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33届了,再看广交会时,我们在看什么?

网信广东 2023-09-23


开放中国,千年商都,再迎万商云集。


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线下展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线上平台同步开展常态化运营。


从中苏友好大厦到琶洲新展馆、从13家展商到3.4万家线下参展企业、从1223位采购商到220多国逾20万采购商、从1754万美元到300亿美元成交额,“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始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


国内外贸易与交流渠道日趋多元、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广交会成交金额占外贸额比重相应降低、疫情冲击导致线下展受限……历经重重挑战与创新,已连续举办67年的广交会在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后全面恢复线下办展。


这一届全新的广交会,我们应该怎么看?



01
在全球“不确定性”中看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


2023年,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开局,充满了不确定性:俄乌冲突升级、硅谷银行突然关闭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引发担忧,世界经济面临通胀高企、需求转弱、地缘冲突以及能源粮食安全等多重挑战。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中国的“坚定”更加凸显:全球多国政要及经贸代表团访华、博鳌经济论坛成功举办、“投资中国年”活动如火如荼、第三届消博会开幕……今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经贸交流亮点频频。



4月15日,第133届广交会将“无缝接力”,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的信心与决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就中国而言,广交会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对世界而言,广交会为全球各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创造了机会,也为这些企业或者企业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复苏的快车提供了平台。


“信心比黄金重要,广交会是中国多年来对外开放信心的体现,也为推动外贸企业‘出海’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迈向贸易大国,国内外贸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通渠道日趋多元,广交会成交金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也相应降低,但广交会在中国外贸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并未动摇。通过广交会这一平台,中国制造、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白明看来,本届广交会是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展,对稳外贸、稳企业都将带来很强的信心。


开放的信心,有力传导至市场。在中国经济和外贸第一大省广东,数以千计的企业瞄准广交会,摩拳擦掌、积极备战。


“时隔三年、跨越疫情,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规模更胜从前,代表了中国融入全球经贸往来和坚持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我们看到全国有数万家企业积极参与,这也预示着中国外贸以更新的面貌、更大的热情拥抱国际市场和全球客商。”广州轻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要与多年未见面的新老客户愉快洽谈,促进更多成交,也要借此及时了解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寻求在供应链和进口采购等方面的合作。



02
在国际贸易挑战中看中国外贸韧性与优势


今年3月初,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2.2,低于基准点100,比去年11月发布的96.2略有下降。此外,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微降0.8%。



王受文表示,今年的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世贸组织的数据反映出国际需求不通畅,而从已回收的1.5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订单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难。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贸所具有的竞争力、韧性和优势。


第133届广交会,将是观察中国外贸韧性与优势的绝佳窗口。


得益于线下展览面积扩大30万平方米、线上展常态化运营和新展览题材的引入,本届广交会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涉及家电、电子、车辆、机械、日用消费品、医药、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这些新增加的企业“身手不凡”。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企业等共1600多家。


这是中国外贸回暖、市场信心恢复、新动能加快迸发的缩影。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说明市场信心正在积聚。同期,全国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


从全球市场来看,“一带一路”、RCEP国家市场日益成为中国外贸企业开拓的“新蓝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正加快进入中国市场。近十年来,参加广交会的采购商中,有一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交会180多个全球合作伙伴中,有86家机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交会进口展的参展企业中,有60%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而在本届广交会的进口展上,据初步统计,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占比预计将提升至73%。


“从国际贸易最新的发展趋势看,‘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谁能引领趋势、抓住机遇,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就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先机。广交会有望为这两者的融合提供平台,聚人气、聚财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认为,广交会的品牌已为全球熟知,可进一步发挥其线下展不可替代的优势,推动国内外服务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



03
在市场新需求中看产业升级与创新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国内交易并且走向国际,成为跨国交易的对象。特别明显的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老年人、婴幼儿‘一老一少’所需产品的国际贸易也在增长。”王受文说。


善于创新的广交会因时而变。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和市场新需求,第133届广交会新增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孕婴童用品、“银发经济”、检测和防护用品等新的展览题材。



新品首发、首秀也在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本届广交会将在线上线下举办新品首发活动300多场,涉及工业制造、电子家电、建材家装、五金工具、家居消费、时尚生活、健康休闲等。线上展品超过300万件,其中企业标注的新品达到8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50万件,智能产品13万件。


“外贸的背后是产业,外贸的韧性、活力与转型,背后是产业经济的韧性、活力与转型。从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结构、展品变化、新品发布,都能窥探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白明表示。


在白明看来,尤其是对于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广东而言,可以说是“三分外贸七分产业”。一方面,参展商创造供给,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激发和开拓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采购商提出需求,寻找并优化产品、技术和服务,反推供应商创新升级。“供给主动”和“需求主再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恰是广东塑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环。


记者根据广交会官网公开资料统计,新设的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区中,广东参展企业数分别占1/5、1/4,位居全国前列;新设的智慧生活专区中,广东参展企业占比超过1/3。


正如王健所言,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交会的举办地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广东需要更多探索借助广交会这一国际平台,加快推动当前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成果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张锦华

校对:刘荣章、郑俊良

来源:南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