言。微调委对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对能够及时化解的矛盾纠纷,立即行动、高效化解;对一时化解不了的转交给调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和驻社区法律顾问跟进调处。同时,社区调委会每月开展一次社情民意集中研判,全面梳理排查矛盾纠纷信息,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苗头,及时调配相关工作人员,入户开展政策解读、心理疏导、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坚持定人,实行民事代诉。秉承“矛盾纠纷的症结是什么,就化解什么”的原则,通过电话、QQ、微信联络或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及时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对矛盾纠纷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由社区两委会及法律顾问参与最后一次调解,调解未果的及时上报街办调委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及时联系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开展“四单两级四次”化解
拧紧社会和谐稳定“安全阀”
推行“四单”服务。坚持首接负责制,有的放矢开展点单、派单、履单、评单“菜单式”服务,小区主任将当事人作为点单人,通过电话、微信联络群等载体将当事人的诉求反映给调委会。社区调委会整理好当事人的诉求后,结合点单类型,分类进行统计,迅速派遣调解员介入开展工作。由调解员对矛盾纠纷实施跟进调处,定期开展案件回访,由纠纷双方当事人对调委会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坚持“两级”统筹。坚持以社区调委会、社区两委会为主体,抓早抓小统筹安排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程督办、定期研判、跟踪问效,防止“小纠纷”酿成“大矛盾”。开展“四次”化解。对简单矛盾纠纷,调解员首次接待进行一次化解;对有调解难度的,调委会成员共同参与研判进行二次化解;对矛盾纠纷涉及层面较多,调委会无法解决的,提交居委会商议进行三次化解;对矛盾纠纷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的,由党支部牵头主持,组织调委会、居委会和社区法律顾问共同研判进行第四次化解,有效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供 稿 / 商洛市柞水县司法局
编 辑 / 董海燕
责 编 / 李琪 石军鹏
审 核 / 王建军
● 省司法厅督导调研组赴西安市督导调研维稳安保和司法行政工作
● 陕西省司法厅印发《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
● 陕西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认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