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游——娃在旅行
馨语
过去都说孩子三岁前没记忆,带孩子出去玩也是白玩,是真的吗?当然不。有三个娃,自称“一孩照书养、二孩当猪养、三孩须静养”的妈,分享寓教于游的心得。
1
因为自己喜欢旅行,所以有娃前后,一直没闲着。
1.Barry的胎教基本都在清华园完成,4个月,开车旅行京郊;10个月,跟着我们去华东地区;1岁半,足迹已经遍布半个中国。3岁,跟着外公、外婆横扫川藏。
2.Bryan的胎教在澳洲进行,虽然出生后各种忙碌,醉生梦死,但依旧跟着我们进行华南之旅,至2岁行迹遍亚欧大陆。
3.我最Q的Ali,也在海峡几岸完成了胎教,至今4个月足迹遍布大半个地球。
”ta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记不住,干嘛那么累到处跑呢?“那时候总是会有很多人这样问。
对此,我也一直没找到特别科学合理的解释。直到我看到美国生物学家马克·罗兹维格(Rosenzweig)的科学实验:
在上世纪60年代,他进行了著名的老鼠实验:把基因资质一致的老鼠分三组,第一组放铁笼作为参照组,第二组养在光线昏暗、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贫乏环境”组);第三组养在一只大而宽敞的笼子里,里面光线充足、设备齐全,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各种“玩具”(“丰富环境“组)。
几个月后,丰富环境组的老鼠机灵好动,贫乏环境组的老鼠却呆滞老实。老鼠大脑被解剖后发现,前者的大脑皮层在厚度、蛋白质含量、细胞大小等方面都比其他两组的老鼠有优势。
这也意味着,即使资质一样的孩子,在不一样的养成环境里,大脑发育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旅行,恰恰是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他们挖土、玩沙、不经意间观察花草鸟虫,感受大千世界的种种。
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吧。
2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旅行是不一样的。
3岁之前的孩子,主要靠体验来感受世界,在生活、玩耍中去观察学习;3-4岁后,孩子解读符号的能力开始发展,到6岁时,孩子就可以通过看书来学习。
所以,带两三岁的孩子外出旅行,你就只管着陪他漫无目的地玩耍就好。在海边挖一整天沙,对他们都是非常有趣的经验。沙子是细的、是软的、是会流动的,抓一把一会儿就从指缝间流光了,踩一脚,就会陷下去,他能感受到这些足以。
但是,带一个5岁以上的孩子去海边,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挖沙的阶段了。海洋的形成、沙滩的作用、海底的生物……孩子们都会希望并且应该让他们了解。
3
小孩旅行,真的记不住吗?三岁之前没有记忆,出去了也等于白搭?
谁说的?肯定不是心理学家说的。事实上,3岁之前的孩子,不仅有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影响。
Barry10个月在无锡吃了素面,我的同窗好友马翡喂了她儿子和Barry,他兴奋地嗷嗷叫,面前的碗再也拿不走;宋磊和智萍一路帮忙抱着,现在他10岁,说起这段往事,就像从来没有忘记,听起来太过神奇。
Bryan5岁去完古巴,对“欧啦,格拉斯亚斯”,念念不忘,更令他记忆犹新的是骑在海豚背上游泳,在农场骑马,坐马车环游巴拉德罗,小舒姐一路的悉心陪伴,Wendy及先生对他的照顾……收获的又何止对西语的兴趣,还有大把的友谊和真情。
事实是,他们的确曾经忘记。但经过我们不断的提醒,以及各种有图为证,她又神奇地“恢复”了记忆。
关于记忆,德国脑神经学教授和医生,哈佛大学客座教授Spitzer在一次演讲中阐述过一个新信息是如何被记忆,以及如何消失的。下图的磁共振图就显示了,信息在第四天经过强化后,脑神经变得发达,而不再强化后,第八天脑神经就出现退化。
所以,想要孩子们记住,你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他,帮助他记忆就好。旅行中那些难得的体验和感受,在不断回忆中,逐渐就会转变为长期记忆,成为孩子储备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光芒会在不经意间突然绽放!
如何关注 |
① 长按复制“微信号或灰色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上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③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