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网友恋爱对象出轨,评论区的各位会怎么办?

Haojing 神经现实 2023-03-01

文献:Forbes, Rachel C., and Jennifer E. Stellar. "When the ones we love misbehave: Exploring moral processes within intimate bon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2.1 (2022): 16.


DOI:https://doi.org/10.1037/pspa0000272


作者:Haijing | 面:xiaolan lan


豆瓣小组“生活组”上总有这样的提问:“偶然发现我的恋爱对象出轨,我该怎么办?”在评论区豆友的一番分析后,楼主却回答“我决定原谅了。”对于这样的事例,本文不做道德评价,而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二。


当自己的朋友、恋人或家人做了坏事,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是坚持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还是维护自己的亲密关系?大部分人或许会在两种决定中摇摆不定。

对于这种情境,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相比于外群体成员内群体成员(即,亲密的人)出现不道德行为,对个体而言可能会具有更大的威胁。因此,相比于陌生人的作恶,内群体中的作恶者会受到内群体其他成员更强烈的谴责和更严厉的批判。

然而,
另一种观点认为,相比于陌生人,个体对亲密的人会更加宽容。亲密关系满足个体的关系需求,人们会非常重视自身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地,人们通常会积极看待自己亲密的人,并习惯性地避免对他们进行负面评价。同时,大多数人也非常重视道德,内心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人,并且也会避免去和不道德的人接触。因此,与一个行为不道德的人保持亲密关系,会使个体的关系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会出现冲突。缓解和消除这种冲突,解除这段亲密关系是其中一种方法,但这具有较高的代价。相比而言,尝试包容和理解亲密者的不道德行为,则代价较小。



为了了解当所爱之人做了坏事时,人们究竟会如何反应,研究者通过4个研究,探讨了当个体在得知一位亲密的人、陌生人或熟人的不道德行为经历后,对作恶者、对与作恶者的关系、以及对自我的看法。研究结果揭示了当亲密的人做出不道德行为时人们的矛盾心理。其中,研究结果发现,
与陌生人和普通的熟人相比,人们对亲密的人表现出更少的批评情绪、更宽容的道德评判、更少的惩罚意图。此外,相比于普通的熟人,人们从亲密的人身上感知到的亲密感、承诺感和依赖感,受到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也更小。


这一研究解释了那些“选择原谅”的楼主,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讨论区豆友的愤怒——对于楼主而言,原谅男友的婚外恋代表了生活的稳定性和更小的代价(尽管或许是掩耳盗铃),但是对于评论区的各位,“出轨者”属于“外群体成员”,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愤怒、要求楼主快跑,也会在楼主选择原谅后心寒地发“尊重祝福”。

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应当思考:在倾向于更宽容地对待亲密者的不道德行为时,人们应当如何管理自身的道德规范?在这些情境下,亲密的人是否会使得不道德行为正常化?人们不太可能去惩罚或批评亲密的人,这可能会让人们忽视亲密者的不道德行为,进而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维护造成威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谢绝转载到其它平台。如需开设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规范。公众号改版,星标“神经现实”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